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测试计划制定方式的维度
测试计划制订人的维度
测试计划制详细程度的维度
团队沟通的维度
测试时间节点的维度
需求的详细程度的维度
客户参与的维度
敏捷测试与传统测试的优缺点有哪些?
敏捷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传统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敏捷测试与传统测试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无论是传统测试还是敏捷测试,其基本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是一样的,如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都可以在敏捷测试中使用,等价类、边界值、错误猜测等测试技术也同样适用于敏捷测试,但是,传统测试和敏捷测试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差异,可以从测试发生的时间节点、团队沟通、自动化测试等 多个重要维度进行对比分析。
测试计划制定方式的维度
传统的:做计划是一次性的活动,因为传统模式按阶段划分,做计划会被安排在最初阶段,后面不再进行相关的计划工作。
敏捷的:做计划是持续性的活动,分为不同的级别。最初阶段做粗粒度的计划,在后续的迭代中不断优化为刚好够用(Just-In-Time)的计划。
测试计划制订人的维度
传统的:测试主管计划整个团队的测试工作,一般做计划时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
敏捷的:团队被授权并主动参与计划,一般做计划时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团队成员会更具主动性。
测试计划制详细程度的维度
传统的:详细的测试计划。传统模式属于“预定义过程控制模式,需求相对清晰明确。
敏捷的:精益化的测试计划。在最初阶段,需求本身比较模糊,无法也没有必要编写详细的测试计划。
团队沟通的维度
传统的:团队之间的沟通是正式的,很多时候以邮件为载体。
敏捷的:团队之间除了正式沟通,还有很多非正式沟通,如口头沟通。
测试时间节点的维度
传统的:测试发生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在软件发布上线前。
敏捷的:测试发生在每次 Sprint迭代内,以及跨Sprint 的集成过程中。
需求的详细程度的维度
传统的:在最初阶段就要求给出详细的需求,并且需求需要经过严格评审,不欢迎需求变更。
敏捷的:在最初阶段允许提出粗粒度的需求,在后面的迭代阶段逐渐细化,欢迎需求变更。
客户参与的维度
传统的:在需求被定义后,客户只是有限地参与,只有在需求调研的时候会较多地参与。
敏捷的:客户参与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包括每次迭代的计划会和评审会等。
敏捷测试与传统测试的优缺点有哪些?
敏捷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
早期和持续反馈:敏捷测试强调从开发周期的早期开始进行测试,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持续进行,从而可以更早地发现问题。
更快的迭代周期:由于与开发紧密集成,测试可以在每个短周期内完成,允许快速迭代和响应变化。
更高的客户满意度:通过频繁交付可用的产品增量,客户能够更早看到产品进展,并提供反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改进的协作: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促进了更好的协作环境。
灵活性:适应需求变更的能力更强,能够迅速调整以应对业务或技术上的变化。
缺点:
文档不足:在某些情况下,敏捷可能缺乏详细的文档记录,对于新加入团队的成员来说可能会造成理解困难。
对团队技能要求高:需要团队成员具备多种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编程、测试、业务分析等,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跨功能工作。
依赖于团队成熟度:成功的敏捷实践通常需要一个成熟的团队,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难以预测进度:由于迭代速度快且灵活,有时难以准确预估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
传统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化和计划性强:传统测试遵循严格的流程,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产出,这使得项目更容易管理和跟踪。
详细的文档支持:从需求分析到测试用例设计,再到最终报告,传统测试提供了详尽的文档支持,有利于知识传递和后续维护。
风险控制较好:因为有完整的规划,在项目前期就可以识别并处理大部分潜在的风险问题。
缺点:
响应变化慢:一旦进入某个阶段后,如果遇到需求变更,往往需要重新规划整个流程,导致响应速度较慢。
延迟反馈:测试一般放在开发之后,这意味着缺陷发现得晚,修复成本更高。
沟通效率低:各个阶段之间相对独立,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流较少,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或者误解。
用户参与度低:直到项目后期才有机会展示成果给用户看,用户的意见不能及时融入到产品开发中。
综上所述,选择哪种测试策略应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来决定。对于一些需要快速迭代、频繁发布更新的项目,敏捷测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有严格规范要求、变更不频繁的大型项目,传统测试则可能更为合适。
阅读后若有收获,不吝关注,分享,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