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13.1 什么是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地址转换技术,是一种将内部网络的私有 IP 地址转换为外部网络的公有 IP 地址的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实现多个内部网络设备通过一个公有 IP 地址访问外部网络,有效解决了 IPv4 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在 NAT 转换过程中,路由器会在数据包从内部网络发往外部网络时,将源 IP 地址替换为公有 IP 地址,并记录转换关系;当外部网络回应数据包时,再根据记录将目标 IP 地址转换回内部私有 IP 地址,从而实现内外网络间的通信。
(实现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之间的转换)
13.2 NAT技术的原理
当内部网络的数据包发往外部网络时,NAT 设备(如路由器)修改数据包的源 IP 地址,将私有 IP 替换为公网 IP,并记录映射关系;当外部响应数据包返回时,NAT 设备依据映射关系,把目的 IP 地址从公网 IP 还原为私有 IP,确保数据包准确送达内部设备。
13.3 IP地址的A,B,C,D,E分类
(1)A 类地址
范围:0.0.0.0 到 127.255.255.255。第一位为 “0”,表示网络号,后面 24 位表示主机号。
默认子网掩码:255.0.0.0。
用途:适用于拥有大量主机的超大型网络,如国家级网络或大型跨国公司网络等。
(2)B 类地址
范围:128.0.0.0 到 191.255.255.255。前两位为 “10”,网络号占 16 位,主机号占 16 位。
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
用途:常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如一些中型企业、学校或科研机构的网络。
(3)C 类地址
范围:192.0.0.0 到 223.255.255.255。前三位为 “110”,网络号占 24 位,主机号占 8 位。
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用途:适用于小型网络,如小型企业、办公室或家庭网络等。
(4)D 类地址
范围:224.0.0.0 到 239.255.255.255。前四位为 “1110”,是多播(组播)地址。
特点:主要用于多播通信,即一台主机向一组主机发送数据,这些主机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中,通过加入同一个多播组来接收数据。
用途:常用于视频会议、在线直播、游戏等需要将数据同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的场景。
(5)E 类地址
范围:240.0.0.0 到 255.255.255.255。前四位为 “1111”。
特点:保留为实验和研究使用,一般不会在普通的网络环境中使用。
# A,B,C--单播地址--既可以做源IP地址,也可以做目标IP地址 # D--组播地址--仅能作为目标IP使用,不能作为源IP使用 # E--保留地址 # 单播:一对一 广播:一对所有 组播:一对多(同一个组播组) A:0XXX XXXX (0.0.0.0-127.255.255.255) 大型网络:默认掩码255.0.0.0 B:10XX XXXX (128.0.0.0-191.255.255.255) 中型网络:默认掩码255.255.0.0 C:110X XXXX (192.0.0.0-223.255.255.255) 小型网络:默认掩码255.255.255.0 D:1110 XXXX (224.0.0.0-239.255.255.255) E:1111 XXXX (240.0.0.0-255.255.255.255)
特殊IP地址
#特殊IP地址 (1)127.0.0.1-127.255.255.255 环回地址 作用:用于本地主机进行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进程间通信。发送到环回地址的数据不会真正发送到网络,而是直接返回给本地主机,可验证网络协议栈是否正常工作,便于诊断网络配置和软件问题。 (2)255.255.255.255 受限广播地址 作用:用于向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设备发送消息,可实现网络发现、设备查找及 DHCP 请求等功能,方便网络中的信息交互与配置。 (3)主机位全是1的地址 直接广播地址 在 IPv4 中,它用于向特定网络中的所有主机发送数据包,如子网广播地址可实现子网内全体主机接收消息。 作用:让网络中的一台设备向同一网段的所有其他设备快速发送相同信息,常用于网络发现、动态分配地址请求等场景,以提高网络通信效率。 (4)主机位全是0的地址 192.168.1.0===192.168.1.x --网段(网络号,网络地址) 是网络地址,用于标识一个特定的网络,代表整个网段而不是某台具体主机,如 192.168.1.0 表示一个 C 类网络。 作用:在网络路由和寻址中,帮助路由器等设备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网络,以便正确地转发数据包,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5)0.0.0.0 它通常表示不确定的、无效的或未指定的网络地址,在网络配置中常作为默认路由或用于表示本机的所有网络接口。(可以代表没有地址,可以代表所有地址) 作用:主要是在服务器启动时,绑定到 0.0.0.0 表示监听所有可用的网络接口,还可用于动态分配 IP 前的临时占位及作为默认路由目标,引导未匹配其他路由的流量。 (6)169.254.0.0/16 本地链路地址 是自动专用 IP 寻址(APIPA)使用的地址范围,属于链路本地地址,用于在没有 DHCP 服务器时给主机自动分配 IP。 作用:当主机无法从 DHCP 服务器获取动态 IP 时,可自动从该范围内获取 IP 实现本地网络通信,方便临时组网或应急网络连接。
注意:在IP地址空间中,A,B,C三类IP地址中各有一部分IP地址被称为私有地址(私网地址),其余的地址被称为公网地址(公有地址)
私网地址在A.B.C三类IP地址的范围:
地址类型 | 范围 |
---|---|
A类 | 10.0.0.0–10.255.255.255 |
B类 | 172.16.0.0–172.31.255.255 |
C类 | 192.168.0.0–192.168.255.255 |
13.4 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
公网地址:是在互联网上具有全球唯一性的 IP 地址,由互联网相关机构统一分配。可在公共互联网上直接进行路由和寻址,能使设备与全球范围内的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是互联网中设备实现跨网络数据交互的正式标识,如网站服务器、企业网关等对外服务的设备通常使用公网地址。
私网地址:私有 IP 地址,是为满足内部网络通信需求而专门预留的特定地址段,如 10.0.0.0/8、172.16.0.0/12、192.168.0.0/16 等。私网地址不能在公网直接路由,仅用于局域网内设备的标识与通信,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可实现与公网的间接通信,以节省公网地址资源并提高网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