2022年1月16日,自己来到魔都的第1597天,这城市还是保持着相似的容颜,而自己却悄悄的起了变化。
以前对时间概念其实不是特别敏感,感觉自己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浪费(虽然知道死亡是个永远无法逃避的话题),但是心态的慢慢变化已不让自己这样想。
Return to today’s topic。
关注新闻的伙伴们都会对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联想事件”有印象,不管是吐槽偌大的一个企业,负债率为何如此之高?还是变卖国有资产,并且外籍高管拿天价高薪。这里都不在过多赘述,我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倒是让自己有些认同: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能对国家技术有提升?能否为民族复兴带来一些助力?
自己不是从事PC产业的,从硕士开始从事的是和汽车相关内容,因此由“联想事件”联想到自己相关内容就是汽车。结合最近几年的现象,越发明白很多事情。
早些时候,国家贫困交加,大型工业几乎没有,汽车工业也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且不多的选择项——通过市场来换技术的策略。伴随着就诞生了很多的合资主机厂(当时的汽车强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记得很清晰,自己当初本科实习也是在一家主机厂,当时带领人还自豪对我们同行的实习生说,廊桥下的全自动化汽车生产产线,每天下线多少量级的车辆,不过稍后加了一个该产线是全部从某国引进过来的后缀。
过了这么多年,不说相信大家也明白,技术我们能够说换到的几乎没有(没有埋怨或者逼视当初这个策略的意思,本来当初的选择项也不多),更多的国内只是作为一个产线,国内工程师控制更多的是流程(当然流程也很重要,但是我相信技术是源驱动力,是核心),新颖技术(超前技术)都是在外企总部研发,国内只是使用。
You do, I follow!
前些时间有个新名词——“根技术”在网上很是流行。像芯片、工控软件、操作系统、高精密仪器等等,这些技术是对国家发展起地基式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技术只是局部突围,整体落后状态。因此也就不难发现国家为何在新能源车这个风口,愿意为之政策导向。在传统车领域,那些年市场并没有换来深入的技术,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车控软件等等,几乎先进的东西还都牢牢的把控在国外那些企业。
自己也在一家汽车方向的外企待过些时间,中国部所有工程师几乎都是FAE角色,需要你做的就是用熟他们工具,配制生成对应的代码或者测试用例,支持用户使用。你无法触及到工具的原理,说到底就是一个使用者,或者基于工具做二次开发。当然利润的大头由外国佬拿走。
在汽车方向,国家想有所作为,因此需要转换个方向,在老的路上,永远只是一个追随者,猴年马月不知道才可以追赶到(想超车更不可能),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在新能源电动车风口,除了特斯拉,大家起步都差不多,甚至我们还处于第二集团领先位置。除了车规级芯片、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就是车规级芯片和传感器我们也有备选,因此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国家工业皇冠上一颗明珠,对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反哺能力十分巨大。因此需要抓住机会。而作为我们技术人员,需要在这波机遇中快速成长。自己无需焦虑万分,担心错过这一次红利,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手头现有的工作,做精、做细。成为这个方向的前10%。
看到了2021年各个造车新势力的成绩单,头部那些车企营业额都挺喜人,已经开始为企业回血,而不是一直在烧钱。但是在这里面,自己也发现了不好的现象:新能源车缺乏对传统车企相应的尊重。一些新概念——“软件定义汽车”、“汽车就是一个奔驰的电脑”等等,言语中感觉汽车就是那么回事。浮躁的社会风气让人不是眼高手低就是妄自菲薄。总感觉缺乏务实、踏实、实干的精神。技术的优化永远是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一个百年的车企都会有自己的技术沉淀。像车型外观,底盘技术、防撞等技术不是因为是电动车就不需要考虑的,这些已经有几十万更新迭代的库也不是说取代就取代的。他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汇总了无数的文件形成的库,只需要输入一些参数或者模型,根据库就可以得出结果,这些劣势,我们都无法回避。
啰啰嗦嗦这么多,蛮幸运处于这个阶段,又恰好从事这个行业。
愿你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作者简介 | 穿拖鞋的汉子
汽车电子工程师
公众号:车载诊断技术
来,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