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Marketing Management, Kotler and Keller (2016), 15th edition
Chapter 12 Addressing Competition and Driving Growth
本章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
为什么公司发展核心业务很重要?
-
市场领导者如何扩大整个市场并捍卫市场份额?
-
市场挑战者应该如何攻击市场领导者?
-
市场追随者或细分市场如何有效竞争?
-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是合适的?
-
在缓慢的经济增长中,营销人员应该如何调整他们的战略和战术?
引入
增长对于任何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长期成为市场领导者是每个营销人员的目标。如今充满挑战的营销环境迫使企业多次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因为经济条件、竞争对手的攻势以及消费者的需求都在不断变化。联邦快递(FedEx)和UPS之间的竞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UPS成功进入联邦快递的空运市场后,联邦快递通过收购加大了地面运输的投入,开始挑战UPS的核心业务。
如今,两家公司都在竞争快速增长的中国国内快递市场。虽然联邦快递起步较早,但两家公司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性收购,扩展业务和服务。UPS曾试图收购TNT,但由于欧洲监管机构的阻碍,未能成功。在美国本土市场,两家公司通过定制化的门到门服务争夺客户,特别是随着在线购物的兴起,住宅配送业务迅速增长。联邦快递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周六配送,而UPS则通过广告“UPS Loves Logistics”来宣传自己是“物流专家”,不仅仅提供配送服务,还涵盖了更广泛的供应链服务。
总之,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在线竞争对手的崛起、以及低价自有品牌的冲击,产品和品牌的命运不断变化,营销人员必须根据市场地位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及时做出应对。
Ⅰ Growth
增长是营销的重要功能之一,能够推动公司销售和收入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力的新产品,好的营销能够促进试用和口碑传播。然而,在成熟市场中,营销的挑战更大,有时与其争夺市场份额,不如扩展整个市场的规模。
Growth Strategies(增长战略)
Phil 和 Milton Kotler 提出了一些增长战略,包括:
-
Grow by building your market share(通过增加市场份额实现增长)
-
Developing committed customers and stakeholders(培养忠实客户和利益相关者)
-
Building a powerful brand(打造强大的品牌)
-
Innovating new products, services, and experiences(创新新产品、服务和体验)
-
International expansion(国际扩张)
-
Acquisitions, mergers, and alliances(通过收购、合并和联盟增长)
-
Building an outstanding reputation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树立卓越的社会责任形象)
-
Partnering with government and NGOs(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
例如,Under Armour从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橄榄球运动员Kevin Plank创办,起初是为了生产能吸汗的运动T恤,并通过聚焦性能和真实性迅速在高中、大学中流行。后来,公司扩展了运动鞋、篮球鞋等产品线,并通过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活动,如“What's Beautiful”广告,推动女性业务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Under Armour 也开始国际扩张,尽管与Nike和Adidas相比,其国际收入占比还较低。
Growing the Core(核心业务增长)
除了拓展新产品,许多公司发现Growing the Core(专注于核心业务增长)是更安全的策略。核心业务的增长通常能增强品牌的权威性,带来规模经济,增加利润。例如,Galaxy chocolate通过定位为“巧克力享受的伙伴”成功与Cadbury竞争;Costa Coffee通过拓展新的分销渠道如drive-through outlets(得来速)、vending machines(自动售货机)等扩大市场;WD40推出了带内置吸管的Smart Straw版本,提升了其多功能润滑剂的实用性。
有些公司选择卖掉非核心业务来专注于核心业务,例如Aegis Group出售了Synovate,专注于数字传播领域;Levi Strauss在亚洲市场停产了Denizen品牌,转而专注于Levi’s核心品牌。
Ⅱ Competitive Strategies for Market Leaders
市场领导者占据主导地位,必须采取主动和防御策略以保持领先。以下将对核心策略进行分析。
1. 市场基础知识
市场结构:市场分为四类公司:市场领导者占据40%的市场份额,市场挑战者占30%,市场追随者占20%,专注于小市场的利基企业占10%。
市场领导者的职责:市场领导者必须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保持优势:
-
扩大总市场需求:吸引新客户或增加现有客户的使用量。例如,亨氏通过鼓励消费者更多使用番茄酱来扩大市场。
-
保护市场份额:市场领导者需要进行持续的创新,防止竞争对手的侵袭。Xerox就是通过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成功转型的案例。
-
增加市场份额:即使市场规模不变,领导者也应采取攻防策略增加市场占有率。
2. 扩大市场需求
-
吸引新客户:通过市场渗透策略、开发新市场或地理扩张策略吸引未使用产品的消费者。例如,星巴克通过进军不同市场和产品种类来扩大市场份额。
-
增加现有客户的使用量:可以通过包装设计、产品改造或广告宣传来鼓励更多消费。
3. 保护市场份额的策略
-
位置防御 Position defense.:占据消费者心智中的最佳位置,如宝洁公司的Tide和Crest品牌。
-
侧翼防御 Flank defense:保护薄弱环节,以支持反击。
-
先发制人 Preemptive defense:通过进攻竞争对手的薄弱点或发布新产品来打乱竞争对手的计划。
-
反攻防御 Counteroffensive defense:直接迎击竞争对手的进攻,或通过价格战和法律手段压制对手。
-
移动防御 Mobile defense:扩展到新市场领域,如石油公司转型为能源公司。
-
收缩防御 Contraction defense:通过战略性撤退,放弃较弱的市场,集中资源于更强的市场。
案例分析:
-
Xerox:从传统复印机公司转型为提供打印和商业服务的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多元化保持领导地位。
-
Lululemon:通过与当地健身教练的合作,建立强烈的客户情感联系,并成功扩展产品线。
总结:市场领导者要保持市场地位,不仅要扩大市场需求,还要进行持续创新并采取攻防策略,抵御竞争对手的挑战。
4. Increment Market Share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增长具有潜在问题,尤其是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增长市场份额并不一定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
市场份额与利润:虽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可以带来巨大的收入,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因此获得更高的利润,特别是对于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公司,它们可能无法从规模经济中受益。
-
收购(acquisition)风险:通过收购来增加市场份额的成本可能远远高于其带来的收入。因此公司在行动前需要考虑四个因素:
-
反垄断诉讼(antitrust action):如果一家主导企业通过进一步扩展份额引发竞争对手的不满,竞争者可能会控告其垄断。例如,微软和英特尔曾多次因为被指控滥用市场力量而遭遇法律挑战。
-
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利润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可能在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下降。如图示,公司最佳的市场份额为50%。进一步扩展市场份额可能成本过高,尤其是那些对公司不满或忠于竞争对手的客户。法律、公共关系和游说的成本也会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增加。
-
错误的市场活动(wrong marketing activities):那些成功增加市场份额的公司通常在新产品开发(new-product activity)、产品质量(product quality)、和市场支出(marketing expenditures)上超越竞争对手。如果公司仅通过大幅降价来获取市场份额,往往效果不佳,因为竞争对手可以应对这些降价或提供其他价值,导致客户不转向。
-
质量下降风险(quality risk):客户的增加可能会给公司的资源带来压力,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例如,FairPoint Communications在收购Verizon的新英格兰业务后,由于转型缓慢和服务问题,导致客户不满并最终申请破产。
总结来说,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增长可能带来成本高昂、质量下降和法律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审慎决策。
Ⅲ Other Competitive Strategies
这一部分介绍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几种策略,尤其是排名第二、第三的企业如何在市场中挑战领先者或选择追随策略。
1. 市场挑战者策略(Market-Challenger Strategies):
-
定义战略目标和对手(Strategic Objective and Opponent):挑战者可以选择攻击市场领导者、同级竞争者、小型企业或整个行业现状。
-
攻击方式(Attack Strategies):有五种常见的攻击策略:
-
正面攻击(Frontal Attack):直接与对手的产品、价格等各方面展开竞争。
-
侧翼攻击(Flank Attack):填补市场中的空白,尤其是对资源较少的企业有效。
-
包围攻击(Encirclement Attack):多方面同时进攻,需要较多资源支持。
-
迂回攻击(Bypass Attack):绕开竞争,进入更容易的市场,比如多元化发展或技术跨越。
-
游击战(Guerrilla Attack):通过小规模、间歇性的攻击扰乱对手,适合资源有限的企业。
-
2. 市场追随者策略(Market-Follower Strategies):
-
克隆者(Cloner):模仿领导者的产品和包装,稍作修改。
-
模仿者(Imitator):在模仿领导者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包装、定价等方式展开竞争。
-
改进者(Adapter):对领导者的产品进行改进,可能逐步成长为挑战者。
3. 市场细分策略(Market-Nicher Strategies):
-
企业通过专注于小众市场避免与大企业竞争,同时满足特定客户需求,获取高利润。
Niche Specialist 专业化市场细分
在成功的细分市场策略中,专业化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细分市场角色:
-
最终用户专家(End-user specialist):公司专注于某一类最终用户。例如,增值转售商(VAR)定制电脑硬件和软件,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并因此获得溢价。
-
垂直层级专家(Vertical-level specialist):公司专注于生产-分销价值链的某一垂直层级。例如,一家铜业公司可能专注于生产原铜、铜组件或铜制成品。
-
客户规模专家(Customer-size specialist):公司专注于小型、中型或大型客户。许多细分市场公司服务那些被大公司忽视的小客户。
-
特定客户专家(Specific-customer specialist):公司将销售限制为某一或几个特定客户。例如,许多公司将所有产品销售给单一公司,如沃尔玛或通用汽车。
-
地理专家(Geographic specialist):公司仅在某一特定地区、区域或世界某部分销售产品。
-
产品或产品线专家(Product or product line specialist):公司只销售一种产品线或某一产品。例如,一家制造商只生产显微镜镜头,或一家零售商只售卖领带。
-
产品特征专家(Product-feature specialist):公司专注于生产某种类型的产品或产品特征。
-
定制生产专家(Job-shop specialist):公司根据个别客户需求定制产品。
-
质量-价格专家(Quality-price specialist):公司专注于市场的低端或高端。例如,McIntosh Laboratory只生产高性能豪华音响系统,其手工制作的音响产品吸引了全球的音响发烧友。
-
服务专家(Service specialist):公司提供其他公司没有的服务。例如,一家银行可能通过电话接收贷款请求,并将钱直接送到客户手中。
-
渠道专家(Channel specialist):公司专注于服务某一分销渠道。例如,一家软饮料公司可能只在加油站销售大包装饮料。
4. 案例分析
① 快时尚的成本和收益
在时尚行业中,潮流变化非常快,一些聪明的公司和零售商利用这种变化迅速推出新产品。典型的代表是瑞典的H&M和西班牙的Zara。这些公司可以在短短两周内将设计好的衣服和配饰投放到市场上。这使得一些传统的奢侈品牌,如Burberry和Chanel,不得不加快产品更新的频率,打破了传统的秋季和春季时装周发布模式。
Inditex(Zara的母公司)通过从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采购超过一半的产品,尽管生产成本更高,但由于其供应链高度集成,能够快速补货,并避免了不畅销产品的打折。因为价格实惠、产品常换新,这吸引顾客经常光顾。H&M也采取了类似的快时尚模式,可以迅速跟随市场需求。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2012年,孟加拉国一家服装工厂发生火灾,导致111名工人丧生,引发了对工人安全问题的关注。在工会压力下,西方公司签署了建筑和消防安全协议,要求提高工人安全标准。此外,快时尚带来了大量衣物的生产和丢弃,增加了环境污染。为此,H&M推出了“回收、转售或再利用”计划,采用更多的再生材料,并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同时要求供应商签署行为准则,确保良好的工作条件。
② Sriracha辣椒酱的故事
David Tran于1980年在洛杉矶的唐人街创立了Huy Fong Foods,公司名称来源于把他带到美国的台湾货船。他的Sriracha辣椒酱(又称“公鸡酱”,因为瓶子上有只公鸡,象征他的生肖)是以泰国Si Racha的调味品为基础研发的。酱料由当地种植的墨西哥胡椒、醋、糖、盐和蒜组成,口味非常独特,供应商一开始认为味道太辣了,但Tran坚持不改配方,表示:“辣酱就应该辣,如果不喜欢辣,那就少放一点。我们可不做蛋黄酱。”
幸运的是,很多消费者都非常喜欢这种辣味。如今,Walmart有售,Applebee's餐厅和各大城市的街头小吃也常用这种辣椒酱,甚至连NASA的宇航员在太空中都会用它来增强食欲。值得一提的是,Huy Fong从未做过广告,也没有Facebook页面或Twitter账户,甚至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过网站。尽管如此,Sriracha的流行让Huy Fong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食品公司之一,每年收入仍然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③ Zippo的转型故事
随着吸烟率持续下降,Zippo公司的经典防风打火机市场从1998年的1800万台销量下降到2011年的1200万台。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公司决定扩展业务,将对烟草相关产品的依赖在2010年减少到50%。虽然Zippo曾在1960到1970年代尝试过多元化发展,生产卷尺、钥匙扣、皮带扣等产品,但这些尝试在1990年代逐渐减少,最终在2007年停止。
这次转型更为成功,Zippo推出了适用于蜡烛、烧烤架和壁炉的多用途打火机,并发布了户外系列,包括暖手宝和引火器,通过Dick’s Sporting Goods、REI和True Value等零售商销售。它还收购了W.R. Case & Sons Cutlery,进军刀具市场。为了打造生活方式品牌,Zippo甚至推出了服装和香水系列。
尽管如此,Zippo仍通过推出新设计和经典款式(如印有猫王和Playboy标志的打火机)保持了打火机市场份额。如今,Zippo60%的销售额来自美国以外市场,中国是其最大海外市场,占10%的销售额。
Ⅳ Product Life-Cycle Marketing Strategies
1. 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PLC)指的是产品从上市到退市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Introduction)、成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ity)、衰退期(Decline)。每个阶段面临不同的挑战、机会和问题。
-
引入期(Introduction):产品刚进入市场,销售增长缓慢,因推广和研发费用高,利润为负。
-
成长期(Growth):市场接受度快速提升,销售和利润大幅增长。
-
成熟期(Maturity):销售增长放缓,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利润趋于稳定或下降。
-
衰退期(Decline):产品销售下滑,利润减少。
产品生命周期的形态不一定是典型的钟形曲线,可能有以下几种模式:
-
增长-衰退-成熟模式:例如小型厨房电器(如面包机),销售开始快速增长,但之后销量下滑,最后稳定。
-
周期-再循环模式:例如新药,药品通过强力促销获得第一轮销售增长,随后销量下降,另一次促销带来第二轮销售。
-
波浪模式:例如尼龙,随着新用途的发现,销量经历一波又一波的增长。
2. 风格、时尚与潮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还包括风格(Style)、时尚(Fashion)和潮流(Fad)的变化:
-
风格是一个领域中长期存在的独特表现方式,比如建筑风格、衣服样式等,可能会周期性地流行和退潮。
-
时尚是当下流行的风格,通常经历四个阶段:独特性、模仿、大众化、衰退。时尚的生命周期长短难以预测,取决于市场需求、社会价值和技术发展等因素。
-
潮流是快速流行、快速消退的产品,通常只满足短期的需求,像Heelys(带轮鞋)就曾是潮流,但很快消退。
案例:Crocs
Crocs的标志性塑料拖鞋最初在2002年推出时受到了广泛欢迎,2006年上市时成为美国鞋类公司最大的IPO。但由于经济衰退和品牌疲劳,销售下降,股价暴跌。但公司没有放弃,通过多样化产品线(如靴子、运动鞋等),减少了对拖鞋的依赖,并通过多渠道分销 multichannel distribution approach(零售、在线销售等)重新获得了增长。2011年,公司销售额恢复到超过1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据了公司销售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市场。
3. Marketing Strategies Introduction Stage and the pioneer advantage
① 引入阶段(Introduction Stage)
-
销售增长缓慢:新产品推出初期,销售增长较慢,利润为负或较低。由于技术问题、分销渠道建立和消费者接受度的提升,推广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非常高。
-
高价格:新产品成本高,定价较高,目标客户是最早愿意购买的消费者。
-
挑战:例如,Zipcar在美国推出共享汽车时,面临着需要推广产品、吸引消费者尝试并确保零售分销的挑战。
先锋优势(Pioneer Advantage)
-
先锋的优势:市场先入者(如可口可乐、亚马逊等)通常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品牌忠诚度。领先品牌可以建立市场标准,享受较低的营销费用,并通过技术领先、专利和规模经济等优势保持竞争力。
-
先锋劣势:然而,先锋并非总能胜出。有些产品过于粗糙或定位不当,导致后续进入者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完善的产品赶超。例如,Netscape就被Internet Explorer取代。
先锋市场策略:
-
进入市场的时机:决定是否成为市场先锋,需要评估是否能够带来更优质的技术、品牌或市场优势。如果晚些进入市场,可以通过创新或更强的品牌优势超越先锋。
-
成功的先锋特征:具备远见的市场分析、持续创新和资金投入,能够帮助企业长期占领市场。
② 增长阶段(Growth Stage)
-
快速销售增长:这一阶段销售迅速增长,更多消费者加入,新的竞争者也开始进入市场。
-
降低营销费用比率:随着销售增长,营销费用占比下降,利润逐渐增加。
-
战略重点:
-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特性。
-
推出新型号、扩展产品线。
-
拓展市场份额,增加分销渠道。
-
调整价格以吸引更敏感的价格买家。
-
通过在增长阶段的持续投资,企业可以争取市场主导地位,并为进入成熟阶段做好准备。
③ Maturity Stage 成熟阶段
产品在生命周期中,进入成熟阶段后,销售增长会开始放缓,这一阶段通常持续时间较长。成熟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增长期(growth)、稳定期(stable)、和衰退期(decaying maturity)。在增长期,销售开始放缓,但市场上没有新的分销渠道可填补,竞争压力增大;在稳定期,市场接近饱和,大多数潜在消费者已经尝试过该产品,未来的销售增长依赖于人口增长和替换需求;到了衰退期,销售开始下降,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或替代品。
成熟市场的转型方式
市场修改:公司可能通过扩大品牌的市场来应对成熟期产品的挑战。通过增加品牌用户数量和提高使用频率来推动销量。
产品修改:产品经理通常通过改善质量、增加新功能或改善外观来刺激销售。例如,Shutterfly通过将顾客的数字图像转化为实体物品(如相册、日历等),成功将收入提升到6亿美元。
营销程序修改:品牌经理也可以通过修改价格、分销渠道和沟通方式等非产品元素来刺激销售。
④ Decline Stage 衰退期
在衰退期,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弱势竞争者退出市场,最终大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质量领导者(quality leader)、服务领导者(service leader)和成本领导者(cost leader)。此时,市场出现两极分化,一些企业选择通过高销量、低成本成为三巨头,另一些则通过低销量、高利润的策略在细分市场中生存。
衰退阶段的市场策略
衰退阶段的原因
衰退阶段通常由技术进步、消费者口味变化或国内外竞争加剧导致。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加剧和利润下降。衰退期的销售可能会逐渐下降,也可能迅速消失。
削减弱势产品
在衰退期,很多公司会选择撤出市场,减少产品种类、退出较小的市场和弱势渠道,甚至降低价格。对于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品,许多公司会考虑停止生产,集中资源开发新产品。例如,通用汽车放弃了不景气的老斯莫比尔(Oldsmobile)和庞蒂克(Pontiac)品牌。
退出或收缩策略
在成熟产品的衰退过程中,企业可能采取收割策略(harvesting)或剥离策略(divesting)。收割策略是逐步减少产品成本,同时尽可能维持销售,通常减少研发和营销投入。而剥离策略则是将成熟的、分销渠道健全的产品出售给其他公司,这些公司通过购买并重塑品牌来实现盈利。
总结:对于处于成熟阶段或衰退阶段的产品,公司可以通过市场修改、产品修改或营销程序修改等方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找新的生存机会。
4. 理解“双重惩罚”(Double Jeopardy)
什么是“双重惩罚”?
-
基本概念:双重惩罚是一个经验性的概念,主要由英国学者Andrew Ehrenberg在市场营销中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市场份额较小的品牌会受到两重惩罚:一方面,它的购买者比大品牌少;另一方面,这些购买者的购买频率也较低。因此,品牌的市场份额大多数是由市场渗透率(market penetration)和客户基数(customer base size)决定的,而非客户的重复购买。
双重惩罚的前提假设
-
品牌可替代性:这一理论假设不同品牌之间具有可替代性,且它们通常面向相似的目标客户群。双重惩罚通常适用于那些差异化较弱的品牌,它们瞄准相同的顾客群体。
-
例外情况:对于那些高度差异化的细分品牌(niche brands),如小众市场中的品牌,它们可能在较小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客户忠诚度;或者是季节性品牌,它们通过短时间内的聚集性购买来获得独特价值。
双重惩罚的营销含义
-
市场增长策略:双重惩罚的支持者认为,品牌增长的关键在于扩大客户基础,而不是仅仅提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为了获得增长,营销人员应该更多关注以下策略:
-
提升品牌曝光度(brand exposure);
-
增加品牌的可得性(availability)和知名度(familiarity);
-
通过公关(PR)活动和分销策略来吸引新客户;
-
这些策略要优于只通过广告(persuasive advertising)或客户关系管理(CRM)来增强忠诚度。
-
双重惩罚的批评
-
品牌差异化的反思:批评者认为,并不是所有品牌都必然面临双重惩罚的困境。特别是那些有新定位或新信息的品牌,它们通过差异化成功吸引特定客户群体,可能就能避开双重惩罚的结果。
5. 品牌危机应对策略
品牌危机的普遍性:营销经理必须意识到,品牌危机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例如,Chick-fil-A、BP、Domino’s、丰田等品牌都曾经历过严重的品牌危机。金融行业的公司,如美国银行、摩根大通、AIG,也因丑闻而遭遇了信任危机。品牌危机可能带来的后果包括:
-
销售下降 (lost sales)
-
营销活动效果下降 (reduced effectiveness of marketing)
-
消费者对竞争品牌的敏感度提高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rivals)
-
营销活动对竞争品牌的影响减弱 (reduced impact on competing brands)
品牌的韧性:通常来说,品牌的声誉和企业形象(尤其是可信度和信任度)越强,越能抵御危机的冲击。但这也依赖于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和事先准备。像强生公司在泰诺产品篡改事件中的处理方式,就是经典的危机管理范例。消费者需要看到公司反应迅速且真诚,感受到公司真心关心他们,倾听是不够的。
危机处理的时效性:公司反应越慢,负面媒体报道或口碑传播可能让消费者形成不好的印象,最终可能导致消费者永久性流失。及时通过公关或广告等手段来处理危机,能帮助避免更大的损失。
经典案例:Perrier:
1994年,Perrier因其瓶装水中发现致癌物苯而面临全球召回,并停产数月。虽然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重新推广,但品牌形象受损严重,失去了“纯净”这一关键的品牌特色。尽管采取了宣传和促销,Perrier的市场份额始终未能恢复,最终被雀巢收购。
品牌恢复的关键:
企业应对危机的态度越真诚,越能减少消费者的负面评价。像Gerber公司在其婴儿食品中发现玻璃碎片时,虽然公司坚持认为生产线没有问题,却拒绝从商店撤下产品,结果市场份额迅速下滑。公司一位高管后来承认:“没有及时撤回产品,给人留下了我们不关心顾客的印象。”
如果发现问题,消费者需要明确知道公司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泰诺的恢复就得益于强生推出了三重防篡改包装,让消费者不再担心产品安全问题。
通过迅速、真诚的回应,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品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恢复消费者信任。
6. 案例分析:
① Zipcar 共享汽车的起步与挑战
Zipcar的起步
-
市场定位:Zipcar最早在欧洲推出,主要为那些经常使用公共交通但偶尔需要使用汽车的人提供服务。在美国,Zipcar作为市场的先行者(pioneer),凭借其环保和经济的特点吸引了消费者。每年支付50美元的会员费,每天租车费用不超过100美元(包括油费、保险和停车费),普通家庭通过使用Zipcar代替拥有汽车,每年可以节省3000到4000美元。
增长与市场拓展
-
市场扩展:Zipcar的业务模式主要瞄准大城市和大学校园,提供多种车型,且在初期几乎没有竞争者。由于其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Zipcar多年来年增长率约为30%。
-
环保效应:Zipcar估算,增加每一辆车可以减少20辆私人汽车上路,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面临的竞争
-
竞争者加入:2012年,租车行业的领导者赫兹(Hertz)也进入了小时租车市场,并为其375,000辆美国租车队伍安装了设备,允许顾客使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进行预订和解锁租车。与Zipcar不同的是,赫兹提供的是单程租车服务,并且不收取会员费或年费。
-
其他竞争者:租车公司Enterprise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
国际扩展与收购
-
国际扩展: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Zipcar决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首先进军英国和西班牙。
-
被收购:为了获得更多资源以支持全球扩展,Zipcar于2013年1月同意被Avis Budget收购——Avis是美国第二大租车公司。
总结:Zipcar的成功依赖于其创新的共享汽车模式,但随着竞争者的进入,公司也需要不断扩展市场并进行战略调整。
② Electrolux应对市场两极化的策略
2002年,瑞典家电制造商Electrolux面临市场迅速两极化的挑战。低成本的亚洲品牌(如海尔、LG、三星)施加了价格压力,而高端品牌(如博世、Sub-Zero、Viking)则通过抢占中端市场而不断增长。为了应对这一情况,Electrolux的CEO汉斯·斯特拉伯格决定“逃脱中间市场”,通过重新思考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来制定战略。
市场细分:Electrolux根据约20种不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购买习惯,重新细分市场,精准地定位自己的品牌组合,包括Electrolux、Frigidaire冰箱、AEG烤箱和Zanussi咖啡机等。例如,Electrolux成功地将其蒸汽烤箱推广给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并将原本为小厨房设计的紧凑型洗碗机推广给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这些消费者洗碗频率较高。
战略建议:斯特拉伯格给困在成熟市场中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建议:“从消费者出发,理解他们的潜在需求和遇到的问题……然后自己拼凑出答案,发现人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他引用了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问人们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会说要更快的马。”这表明企业需要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未表达的需求来创新。
高端市场集中:在新CEO凯斯·麦克劳克林的领导下,Electrolux把重心放在了高端家电市场,专注于向超奢华消费者群体销售专业级厨电。Electrolux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拥有分销渠道和本地市场存在,特别是在新兴市场,这使得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增长潜力。
6. 产品生命周期 (Product Life Cycle, PLC) 概念的证据与批评
PLC概念的证据:
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有助于市场营销人员理解产品和市场的动态,进行规划、控制和预测。Golder和Tellis的研究分析了30个产品类别,揭示了以下有趣的发现:
-
新型消费耐用产品(如家电)通常在上市后经历明显的增长期,销售年均增长约45%,但随后会进入放缓阶段,销售年均下降约15%。
-
放缓阶段通常出现在34%的市场渗透率时,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完全拥有这种新产品之前,销售已经开始下降。
-
增长期大约持续八年,且这一时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短。
-
存在信息级联现象,即人们会根据他人的购买情况而选择购买产品,而不是自己进行仔细的产品评估。意味着在起飞阶段销售大幅增长的产品类别,在放缓时也往往会有更大的销售下降。
PLC概念的批评:
尽管PLC理论有广泛的应用,但也受到一些批评:
-
批评者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形态和持续时间差异过大,难以一概而论。实际上,营销人员往往难以判断产品当前处于哪个阶段。一个产品看似已经成熟,但可能只是处于平台期,接下来还可能出现再次增长。
-
另有批评指出,PLC的模式并非必然的发展过程,而是营销策略所促成的自我实现结果。巧妙的营销可能会使产品继续增长,而不是进入下降阶段。
市场演变:
PLC主要关注特定产品或品牌的生命周期,而忽视了市场的整体演变。市场不仅受到新需求、竞争、技术和渠道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产品和品牌定位。像产品一样,市场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出现期(emergence)、增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ity)和衰退期(decline)。以下以纸巾市场的演变为例说明:
纸巾的市场演变:
最初,家庭主妇使用棉布和亚麻布巾。后来,一家纸制品公司开发了纸巾,打开了一个潜在市场,其他厂家纷纷进入。随着品牌数量的增加,市场开始碎片化。由于行业的产能过剩,制造商们开始寻求新特性。比如,有厂家听到消费者抱怨纸巾不够吸水,于是推出了吸水性纸巾,增加了市场份额。竞争者也跟进推出了类似的吸水纸巾,市场再次碎片化。接着,又有厂家推出了超强吸水性纸巾,另一家则推出了无毛屑纸巾,这些创新不断推动市场发展。后来,消毒湿巾(如Clorox Disinfecting Wipes)也出现了,并且根据不同表面(如木材、金属、石材)进行针对性设计。由此可见,纸巾市场的演变是由创新和竞争驱动的,从最初单一的纸巾产品发展到如今具有不同吸水性、强度和应用的多样化产品。
总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其局限性,尤其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判断产品所处的阶段。然而,市场和产品都经历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并调整策略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Ⅴ Marketing in a Slow-Growth Economy
在经济周期中,总会有低迷的时期,比如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及其后的缓慢复苏。尽管营销预算减少、需要证明营销活动的成本效益,但一些企业在经济低迷时不仅生存下来,还能取得成功。以下是一些在经济增长缓慢时提高市场营销成功几率的五条建议:
1. 探索增加投资的潜力 (Increase Investment)
研究表明,那些在经济衰退期间增加投资的公司,平均比减少投资的公司表现更好。比如:
-
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在2009财年增加了16%的营销支出,收入增长了8%,达到了147亿美元,运营利润增长了4%。
-
英国Sainsbury超市推出了名为“Feed Your Family for a Fiver”的广告活动,鼓励消费者以五英镑(约9美元)做新菜谱,吸引了大量顾客。
2. 更接近客户 (Get Closer to Customers)
在收入水平趋于平稳时,消费者的需求和购物习惯可能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应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忠实顾客。
-
例如,一项调查显示,43%的美国家庭开始更多在家用餐,25%的人减少了娱乐活动的支出。
-
企业应将这些变化视为暂时性的,而非永久性转变,并积极调整市场策略。
3. 审查预算分配 (Review Budget Allocations)
在增长放缓时,企业应审视自己的支出,寻找新的机会,同时剔除无效的支出。例如:
-
T-Mobile在伦敦通过创意活动吸引公众注意,比如在地铁站组织“舞蹈”活动,成功在YouTube上获得了数百万次观看。
-
世纪21地产公司和红罗宾汉堡等公司增加了在线营销活动,提升了与顾客的互动。
4. 提出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Compelling Value Proposition)
尽管价格折扣有时能吸引顾客,但过度依赖降价可能损害品牌价值和价格形象。
-
企业应加强品牌价值的传达,突出产品的财务、物流和心理效益。比如,GE在衰退期间将其洗衣机广告重点放在产品的实用性上,强调它节省洗衣粉和水,并且对衣物温和,延长衣物使用寿命。
5. 精细调整品牌和产品定位 (Fine-Tune Brand and Product Offerings)
在经济放缓时,企业可以审视产品组合和品牌架构,确保品牌和子品牌有清晰的差异化定位。
-
例如,Armani将其产品线分为三个层次:最奢华的Tier I、现代时尚的Emporio Armani和价格较低的AIX Armani Exchange,确保品牌核心形象不受损害,并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
低价品牌和子品牌尤其在经济低迷时受益,如麦当劳(McDonald's)、沃尔玛(Walmart)等。
总结:
经济增长缓慢时,营销人员需要通过增加投资、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审查预算分配、明确价值主张和优化品牌定位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在困境中不仅生存下来,还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Summary
-
核心增长或寻求有机增长 (Growing the Core or Seeking Organic Growth)
企业通常通过在现有产品和市场中寻找机会来增加销售和利润,这是一种稳健的增长方式。
-
市场领导者 (Market Leader)
市场领导者是拥有最大市场份额的公司,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它会通过扩展总需求、保护现有市场份额,甚至试图增加其份额。
-
市场挑战者 (Market Challenger)
市场挑战者会采取积极进攻的方式,争夺市场领导者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市场挑战者有五种常见的攻击策略。
-
市场跟随者 (Market Follower)
市场跟随者是位居第二的公司,愿意维持其市场份额,并不急于挑战市场领导者。它们可以是模仿者(Cloner)、仿制者(Imitator)或适应者(Adapter)。
-
市场利基者 (Market Nicher)
市场利基者专注于那些大公司忽视的小市场细分。关键是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以此获取溢价价格。
-
平衡消费者和竞争者的监控 (Balance Consumer and Competitor Monitoring)
公司应该保持良好的消费者和竞争者监控,不要过度集中在竞争者上。
-
产品生命周期 (Product Life Cycle)
技术、产品形态和品牌都有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今,大多数产品处于成熟期。
-
引入期到衰退期 (Stages of Product Life Cycle)
-
引入期 (Introduction Stage): 这时增长缓慢,利润很少。如果成功,产品进入成长阶段 (Growth Stage),此时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上升。
-
成熟期 (Maturity Stage): 销售增长放缓,利润趋于稳定。
-
衰退期 (Decline Stage): 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需要识别哪些产品真正衰弱并将其淘汰,尽量减少对公司利润、员工和顾客的影响。
-
-
市场生命周期 (Market Life Cycle)
像产品一样,市场也经历四个阶段:起步 (Emergence)、成长 (Growth)、成熟 (Maturity) 和 衰退 (Decline)。
-
在经济增长缓慢时的市场营销策略 (Marketing in Slow-Growth Economy)
在经济增长缓慢时,营销人员应探索增加投资的潜力、与顾客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审查预算分配、提出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并细化品牌和产品定位。
思维导图版总结:
Example
Samsung
三星自193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巨大转型,从最初的干鱼、蔬菜和水果出口商,发展成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采取了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策略,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和显示屏制造商。三星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通过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其高端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星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
创新能力:三星重视研发,并在半导体、LCD屏幕等领域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
-
品牌建设:三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球广告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
供应链控制:三星垂直整合了电子产品的生产链条,从芯片到显示屏都由其自行生产,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灵活性。
-
快速产品迭代:三星能够迅速推出新产品,并进行设计修改,满足市场需求。
IBM
IBM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起伏。最初作为军事技术和计数机的供应商,IBM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通过创新赢得了市场领导地位,如推出System/360计算机和第一台个人电脑。然而,随着PC革命的到来,IBM失去了市场份额,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压力。进入90年代后,CEO路易斯·格斯特纳(Louis Gerstner)带领公司转型,重心从硬件转向高利润的咨询和软件业务,成功恢复了公司的业绩和品牌形象。现在,IBM正专注于“更智能的星球”计划,解决全球面临的技术难题,如水资源管理、交通拥堵等问题,并不断调整其业务方向以迎接未来的市场需求。
IBM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
战略转型与创新:IBM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如推出System/360计算机、个人电脑以及ThinkPad,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90年代,转向高利润的咨询和软件业务是其成功的关键。
-
专注高端业务:IBM逐步退出硬件领域,专注于更有利润的高端业务,如咨询和软件解决方案。
-
全球化和并购战略: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如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IBM增强了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IBM能否成功解决全球挑战性问题?
IBM目前的战略聚焦于全球性高科技问题,例如水资源管理、交通拥堵、健康护理等,且公司在研发上持续投入。考虑到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IBM有潜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解决这些全球问题。然而,成功与否还需依赖于其能否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以及能否克服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IBM目前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其当前战略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
主要竞争对手:IBM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微软(Microsoft)、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甲骨文(Oracle)等。尤其是在云计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领域,IBM面临着来自这些技术巨头的强大竞争。
-
战略风险:
-
依赖软件和咨询业务:虽然IBM逐渐转型为软件和咨询公司,但这一战略也面临着技术更新迅速、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如果IBM无法保持在这些领域的创新性,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
-
高研发投入的压力:尽管IBM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但持续的高投入也意味着财务风险。如果技术投资未能带来预期的回报,可能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
竞争压力:尤其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IBM面临着像亚马逊AWS、微软Azure这样的云计算巨头的挑战,这可能影响其市场领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