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G16是由牛津大学视觉几何组(Visual Geometry Group)提出的一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VGGNet 探索了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成功地构筑了 16~19 层深的卷积神经网络,同时拓展性又很强,迁移到其它图片数据上的泛化性也非常好。到目前为止,VGG 仍然被用来提取图像特征。
对VGGNet的介绍,这篇文章很优秀:大话CNN经典模型:VGGNet - OSCHINA -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
部分摘抄:
VGGNet的网络结构:
下图是来自论文《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基于甚深层卷积网络的大规模图像识别)的 VGG 网络结构,正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 VGG,如下图:
在这篇论文中分别使用了 A、A-LRN、B、C、D、E 这 6 种网络结构进行测试,这 6 种网络结构相似,都是由 5 层卷积层、3 层全连接层组成,其中区别在于每个卷积层的子层数量不同,从 A 至 E 依次增加(子层数量从 1 到 4),总的网络深度从 11 层到 19 层(添加的层以粗体显示),表格中的卷积层参数表示为 “conv〈感受野大小〉- 通道数〉”,例如 con3-128,表示使用 3x3 的卷积核,通道数为 128。为了简洁起见,在表格中不显示 ReLU 激活功能。
其中,网络结构 D 就是著名的 VGG16,网络结构 E 就是著名的 VGG19。
以网络结构 D(VGG16)为例,介绍其处理过程如下,请对比上面的表格和下方这张图,留意图中的数字变化,有助于理解 VGG16 的处理过程:
1 、输入 224x224x3 的图片,经 64 个 3x3 的卷积核作两次卷积 + ReLU,卷积后的尺寸变为 224x224x64
2、作 max pooling(最大化池化),池化单元尺寸为 2x2(效果为图像尺寸减半),池化后的尺寸变为 112x112x64
3、经 128 个 3x3 的卷积核作两次卷积 + ReLU,尺寸变为 112x112x128
4、作 2x2 的 max pooling 池化,尺寸变为 56x56x128
5、经 256 个 3x3 的卷积核作三次卷积 + ReLU,尺寸变为 56x56x256
6、作 2x2 的 max pooling 池化,尺寸变为 28x28x256
7、经 512 个 3x3 的卷积核作三次卷积 + ReLU,尺寸变为 28x28x512
8、作 2x2 的 max pooling 池化,尺寸变为 14x14x512
9、经 512 个 3x3 的卷积核作三次卷积 + ReLU,尺寸变为 14x14x512
10、作 2x2 的 max pooling 池化,尺寸变为 7x7x512
11、与两层 1x1x4096,一层 1x1x1000 进行全连接 + ReLU(共三层)
12、通过 softmax 输出 1000 个预测结果
其简化图如下(以 VGG16 为例):
代码实现:新建vggNet.py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VGGbase(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10):
super(VGGbase, self).__init__()
self.conv1 = nn.Sequential( # 定义第1个卷积层
# Sequential 是一个容器,它可以包含一系列的神经网络层(layers),并按顺序执行它们。具体来说,
# nn.Sequential( 允许您将多个层定义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被视为一个单独的层。
# 当您向神经网络传递数据时,数据会依次通过 Sequential 中定义的每一层。
# 这种方式简化了网络结构的定义和理解,尤其是在构建较为复杂的网络时。
nn.Conv2d(3, 64,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 输入通道为3,输出通道为64,卷积核大小为3x3,步长为1,填充为1
nn.BatchNorm2d(64), # 批量归一化
# nn.BatchNorm2d 表示对二维输入进行批量归一化,参数 64 通常代表输入特征的通道数。批量归一化的作用是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对每一批次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 使得数据的分布更加稳定,有助于加速训练过程、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nn.ReLU() # 激活函数
)
self.pool1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最大池化,池化核大小为2x2,步长为2
# 经过第一层卷积后,图像的尺寸为 16x16,通道数为64
self.conv2_1 = nn.Sequential( # 定义第2个卷积层的第一次卷积
nn.Conv2d(64, 128,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 输入通道为64,输出通道为128,卷积核大小为3x3,步长为1,填充为1
nn.BatchNorm2d(128), # 批量归一化
nn.ReLU() # 激活函数
)
self.conv2_2 = nn.Sequential( # 定义第2个卷积层的第二次卷积
nn.Conv2d(128, 128,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 输入通道为64,输出通道为128,卷积核大小为3x3,步长为1,填充为1
nn.BatchNorm2d(128), # 批量归一化
nn.ReLU() # 激活函数
)
self.pool2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最大池化,池化核大小为2x2,步长为2
# 经过第二层卷积后,图像的尺寸为 8x8,通道数为128
self.conv3_1 = nn.Sequential( # 定义第3个卷积层的第一次卷积
nn.Conv2d(128, 256,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 输入通道为64,输出通道为128,卷积核大小为3x3,步长为1,填充为1
nn.BatchNorm2d(256), # 批量归一化
nn.ReLU() # 激活函数
)
self.conv3_2 = nn.Sequential( # 定义第3个卷积层的第二次卷积
nn.Conv2d(256, 256,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nn.BatchNorm2d(256), # 批量归一化
nn.ReLU() # 激活函数
)
self.pool3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经过第三层卷积后,图像的尺寸为 4x4,通道数为256
self.conv4_1 = nn.Sequential( # 定义第4个卷积层的第一次卷积
nn.Conv2d(256, 512,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nn.BatchNorm2d(512), # 批量归一化
nn.ReLU() # 激活函数
)
self.conv4_2 = nn.Sequential( # 定义第4个卷积层的第二次卷积
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nn.BatchNorm2d(512), # 批量归一化
nn.ReLU() # 激活函数
)
self.pool4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最大池化,池化核大小为2x2,步长为2
# 经过第四层卷积后,图像的尺寸为 2x2,通道数为512
self.fc = nn.Linear(512 * 4, num_classes) # 全连接层,输入为512*4,输出为10
def forward(self, x): # 定义前向传播过程
batch_size = x.size(0) # 获取输入的batch_size
x = self.conv1(x) # 第1个卷积层
x = self.pool1(x) # 第1个池化层
x = self.conv2_1(x) # 第2个卷积层
x = self.conv2_2(x) # 第2个卷积层
x = self.pool2(x) # 第2个池化层
x = self.conv3_1(x) # 第3个卷积层
x = self.conv3_2(x) # 第3个卷积层
x = self.pool3(x) # 第3个池化层
x = self.conv4_1(x) # 第4个卷积层
x = self.conv4_2(x) # 第4个卷积层
x = self.pool4(x) # 第4个池化层
x = x.view(batch_size, -1) # 将图片展开成一行,-1表示自动计算这一维的大小
x = self.fc(x) # 全连接层
output = F.log_softmax(x, dim=1) # 对输出进行log_softmax处理
return output
def VGGNet(): # 定义网络结构的应用函数
return VGG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