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学习STM32系列的单片机时,在翻阅芯片的数据手册时,都会看到这么一个寄存器外设——CAN外设寄存器。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外设的工作原理以及该如何使用吗?这节的内容将会详细介绍STM32上的CAN外设,文章结尾附有相关代码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1.CAN外设(CAN控制器)介绍
STM32的芯片中具有bxCAN控制器(Basic Extended CAN),它支持CAN协议2.0A 和2.0B Active标准。(CAN2.0A只能处理标准数据帧且扩展帧的内容会织别错误。而CAN2.0 B Active可以处理标准数据帧和扩展数据帧。CAN2.0 B Passive只能处理标准数据帧而扩展帧的内容会被忽略)。
该CAN控制器支持最高的通讯速率为1Mb/s;可以自动地接收和发送CAN报文,支持使用标准ID和扩展ID的报文;外设中具有3个发送邮箱,发送报文的优先级可以使用软件控制,还可以记录发送的时间;具有2个3级深度的接收FIFO,可使用过滤功能只接收或不接收某些ID号的报文;可配置成自动重发;不支持使用DMA进行数据收发。
2.CAN控制器的3种工作模式
CAN控制器有3种工作模式:初始化模式,正常模式,睡眠模式。
上电复位后CAN控制器默认会进入睡眠模式,作用是降低功耗。当需要将进行初始的时候(配置寄存器),会进入初始化模式。当需要通讯的时候,就进入正常模式。
3.CAN控制器的3种测试模式
有3种测试模式:静默模式、环回模式、环回静默模式。当控制器进入初始化模式的时候才可以配置测试模式 。
静默模式可以用于检测总线的数据流量。环回模式可以用于自检(影响总线)。环回静默也是用于自检,不会影响到总线。
4.功能框图
主动内核
含各种控制/状态/配置寄存器,可以配置模式、波特率等。在STM32CubeMx中可以非常方便的配置。
发送邮箱
用来缓存待发送的报文,最多可以缓存3个报文。发送调度决定报文的发送顺序。
接收FIFO
共有2个接收FIFO,每个FIFO都可以存放3个完整的报文。它们完全由硬件来管理。从而节省了CPU的处理负荷,简化了软件并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应用程序只能通过读取FIFO输出邮箱,来读取FIFO中最先收到的报文。
接收滤波器(过滤器)
做用:对接到的报文进行过滤。最后放入FIFO 0或FIFO 1。
当总线上报文数据量很大时,总线上的设备会频繁获取报文,占用CPU。过滤器的存在,选择性接收有效报文,减轻系统负担。
有2种过滤模式:
- 标识符列表模式,它把要接收报文的ID列成一个表,要求报文ID与列表中的某一个标识符完全相同才可以接收,可以理解为白名单管理。
- 掩码模式(屏蔽位模式),它把可接收报文ID的某几位作为列表,这几位被称为掩码,可以把它理解成关键字搜索,只要掩码(关键字)相同,就符合要求,报文就会被保存到接收FIFO。
如果使能了筛选器,且报文的ID与所有筛选器的配置都不匹配,CAN外设会丢弃该报文,不存入接收FIFO。每个CAN提供了14个位宽可变的、可配置的过滤器组(13~0)。每个过滤器组x由2个32位寄存器,CAN_FxR1和 CAN_FxR2组成。
5.CAN通讯实验2:双击测试 :一发一收
5.1需求描述
使用2块STM32开发板实现CAN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一个发送数据,另外一个接收数据。
5.2硬件设计
需要把2块开发的CAN_High连起来,CAN_Low连起来。连接如图所示。
5.3软件设计(寄存器)
复制CAN通信案例1的寄存器版本工程2次,一个用于发送,一个用于接收。
can.c注释掉下面2行代码,其他不用做任何变化。
/* 4.5 配置位时序寄存器 */
/* 4.5.1 静默模式 用于调试 */
// CAN1->BTR |= CAN_BTR_SILM;
/* 4.5.2 回环模式 用于调试 */
// CAN1->BTR |= CAN_BTR_LBKM;
main.c 发送
用于发送的工程只保留发送的代码即可。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usart.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can.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void)
{
usart1_init();
printf("尚硅谷 CAN 通讯实验: 发送节点 寄存器版\r\n");
CAN_Init();
printf("CAN 初始化配置完成...\r\n");
uint16_t stdId = 123;
uint8_t *tData = "abcdef";
while (1)
{
CAN_SendMsg(stdId, tData, strlen((char *)tData));
printf("发送完毕...\r\n");
Delay_s(3);
}
}
main.c 接收
用于接收的工程只保留接收的代码即可。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usart.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can.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void)
{
usart1_init();
printf("尚硅谷 CAN 通讯实验: 接收节点 寄存器版\r\n");
CAN_Init();
printf("CAN 初始化配置完成...\r\n");
RxDataStruct rxDataStruct[8];
uint8_t rxMsgCount;
while (1)
{
/* 1. 接收数据 */
CAN_ReceiveMsg(rxDataStruct, &rxMsgCount);
/* 2. 输出消息 */
uint8_t i;
for (i = 0; i < rxMsgCount; i++)
{
RxDataStruct msg = rxDataStruct[i];
printf("stdId = %d, length = %d, msgData = %s\r\n", msg.stdId, msg.length, msg.data);
}
}
}
5.4软件设计(HAL库)
CubeMx设置
拷贝CAN通信实验1的HAL库版本工程2次。一个用于发送,一个用于接收。重新打开每个工程,把Test Mode改成 Normal即可,其他不用改变。然后重新生成代码。
main.c 发送
int main(void)
{
HAL_Init();
SystemClock_Config();
MX_GPIO_Init();
MX_CAN_Init();
MX_USART1_UART_Init();
/* USER CODE BEGIN 2 */
/* 1. 配置过滤器 */
CAN_Filter_Config();
/* 2. 启动CAN总线 */
HAL_CAN_Start(&hcan);
printf("尚硅谷 CAN 发送实验...\r\n");
while (1)
{
uint16_t stdId = 0x011;
uint8_t *tData = "abcdefg";
CAN_SendMsg(stdId, tData, strlen((char *)tData));
printf("发送完毕...\r\n");
HAL_Delay(300);
}
}
main.c 接收
int main(void)
{
HAL_Init();
SystemClock_Config();
MX_GPIO_Init();
MX_CAN_Init();
MX_USART1_UART_Init();
/* USER CODE BEGIN 2 */
/* 1. 配置过滤器 */
CAN_Filter_Config();
/* 2. 启动CAN总线 */
HAL_CAN_Start(&hcan);
printf("尚硅谷 CAN 接收 实验...\r\n");
/* 4. 接收数据 */
RxDataStruct rxDataStruct[8];
uint8_t rxMsgCount;
while (1)
{
CAN_ReceiveMsg(rxDataStruct, &rxMsgCount);
/* 5. 输出消息 */
uint8_t i;
for (i = 0; i < rxMsgCount; i++)
{
RxDataStruct msg = rxDataStruct[i];
printf("stdId = %d, length = %d, msgData = %s\r\n", msg.stdId, msg.length, msg.data);
}
}
}
好了,以上就完成了两个32单片机之间的一发一收的整个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