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治理核心思想:
数据治理理论架构图描绘了一个由顶层设计、管控机制、核心领域和管理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的数据治理框架。它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解决数据治理机制缺失引发的业务和技术问题,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数据管理水平。

2、数据治理框架结构分解:
1.顶层设计 (目标与规划)
-
核心: 梳理由于数据治理机制匮乏而引发的业务及技术问题,并规划针对不同成熟度业务板块或业务单元的数据治理实施路径。
-
要点:
-
问题导向: 强调数据治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质量差、数据孤岛、数据安全隐患等。
-
差异化策略: 针对不同业务单元或板块,制定不同的数据治理策略和实施路径,避免“一刀切”。
-
目标明确: 明确数据治理要达成的目标,如提升数据质量、降低数据风险、提高决策效率等。
-
2.数据治理管控机制设计 (组织、工作流程、制度)
-
核心: 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数据治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
要点:
-
高层决策机制: 确保高层领导对数据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
组织架构优化: 明确各数据治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
管理制度完善: 制定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为数据治理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导。
-
工作流程优化: 优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
3.数据治理核心领域分类分级
-
核心: 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
要点:
-
数据要求明确: 明确数据的定义、构成和内容,体现管理和运营对数据的要求。
-
核心领域:
-
数据架构: 规划和设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结构,包括数据模型、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
-
数据标准: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命名、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保证数据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
数据质量: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
数据安全: 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泄露或篡改。
-
数据生命周期: 管理数据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包括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共享和销毁等环节。
-
主数据: 管理企业核心业务实体数据,如客户、产品、供应商等,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元数据: 描述数据的数据,包括数据的定义、来源、更新时间等,帮助用户理解和管理数据。
-
-
4.数据管理系统与架构设计
-
核心: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数据治理效率,推动数据标准的应用和管理。
-
要点:
-
系统支撑: 借助数据集成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归档管理等系统,实现数据治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技术驱动: 采用大数据管理平台等技术,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
门户集成: 通过统一的数据门户,提供数据查询、访问和应用服务。
-
第三方评估: 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估,选择成熟的数据管理软件产品和大数据管理平台。
-
总结:
该框架图清晰地展示了数据治理的整体架构和关键要素。它强调了问题导向、差异化策略、系统支撑和持续改进等原则,为企业实施数据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通过该框架,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发挥数据价值,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议: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框架进行裁剪和调整。
二.数据治理流程架构-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