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MA是一种极其重要的B细胞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MM细胞表面,近年来已成为MM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个非常热门的免疫治疗靶点。今天靶点科普给大家带来BCMA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1 BCMA的“简历”
B细胞成熟抗原(BCMA,又名CD269、TNFRSF17,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主要表达于成熟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表面,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蛋白。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为BCMA主要配体,通过与BCMA相互作用,激活NF-κB、JNK途径,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BCMA治疗MM的理想靶点
多发性骨髓瘤(MM,Multiple myeloma)属于第二大血癌,一旦发生往往非常严重,很难治愈,是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适应症之一。近年来,围绕MM的4种疗法(化疗、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CD38靶向抗体)只能缓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均不能彻底清除肿瘤,几乎所有患者最终仍会复发,因此,对新治疗方案存在着迫切需求。
BCMA主要在成熟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表达,在其它的正常人体细胞中基本检测不到。并在浆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选择性地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存活及耐药性的发生,因此BCMA专注于MM治疗。
通过介导下游信号通路,对MM细胞的存活、增殖、转移和耐药起关键性的作用,所以BCMA是治疗MM理想的靶点。
2 BCMA靶点研究进展
目前靶向BCMA疗法主要是CAR-T疗法、双特异性T细胞结合抗体(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和抗体偶联药物。
根据药融云数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201个BCMA靶点相关项目正在推进,一半在药物发现和临床前阶段。
CAR-T疗法:96个相关项目
CAR-T细胞上的scFv与MM细胞表面的BCMA结合,激活释放细胞毒性因子,导致MM细胞死亡。
BiTE:36个相关项目
BiTE的一端与BCMA抗原结合,另一端与T细胞表面的CD3结合,将T细胞募集到MM细胞周围,进而杀伤MM细胞。
ADC药物:10个相关项目
BCMA抗体与细胞毒性剂连接在一起,靶向结合MM细胞表面的BCMA,被MM细胞内化,在细胞内释放细胞毒性剂发挥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MM市场2017年为139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近287亿美元。伴随anti-BCMA疗法的加入,MM市场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改变:预计到2027年,全球主要市场销售额将来源于anti-BCMA疗法(35.5%)及anti-CD38抗体药(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