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加好友一起讨论
博文更新参考时间点:2024-11-09
高项 - 章节与知识点汇总:点击跳转
文章目录
- 高项 - 信息化发展
- 信息与信息化
- 信息
- 信息系统
- 信息化
- 现代化基础设施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工业互联网
- 车联网
- 现代化创新发展
- 农业农村现代化
- 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
- 消费互联网
- 数字中国
- 数字经济
- 数字政府
- 数字社会
- 数字生态
- 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 数字化转型
- 元宇宙
高项 - 信息化发展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它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等的表征。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力(能量),它以 一 种普遍形式,表达物质运动规律,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产生和传递。
数学家香农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7个质量属性: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安全经验及整确可靠)。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通过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产生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
从用途类型来划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5阶段:划分设施云
-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 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 系统运行和维护
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信息化的核心:
- 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 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表现为各种信息系统或软硬件产品)。
- 并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表现为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标准、组织结构等)
- 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信息化内涵:(王产运鸡)
-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 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这6个要素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上鹰、下鸡、左人、右龟、中资网)
组织信息化趋势:
- 产品信息化:1、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2、产品具有越来越强信息处理功能。
- 产业信息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
- 社会生活信息化: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信息技术。
- 国民经济信息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联成一个整体。
国家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发展纲要》战略总目标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 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 到 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和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重大任务。
现代化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包括7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铁路,进行智能充电、产生5G工业数据)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信融创,鸡鹰抬(台))
工业互联网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 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它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具有四大层级: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
融合应用形成了六大类典型应用模式:
- 平台化设计
- 智能化制造
- 网络化协同
- 个性化定制
- 服务化 延伸
- 数字化管理。
车联网
车联网(loV):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 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 端系统: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 具备l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
- 管系统:网络通信或通信协议,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 云系统:服务器及信息平台,汇聚了多源海量信息,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
链接方式: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内设备间。
场景应用:
- 实用类场景应用:预测问题,提高紧急情况下安全性;如自动碰撞通知、被盗车辆跟踪、道路救援等。
- 便捷类场景应用:通过语音、手势控制就可以实现更多服务;如信息娱乐类服务、预定餐厅,商超购物等。
- 效率类场景应用:固件和软件自动更新,车载远程服务,实现智能化交通,提升出行效率。
现代化创新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的远景目标。
农业现代化: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
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包括:
- 建设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干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规划建设,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
- 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
- 建设数字乡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
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 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 产品融合: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例如,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
- 业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生产、经营、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 产业衍生: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例如,如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B2B电子商务、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GB/T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能力要素提出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提升的关键方面,包括人员、技术、资源和制造。
GB/T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成熟度等级,自低向高分别是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和五级(引领级)。
- 一级(规划级):开始规划,能够对核心业务活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
- 二级(规范级):对核心装备和业务活动等进行改造和规范,实现单一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
- 三级(集成级):应对装备、系统等开展集成,实现跨业务活动间的数据共享。
- 四级(优化级):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等,实现对核心业务活动的精准预测和优化。
- 五级(引领级):企业应基于模型持续驱动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实现产业链协同并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
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
2个基本属性:
- 媒体属性:由自媒体、社会媒体以及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
- 产业属性:由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其他组成。
消费互联网建立了“无身份社会”,未来会加快发展线下向“上”融合和线上向“下”拓展的双向消费形态。
数字中国
数字中国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内容。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 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成为了国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它建立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驱动的产业梯次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从产业结构来看,数字经济包括:
- 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
- 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从整体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包括:
- 数字产业化
- 产业数字化
- 数字化治理
- 数据价值化
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产业数字化具有的典型特征包括:
-
社会维度
以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 。
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
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
-
市场维度
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
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
-
两个维度有机融合
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化: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发展重点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数字化治理
数字化治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法与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核心特征: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数字化全面协同、跨部门的流程再造。
数字化治理的内涵:
- 对数据的治理:治理对象扩大到涵盖数据要素。
- 运用数据进行治理:运用数字与智能技术优化治理技术体系,进而提升治理能力。
- 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数字融合空间会以全新的方式创造经济价值、塑造社会关系。
数据价值化
数据价值化: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
- 数据资源化:使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成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本质是提升数据质量,形成数据使用价值。
- 数据资产化:数据通过流通交易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过程。本质是形成数据交换价值,初步实现数据价值。
- 数据资本化:包括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两种方式。本质是实现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
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数字政府主要内容重点体现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网统管:
-
一网通办:依托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
跨省通办:申请人在办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项申请或在本地提出办理其他省市事项申请。办理模式分为:全程网办、 代收代办、多地联办。
-
一网统管:从城市治理突出问题触发,以城市事件为牵引,统筹管理网格,统一城市运行事项清单。强调:
一网:政务云、政务网、政务大数据中心。
一屏 :通过对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将城市运行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联动 :畅通各级指挥体系,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勤联动、高效处置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预警 :基于多维、海量、全息数据汇集,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的全量、实时掌握和智能预警。
创新 :以管理需求带动智能化建设,以信息流、数据流推动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
数字社会
数字民生
数字民生:集群互动形成一种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技术体系,将“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将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实现数字民生。
建设重点强调:
- 普惠:扩大民生保障覆盖范围,解决民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 赋能:促进民生保障实效指数式增长,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养老。
- 利民:使民生服务日趋智慧化、便利化和人性化。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形成的四大智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
基本原理
-
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
-
五个核心能力要素(治理孪生,可以感知多元决策)
数据治理: 围绕数据这生产要素进行能力构建,包括数据责权利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数字孪生: 围绕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互动融合进行能力构建,包括社会孪生、城市孪生和设备孪生等。
边际决策:基于决策算法和信息应用进行能力构建,满足对社会发展的敏捷需求。
多元融合: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动态性及其融合的高效性等,实现服务可编排和快速集成,从而满足各项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
态势感知:围绕对社会状态的本质反映及模拟预测等进行能力构建。
-
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创新发展。
-
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精神文明。
-
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成熟度等级:
- 一级(规划级):策划发展,明确职责和机制,初步开展数据采集和应用。
- 二级(管理级):明确发展战略、原则、目标、计划;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多领域实现单项应用;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
- 三级(协同级):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推动融合创新,实现跨领域的协同改进。
- 四级(优化级):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
- 五级(引领级):构建敏捷发展能力,实现物理、社会、信息三元空间融合演进和共生共治,引领城市集群治理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数字乡村和数字生活
数字乡村: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数字生活:体现在生活工具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生活内容数字化。
数字生态
营 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有利于充分激发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要素潜能、发展空间,引领和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升级、消费需求增长、治理格局优化,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
数据要素市场: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
全球数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5个一级指标:
- 数字支撑体系:普遍接入、智慧物流设施、电子支付设施。
- 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公共数据开放、数据安全。
- 数字市场准入:数字经济业态市场准入、政务服务便利度。
- 数字市场规则:平台企业责任、商户权利与责任、数字消费者保护。
- 数字创新环境:数字创新生态、数字素养与技能、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组织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业务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
- 只有组织对其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员工能力等进行系统性、彻底性(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才会成功。
数字化转型需要组织结合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对组织完成深层次变革。
-
能力因子定义和数字化“封装”:驱动组织的管理精细化,对这些能力因子的数字化“封装”。
-
基于“互联网+”的调度和决策:提炼组织沉淀的知识经验,形成数字算法、模型和框架,满足信息系统能够理解和使用的方式,让调度和决策脱离"自然人"。
-
转型控制: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持续建设、优化和改进转型过程。
智慧转移
智慧转移S8D模型:基于DIKW(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 、 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模型,构筑了“智慧 — 数据”、"数据 — 智慧”两大过程的8个转化活动。
智慧 — 数据过程(信息化过程):指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行过程。
- 智慧结构化明确业务体系层面的内容。
- 知识模型化定义业务活动的逻辑关系。
- 过程信息化明确各执行操作系列要求。
- 数据平台化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
数据 — 智慧过程(智慧化过程):指数据的开发利用和资源管理的过程。
- 对象数字化,实现对各类对象的数字化表达。
- 孪生虚拟化,完成物理对象到信息空间的映射。
- 架构可视化,实现业务知识模型与经验沉淀的复用和创新。
- 计算智能化,实现多元条件下的调度和决策。
元宇宙
北京大学陈刚教授对元宇宙的定义是: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对元宇宙的定义是: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左鹏飞从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四个方面去交叉定义元宇宙。
- 从时空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空间维度上虚拟而时间维度上真实的数字世界。
- 从真实性来看,元宇宙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 从独立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与外部真实世界既紧密相连,又高度独立的平行空间。
- 从连接性来看,元宇宙是一个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来的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
元宇宙的主要特征包括:(一个沉浸,三个虚拟)
- 沉浸式体验:元宁宙的发展主要基于人们对互联网体验的需求,这种体验就是即时信息基础上的沉浸式体验。
- 虚拟身份:将会发展成为一个或若干个数字身份,这种身份就是数字世界的一个或一组角色。
- 虚拟经济:虚拟身份的存在就促使元宇宙具备了开展虚拟社会活动的能力,而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模式展开。
- 虚拟社会治理:元宇宙中的经济与社会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则的约束,也需要社区化的社会治理。
元宇宙发展演进
-
数字人:元宇宙首先会在社交、娱乐和文化领域发展。
-
数字人生:逐步再向虚拟身份方向演进,此时的元宇宙偏向个体用户需求。
-
数字组织:但随着元宇宙中虚拟经济的发展和现实中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深入。
-
数字生态:影响现实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
-
数字社会治理:之后伴随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生成,网信事业的发展以及网络文明的进一步完善,元宇宙的 虚拟世界形态持续迭代,实现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三元空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