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如需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关注获取。
1.项目背景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种如门控循环单元(GRU)在处理序列数据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GRU因其结构简单且有效,在很多任务中取代了传统的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
然而,单纯的RNN或其变种如GRU可能不足以捕捉到序列数据中的复杂依赖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复杂的模式,研究者引入了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注意力机制可以使得模型在处理输入序列时,能够更加关注某些特定的部分,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本项目旨在结合双向GRU(BiGRU)与注意力机制的优点,构建一个高效的分类模型。双向GRU能够同时利用输入序列的过去和未来的信息,而注意力机制则帮助模型聚焦于对分类任务最有意义的部分。这种组合不仅能够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型的复杂度和过拟合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此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情感分析、主题分类、意图识别等多个场景。例如,在社交媒体分析中,可以使用该模型来自动分类用户评论的情感倾向;在客户服务系统中,可以快速识别客户的问题类型以便及时响应;在新闻推荐系统中,则可以用来判断文章的主题类别以实现个性化推荐。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期望能够开发出一个高效且准确的分类器,并探索双向GRU与注意力机制结合的最佳实践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也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处理日益增长的数据。
本项目使用Python基于TensorFlow实现双向循环神经网络GRU加注意力机制分类模型(BiGRU-Attention分类算法)项目实战。
2.数据获取
本次建模数据来源于网络(本项目撰写人整理而成),数据项统计如下:
编号 | 变量名称 | 描述 |
1 | x1 | |
2 | x2 | |
3 | x3 | |
4 | x4 | |
5 | x5 | |
6 | x6 | |
7 | x7 | |
8 | x8 | |
9 | x9 | |
10 | x10 | |
11 | y | 标签 |
数据详情如下(部分展示):
3.数据预处理
3.1 用Pandas工具查看数据
使用Pandas工具的head()方法查看前五行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总共有11个字段。
关键代码:
3.2 缺失值统计
使用Pandas工具的info()方法统计每个特征缺失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数据不存在缺失值,总数据量为2000条。
关键代码:
3.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Pandas工具的describe()方法来来统计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分位数等信息:
关键代码如下:
4.探索性数据分析
4.1 y变量分类柱状图
用Pandas工具的value_counts().plot()方法进行统计绘图,图形化展示如下:
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到,分类为0和1的样本,数量基本一致。
4.2 y变量类型为1 x1变量分布直方图
通过Matpltlib工具的hist()方法绘制直方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y=1的数据主要集中在-1到3之间。
4.3 相关性分析
通过Pandas工具的corr()方法和seaborn工具的heatmap()方法绘制相关性热力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正数为正相关,负数为负相关,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5.特征工程
5.1 建立特征数据和标签数据
y为标签数据,除 y之外的为特征数据。关键代码如下:
5.2 数据集拆分
数据集集拆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80%训练集和20%测试集。关键代码如下:
5.3 数据样本增维
数据样本增加维度后的数据形状:
6.构建BiGRU-Attention分类模型
主要使用基于BiGRU-Attention分类算法,用于目标分类。
6.1 构建模型
编号 | 模型名称 | 参数 |
1 | BiGRU-Attention分类模型 | units=64 |
2 | optimizer='adam' | |
3 | epochs=60 |
6.2 模型摘要信息
6.3 模型网络结构
6.4 模型训练集测试集损失和准确率曲线图
7.模型评估
7.1 评估指标及结果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分值等等。
模型名称 | 指标名称 | 指标值 |
测试集 | ||
BiGRU-Attention分类模型 | 准确率 | 0.8950 |
查准率 | 0.899 | |
召回率 | 0.89 | |
F1分值 | 0.8945 |
从上表可以看出,F1分值为0.8945,说明此模型效果良好。
关键代码如下:
7.2 分类报告
模型的分类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到,分类类型为0的F1分值为0.90;分类类型为1的F1分值为0.89;整个模型的准确率为0.90。
7.3 混淆矩阵
从上图可以看出,实际为0预测不为0的 有20个样本;实际为1预测不为1的 有22个样本,整体预测准确率良好。
8.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用了基于TensorFlow实现双向循环神经网络GRU加注意力机制分类模型,最终证明了我们提出的模型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