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使用金融产品后,就会产生一些数据,比如:使用APP的行为数据,这个可以通过埋点进行收集,或借贷行为数据,是否逾期等。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和提升风险防范水平,策略同学就会对存量的用户进行额度调整或者定价调整,本节主要是详细介绍额度的调整思路和方法。
1. 额度策略:
授信完成后,用户就会有初始的授信额度(额度一般偏低),但是这个初始额度并不能满足用户的诉求,特别是额度使用率比较高的低风险用户,所以就会对好的用户进行提额,差的用户进行降额。用户的额度主要是通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决定,对于小额的信用产品,更加关注用户的还款意愿,那我们该如何量化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呢?
保底:根据监管要求和产品定位设置产品的上下限
额度1 = min(max(基础额度*MDI*放大系数,额度下限),额度上限)
额度2 = -pv(rate,term,基础额度*MDI*缩小系数)
其中,基础额度可以根据用户的基本特征进行设定,比如公积金缴纳基础(若足额缴纳可直接反映收入,若不足额缴纳则可以使用收入预测模型等),或者收入强相关的年龄/学历/行业等金融测算,即可固定也可以差异化。
有了上面的额度测算结果后,可以先按额度1和额度2进行取小(保守)或者取大(乐观),再对产品定位和政策要求进行上下限进行铆钉,最终得出用户最终的额度。
最终该提多少额度呢?我们是一次性提还是逐渐去提,为了让用户对我们产品有认同感,可以逐步对用户进行提额,达到归属感的效果。
2. 额度策略测试:
场景1:不同风险等级用户的提额幅度测算:
假设我们有Bscore,且当前额度调整是依据B卡的分数进行调整,现在对调整后的额度进行A/B测压,看看不同的risk level对应的额度最大区间是多少
表1-1(虚构的数据)为不同风险等级用户对于提额后的风险,从表中可以看到,对于700分以上的用户,即使提额到5000,其风险还是可控,说明这个还可以继续往上进行加压,直到风险后收益达到目标要求即可。但分数段在[500,600)之间的用户,提额到1000后就开始风险上升,说明该风险类型的用户提额上限大概在1000左右。
场景2:同一风险等级,不同初始额度提额幅度测算:
假设Bscore在同一区间的情况下,不同的初始额度提额幅度测算,也就是这些用户的额度上限该为多少呢?理论上同一类型的用户最终额度应该接近,如表1-2(虚构的数据)所示,假设分数段在[600,700)区间的用户,初始额度低的用户提额幅度是高于初始额度高的用户,通过风险数据可知,分数段在[600,700)区间的用户提高到20000左右,预计的风险为4%左右,具体最终用户额度为多少可根据收益损失预测进行最终决策。
3. 额度上线监控:
通过上面的分析后,可以分一些流量对用户进行A/B测算,开始的时候可以少分一些占比,比如10%或者20%等,等这些测试组有了风险表现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是继续分析还是切分更多的比例直至全部使用测算方案。
如果测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分析具体的原因,是用户群体发生了偏移,还是数据问题,或者是策略部署等原因,找到相应的问题后再进行优化持续测试,直到达到相应的效果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