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回顾
- 知道nas是干啥的不,你买这东西准备干啥?
- 你准备花多少预算啊?
- 在配置性能/价格/需求之间做个取舍和平衡;
- 看看设备到底怎么样?入手体验如何?
参考来源
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技术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的相关案例
需求描述–你买这东西准备干啥?
一开始是准备弄一个可以本地播放多媒体的存储设备,给家里老人解闷;
然后需要带docker,可以实践网上经常看到视频里的一些nas下搭建教程的内容;
对于放在移动硬盘中的零散资源进行一个整合;
然后看了相关的测评和推荐的资源号视频和文章,对于nas的品牌厂商和口碑有个大概印象;
大概需要的存储容量空间,还有预算之类的考虑,大概在一千左右,有diy的低成本nas方案,家里也有老旧笔记本,但是太折腾了,在选择买厂商成品和自己diy两条路上,选了厂家成熟产品的路线;
在配置性能/价格/需求三者之间是怎么取舍的 (稳定/够用/可提升)
对应的NAS厂家列表和对应预算价位的产品参数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比较;
一些关键技术项的支持确认–硬件参数;
关于是否需要HDMI:
有考虑过家里的播放条件,支持HDMI的设备,对应的解码能力应该会更强一点,然后也可以通过HDMI接口直接将视频推送到电视上,想着是需要的;(实际使用之后,发现这个HDMI口没有用到,还是更倾向于局域网内传输的方式)
关于USB 3.0接口和USB2.0接口: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存在已经有的一些移动硬盘的数据,希望集中存放在NAS中,数据同步的问题,通过USB3.0的接口直接连接移动硬盘,能够大大加快文件传输的速度,在刚拿到nas之后,对比了百兆局域网和USB3.0直接复制,还是直接通过接口复制的速度更快;USB2.0接口主要是用于连接外置UPS供电,保证意外断电之后,nas设备能够读写完数据后关机,减少意外断电对设备磁盘读写时数据损坏的可能性;
关于网口数量和速率:
预算有限,两个网口当然更好,可以尝试体验下软路由之类的功能特性,但是没有也能接受;
对应速率是希望支持千兆,万兆的话没有配套的无线路由器接口支持,没必要,百兆的话,可能会成为设备性能瓶颈;
关于内存容量和大小,以及是否支持扩展:
内存容量的需求,主要是用在docker方面,主要是测试体验,4G内存容量也是可以满足需求的,看到有些产品可以扩展,对应内存硬件外观大小的要求和内存频率注意保持一致就行;
关于CPU和GPU的性能;
有关于照片的智能整理之类的功能介绍,希望用到对应功能,有GPU芯片的话,对应视频的硬件解码方面的性能更可靠一些;具体算力大小不做要求(搜索了一下关于算力单位的解释);
CPU的架构分为X86架构和arm架构,X86架构下的适配更广泛一点(开放/标准/兼容),arm架构下听说是更省电,对应不同架构下的生态环境当时没有考虑太多,这个在产品中也没有特别提及;关于CPU的性能,基本上都是四核心,在2Ghz频率左右,看了测评文章说,对于nas这种可以用时间换空间的场景设备,没有特别高的计算响应需要;
关于支持的硬盘槽位和接口类型;
槽位数量
四盘位的价格超过预算,单盘位的没法保证冗余备份,所以双盘位的数量是我期待的;
硬盘接口类型:
需求上考虑是支持3.5寸大硬盘接口,这个噪音会有点大,不是叠瓦盘的话,价格和功能上都挺符合我的需求;
考虑到可能需要快速存储盘,支持2.5寸固态硬盘,在入手之后看到有对应的硬盘托架,可以实现3.5寸或者2.5寸硬盘的连接;
关于散热风扇和使用功率;
风扇能够支持智能温控调节,温度高就转快一点,温度低就转慢一点,噪音也别太大;
使用功率在40w左右好像,具体网上有关于额定功率和日常使用功率的数值,结合电费单价,换算出来的运行耗电成本,pass;
最后买了啥:
关于nas的硬盘配置需求考虑好之后,就开始在对应购物平台找相关产品,最后通过闲鱼入了一个极空间Z2S的4G内存的NAS,也是在闲鱼上,买了一个希捷的3t容量的3.5寸硬盘;
设备到手之后做了啥
- 先检查外观,运输过程中是否被暴力运输给弄坏了,有个盖子上的螺帽,由于是上紧的状态,螺帽从盖子上断裂了,不影响使用,没太计较;
- 进行加电启动,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开机运行,有无异常噪声;
- 进行设备注册登录,因为是二手设备,还搜索查找了怎么恢复出厂设备,有个reset按钮,长按后可恢复出厂;
一开始硬盘没到,最多只能注册管理员,需要配合硬盘一起使用; - 硬盘格式化前会有提示,需要输入管理员密码确认,然后对应的两个硬盘槽位都测试连接正常可用;
- 测试usb3.0接口传输文件,害怕移动硬盘误操作给格式化了,先拿u盘测试体验了一下,然后再尝试的连接移动硬盘,有个外置存储设备,可以进行文件的复制粘贴;
- 结合之前已经有的文件夹管理的经验,不超过三层的文件夹原则,对nas资源的组织度进行了重视,多媒体资源里放了电影/电视剧/音乐/电子书等资源文件,可以结合极空间自带的影视,阅读,音乐的应用进行读取和分类播放,应用内还可以根据歌手等自定义歌单,同步观影进度等功能;
- 预计会有一次搬迁的过程,在存放了一些数据(能够接受数据丢失的代价)后,进行关机和硬盘移除,重新组装,模拟搬迁过程,确认哪些数据不会丢失,有数据硬盘在搬迁之后,有无明显变化,测试发现在应用中的一些使用数据会丢,但是硬盘存储的多媒体数据还在,搬迁计划具有可行性;
- 通过大概三四天的稳定加电运行使用,测试稳定性,也基本没啥问题,噪音啥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具体多少分贝需要仪器测量,手机上好像有在线分贝测试的小工具可以用,不影响,忽略;
- 在然后就是将各种移动硬盘中的教程资源进行分类存放,方便查找,极空间也自带了一个深度搜索的应用,还没体验过;
- 尝试使用nas内置的迅雷下载,速度感人~,还有一个qt的下载,也不太会用;
- 尝试通过云盘备份功能进行下载,发现有些云盘厂商还不支持,比如夸克网盘,然后通过docker下的alist镜像,挂在了webdev下的夸克网盘,进行网盘文件管理的体验,观察对应的cpu和内存占用,发现除了启动瞬间的负载会高一点之外,稳定运行的占用非常低,40%的cpu使用率,16m/4G左右的内存使用率;
下面是一些产品相关的参数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