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三度,六度,七度的大n度都是直接的音名到音名,如#A到#G的,这样为大n度
而这个基础上向内收,收半音为小n度,在小n度再收,为减n度
在大n度的基础上再向外扩半音,为增n度
至于一度,四度,五度,八度的纯n度,同样是直接的音名到音名,c1-c2之间的音数
纯n度向内收半音为减n度,向外扩为增n度
至于倍增n度和倍减n度,出现的很少,也就是在减n度再减半音,增n度再增半音的叫法
对于两个键之间快速判断音程是大是小,是不是纯,有没有增减,是通过ef和bc这两个地方来判断的
如果跨的两个键之间有一次,则为小,没有则为大
对二度来说,在这两个上为小,不在为大(在不考虑还有升降号的情况下)
三度,包含一次为小,不包含为大
(四度和五度是以纯)对四度而言,包含一次的为纯四度,一次都不包含为增四度
对五度而言,包含了一次的为纯五度,包含了两次的为减五度
----四度和五度两个纯的,四度里最常见的跨度,包含ef或者bc的情况更多,不包含的情况只有一种,所以最想让自己变长的为增四度F-B
五度跨度较大了,必定会跨一个ef或者bc,所以五度最想让自己变小,而这只有一种情况,为减五度B-F
----六度和七度
只包含一次的时候为大六度或大七度
包含两次的为小六度和小七度
八度必然包含两次,叫纯八度
----以上的判断均在两个音均没带升降号的情况
如果带了升降号,就在当前的判断基准上调整增半音和降半音
最后得出的再增减即可
(倍减)-减-小-大-增-(倍增) 二度三度六度七度
(倍减)-减-纯-增-(倍增) 四度五度一度八度
c1到d1音数为1,叫做大二度
c1到bd1音 数为0.5,叫做小二度
f1到a1音数为3,叫大三度
f1到ba1因数2.5,叫小三度
g1到e2跨6个音名,大六度
f1到e2跨7个音名,大七度
f1到be2跨8个音名,小七度
音数为0时的一度---纯一度
为6时的八度---纯八度
---
度,首先是两个键之间有多少个音名字母,决定度是多少度此步骤忽略升降号的影响
比如e1到a1为纯四度
be1到#a1为倍增四度
度的两个键里,低的那个音名叫根音,高的那个叫冠音
一个简单的五线谱上的度的判断,首先是五线谱,确定谱号可得CDEFGAB的线间关系
之后再看调号,确定是哪个调式,即CDEFGAB的升降号要如何确定(目前学的都是自然大调,一共15个不同音名的自然大调)
这里对度的判断是基于c大调的,主要起到联系作用,还没有额外增加调号对CDEFGAB的升降线间关系
(ps:调号是已经加上了#或者b了,这一线或间上的由谱号确定的音名字母都默认加上了升降号
毕竟整首曲子的调式已经改变了,其实实际弹的时候是可以感觉的到一些复杂的便利之处的,比如在钢琴上,因为弹的调式变了,五线谱上每个对应的字母然后对应的钢琴上的按键也改变了)
比如原本是c大调,五线谱谱号定义后,自然的对应钢琴上对应的键,这是固定调形式,而歌唱更多为首调,体现音之间的相对关系。
c大调的固定对应形式,在调号增加了升降号之后,发生了改变(当然,升降号原本的作用一直保持不变,调号的使用是让升降号的生命周期延长至全曲)
这也刚好满足了调式的变化就是依靠在升降号对音的对应关系的改变
升降号原本是方便对黑键的表示的,而调式的改变,是让原本的自然大调对应下的,各升降号的表示的黑键,做一个长久的固定操作,
这样通过对音名的升降,达到对钢琴上固定对应按键的成功连接
调式改变之后,线间里对应的表示会长期改变
也就是说谱号确定的CDEFGAB--线间--钢琴对应键
然后升降号表示黑键
因为调式的改变
---
对调的理解不够熟练,也要去熟悉一下
明天再熟悉一下调式在五线谱上的问题和音程的名字问题
不对,度的各种称呼和调性好像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都是在为一个“音乐环境”在贡献什么
再复习一下各种大小增减纯的判断方式,感觉这个在音程里是很重要的区域
接下来就要进入和弦的了解了
对音程虽然有有个大致概念了,但还是感觉有点空?
没有实际的使用空间的感觉,也许是要学了和弦之后综合使用
用歌曲来换音程(大多的应试做法?)
或者心里默念do re mi fa so la si去找相对音高
霍尔木兹标记法没有争议
但科学标记法是有的
网上很多人随口说的c4和c5之类的,你也不知道这是记谱音高还是实际音高
转位的写法多样,但都是“转”
增八度的转位为减八度
二分之一真的是人类高级文明的起源
等音程的协和和不协和,在前后环境有影响
大调里可以直接找到
白键之间形成的音程是自然音程,任意两个白键
前提是两个白键,然后任选两个,可以构成的音程
半音不一定是小二度
半音全音是实际距离的表述,c到bD也可以是半音(减二度)
c到d之间是一个全音,也是一个大二度,但c到bbE也是一个全音,但是减三度
调式也可以用Major和minor形容大调小调
和弦里的字母、和弦里一般没有纯和弦
a、d、p大小写都可以,因为也没有误解
脑海里想这个,一两秒可以反应出来,这是一般来说需要在以后达到的
会有很多可以让你判断音程的app,每天去练就好了“”,那音程的判断应该是很重要的部分了
在五线谱上,线和线之间的跨越是按照音阶来排列的,具体来说,线和间之间的跨越是按自然音阶(即C大调音阶)来定义的,即C-D-E-F-G-A-B的顺序。
1. 线和线之间的跨越
如果你从一根线跳到下一个线(例如,从第一条线到第三条线),你跳过了一个间。这里的音程通常是大二度(两个音符之间相隔一个全音)或小三度(例如,C到E或D到F)。
2. 线和间之间的跨越
如果你从一条线跳到相邻的间(例如,从第一条线到第一间),这通常意味着你跨越一个半音。例如,在钢琴上,如果从一个白键(如C)跨越到其相邻的黑键(如C#),这是一个半音。
也就是说ef和bc这两个线和间之间音的跨度比其他的是要少的,只是五线谱上面是按照c大调来排序的,所以容易产生爬音方式的误解
在五线谱上,音符的排列是按照C大调音阶的顺序(C-D-E-F-G-A-B)来进行的。由于C大调是没有升降音的,所以每个音符的间隔并不完全相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E到F和B到C这两个音程是半音(小二度)。这个间隔较小,相较于其他音符之间的全音间隔(如C到D,D到E等)要小。
其他音程大多数是全音(大二度),即音符之间的间隔为全音,例如从C到D,D到E,F到G等。
因此,当我们从一条线或间移动到下一条线或间时,除了E-F和B-C这两个位置,其他位置的音符通常是**全音(大二度)**的间隔,
所以上下爬音时容易产生误解,尤其是在没有考虑具体音程关系时。
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五线谱上的音符排列总是等间隔的,但实际上,E到F和B到C之间的跨距更小,是半音(小二度),这与其他位置的全音(大二度)形成了差异。
--E到F和B到C的音程跨度较小,只有半音(小二度)。
--其他音符之间的音程通常是全音(大二度)。
--五线谱上的音符排列是按照C大调音阶的顺序,产生了全音和半音交替的间隔,并非完全等距。
判断方法,钢琴上的ef和bc是直接相连的,如果两个键之间有包含的话,距离就少一点,如果不包含的话,距离就大一点,小的就小三度,大的就大三度(判断方法还没有包含黑键,是假设两个目标键都在白键上)
同一行的等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