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概述
- 动态数组
- 二维数组
- 局部性原理
- 越界检查
概述
定义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组是由一组元素(值或变量)组成的数据结构,每个元素有至少一个索引或键来标识
In computer science, an array is a data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collection of elements (values or variables), each identified by at least one array index or key
因为数组内的元素是连续存储的,所以数组中元素的地址,可以通过其索引计算出来,例如:
int[] array = {1,2,3,4,5}
知道了数组的数据起始地址 B a s e A d d r e s s BaseAddress BaseAddress,就可以由公式 B a s e A d d r e s s + i ∗ s i z e BaseAddress + i * size BaseAddress+i∗size 计算出索引 i i i 元素的地址
- i i i 即索引,在 Java、C 等语言都是从 0 开始
- s i z e size size 是每个元素占用字节,例如 i n t int int 占 4 4 4, d o u b l e double double 占 8 8 8
小测试
byte[] array = {1,2,3,4,5}
已知 array 的数据的起始地址是 0x7138f94c8,那么元素 3 的地址是什么?
答:0x7138f94c8 + 2 * 1 = 0x7138f94ca
空间占用
Java 中数组结构为
- 8 字节 markword
- 4 字节 class 指针(压缩 class 指针的情况)
- 4 字节 数组大小(决定了数组最大容量是 2 32 2^{32} 232)
- 数组元素 + 对齐字节(java 中所有对象大小都是 8 字节的整数倍[^12],不足的要用对齐字节补足)
例如
int[] array = {1, 2, 3, 4, 5};
的大小为 40 个字节,组成如下
8 + 4 + 4 + 5*4 + 4(alignment)
随机访问性能
即根据索引查找元素,时间复杂度是 O ( 1 ) O(1) O(1)
逻辑大小和物理大小
数组的物理大小是它的数组单元的总数,或者说是在创建数组的时候,用来指定其容量的数字。
数组的逻辑大小,是它当前已供应用程序使用的项的数目。
当数组总是满的时候,不用担心他俩的区别,但是这种情况很少。
通常,逻辑大小的物理大小会告诉我们数组状态的几件重要的事:
- 如果逻辑大小为0,数组为空,则说明该数组不包含数据项;
- 如果数组包含的数据项,数组最后一项的索引为逻辑大小减1;
- 如果逻辑大小等于物理大小,数组已经被数据填满。
动态数组
java 版本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function.Consumer;
import java.util.stream.IntStream;
/**
* @author Ethan
* @date 2023/3/20
* @description
*/
public class Ds01DynamicArray implements Iterable<Integer> {
/**
* 逻辑大小
*/
private int size = 0;
/**
* 容量
*/
private int capacity = 8;
/**
* 初始化数组为空
*/
private int[] array = {};
/**
* 向任意位置添加元素
*
* @param index 索引位置
* @param element 待添加元素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int element) {
// 检查容量大小,不够要扩容
checkAndGrow();
// 如果插入的位置效益逻辑大小,那么要先把位置腾出来,索引位置以后得元素都要后移一位
if (index >= 0 && index < size) {
// 向后挪动, 空出待插入位置,使用数组的copy方法
// 从哪书分别是源数组、源数组起始位置、目标数组、目标数组的起始位置、copy元素个数
System.arraycopy(array, index,
array, index + 1, size - index);
}
// 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array[index] = element;
// 逻辑大小+1
size++;
}
/**
* 向最后位置 [size] 添加元素
*
* @param element 待添加元素
*/
public void addLast(int element) {
// 复用任意位置添加元素,插入位置是逻辑大小
add(size, element);
}
/**
* 容量检查,不够进行扩容
*/
private void checkAndGrow() {
// 容量检查
if (size == 0) {
array = new int[capacity];
} else if (size == capacity) {
// 进行扩容, 1.5 1.618 2
capacity += capacity >> 1;
int[] newArray = new int[capacity];
System.arraycopy(array, 0,
newArray, 0, size);
array = newArray;
}
}
/**
* 从 [0 .. size) 范围删除元素
*
* @param index 索引位置
* @return 被删除元素
*/
public int remove(int index) { // [0..size)
// 要删除的元素
int removed = array[index];
// 如果要删除的元素索引小于逻辑大小-1,那么把目标索引的后面元素都向前移动一位
if (index < size - 1) {
// 向前挪动
System.arraycopy(array, index + 1,
array, index, size - index - 1);
}
// 逻辑大小-1
size--;
return removed;
}
/**
* 查询元素
*
* @param index 索引位置, 在 [0..size) 区间内
* @return 该索引位置的元素
*/
public int get(int index) {
return array[index];
}
/**
* 遍历方法1
*
* @param consumer 遍历要执行的操作, 入参: 每个元素
*/
public void foreach(Consumer<Integer> consumer) {
// 使用Consumer把拿到的元素交给调用者来使用,具体使用方法取决于调用者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 提供 array[i]
// 返回 void
consumer.accept(array[i]);
}
}
/**
* 遍历方法2 - 迭代器遍历,这个类要实现Iterator接口
*/
@Override
public Iterator<Integer> iterator() {
// 使用匿名内部类,直接返回一个迭代器,实现接口的两个方法
return new Iterator<Integer>() {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 有没有下一个元素
return i < size;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next() { // 返回当前元素,并移动到下一个元素
return array[i++];
}
};
}
/**
* 遍历方法3 - stream 遍历
*
* @return stream 流
*/
public IntStream stream() {
return IntStream.of(Arrays.copyOfRange(array, 0, size));
}
}
- 这些方法实现,都简化了 index 的有效性判断,假设输入的 index 都是合法的
插入或删除性能
**头部位置:**因为要把头部后面的元素都移动一位,所以时间复杂度是 O ( n ) O(n) O(n);
**中间位置:**一样要移动指定索引位置后的元素,所以时间复杂度是 O ( n ) O(n) O(n)
**尾部位置:**可直接通过索引找到最后一个元素,且不需要移动元素,所以时间复杂度是 O ( 1 ) O(1) O(1)(均摊来说)
二维数组
所谓的二维数组就是数组中的数组,数组嵌套数组。如下:
int[][] array = {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35},
};
内存图如下
-
最上面的二维数组占 32 个字节,其中 array[0],array[1],array[2] 三个元素分别保存了指向三个一维数组的引用
-
三个一维数组各占 40 个字节
-
它们在内层布局上是连续的
更一般的,对一个二维数组 A r r a y [ m ] [ n ] Array[m][n] Array[m][n]
- m m m 是外层数组的长度,可以看作 row 行
- n n n 是内层数组的长度,可以看作 column 列
- 当访问
A
r
r
a
y
[
i
]
[
j
]
Array[i][j]
Array[i][j],
0
≤
i
<
m
,
0
≤
j
<
n
0\leq i \lt m, 0\leq j \lt n
0≤i<m,0≤j<n时,就相当于
- 先找到第 i i i 个内层数组(行)
- 再找到此内层数组中第 j j j 个元素(列)
小测试
Java 环境下(不考虑类指针和引用压缩,此为默认情况),有下面的二维数组
byte[][] array = {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35},
};
已知 array 对象起始地址是 0x1000,那么 23 这个元素的地址是什么?
答:
- 起始地址 0x1000
- 外层数组大小:16字节对象头 + 3元素 * 每个引用4字节 + 4 对齐字节 = 32 = 0x20
- 第一个内层数组大小:16字节对象头 + 5元素 * 每个byte1字节 + 3 对齐字节 = 24 = 0x18
- 第二个内层数组,16字节对象头 = 0x10,待查找元素索引为 2
- 最后结果 = 0x1000 + 0x20 + 0x18 + 0x10 + 2*1 = 0x104a
局部性原理
这里只讨论空间局部性
- cpu 读取内存(速度慢)数据后,会将其放入高速缓存(速度快)当中,如果后来的计算再用到此数据,在缓存中能读到的话,就不必读内存了
- 缓存的最小存储单位是缓存行(cache line),一般是 64 bytes,一次读的数据少了不划算啊,因此最少读 64 bytes 填满一个缓存行,因此读入某个数据时也会读取其临近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空间局部性
对效率的影响
比较下面 ij 和 ji 两个方法的执行效率
int rows = 1000000;
int columns = 14;
int[][] a = new int[rows][columns];
StopWatch sw = new StopWatch();
sw.start("ij");
ij(a, rows, columns);
sw.stop();
sw.start("ji");
ji(a, rows, columns);
sw.stop();
System.out.println(sw.prettyPrint());
ij 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ij(int[][] a, int rows, int columns) {
long sum = 0L;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for (int j = 0; j < columns; j++) {
sum += a[i][j];
}
}
System.out.println(sum);
}
ji 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ji(int[][] a, int rows, int columns) {
long sum = 0L;
for (int j = 0; j < columns; j++) {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sum += a[i][j];
}
}
System.out.println(sum);
}
执行结果
0
0
StopWatch '': running time = 96283300 ns
---------------------------------------------
ns % Task name
---------------------------------------------
016196200 017% ij
080087100 083% ji
可以看到 ij 的效率比 ji 快很多,为什么呢?
- 缓存是有限的,当新数据来了后,一些旧的缓存行数据就会被覆盖
-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缓存的数据,就会造成效率低下
以 ji 执行为例,第一次内循环要读入 [ 0 , 0 ] [0,0] [0,0] 这条数据,由于局部性原理,读入 [ 0 , 0 ] [0,0] [0,0] 的同时也读入了 [ 0 , 1 ] . . . [ 0 , 13 ] [0,1] ... [0,13] [0,1]...[0,13],如图所示
但很遗憾,第二次内循环要的是 [ 1 , 0 ] [1,0] [1,0] 这条数据,缓存中没有,于是再读入了下图的数据
这显然是一种浪费,因为 [ 0 , 1 ] . . . [ 0 , 13 ] [0,1] ... [0,13] [0,1]...[0,13] 包括 [ 1 , 1 ] . . . [ 1 , 13 ] [1,1] ... [1,13] [1,1]...[1,13] 这些数据虽然读入了缓存,却没有及时用上,而缓存的大小是有限的,等执行到第九次内循环时
缓存的第一行数据已经被新的数据 [ 8 , 0 ] . . . [ 8 , 13 ] [8,0] ... [8,13] [8,0]...[8,13] 覆盖掉了,以后如果再想读,比如 [ 0 , 1 ] [0,1] [0,1],又得到内存去读了
同理可以分析 ij 函数则能充分利用局部性原理加载到的缓存数据
举一反三
-
I/O 读写时同样可以体现局部性原理
-
数组可以充分利用局部性原理,那么链表呢?
答:链表不行,因为链表的元素并非相邻存储
越界检查
java 中对数组元素的读写都有越界检查,类似于下面的代码
bool is_within_bounds(int index) const
{
return 0 <= index && index < length();
}
- 代码位置:
openjdk\src\hotspot\share\oops\arrayOop.hpp
只不过此检查代码,不需要由程序员自己来调用,JVM 会帮我们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