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 不恰当的课程选择和学习计划
尤其25张宇36讲大改版,一些同学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课程选择不适合自己。
或者担心学习计划不够高效,影响最终的成绩。
课程选择,看3方面:
1. 覆盖是否全面?
2. 是否符合命题趋势?
3. 是否能解决你的学习问题?
事实是,24考完,发现市面上的课覆盖都不全面,比如曲率圆、微分方程(欧拉)换元,都没有练到。
因为老师的课时有限,每位同学的薄弱点又不一样,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直紧跟命题趋势、以押题著称的李林老师,在24年跌落神坛,
张宇以题目的计算量和复杂性,击败了其它老师,但在冷门知识点、命题角度上,距离24命题还很大。
所以,不要焦虑,跟哪位老师,并不会对你的考试成绩起决定作用。
只要是对你有针对性的,能解决你的薄弱点的,就能最快提升。
相反,“把强化课听完了,看着视频把习题册都做了”,这样的保底进度,并不能换来考试的分数。
误区2.过分依赖网课而缺乏独立练习
很多同学感到困惑,明明看了那么多网课,知识点似乎都懂了,但一拿起笔来解题,却无从下手。
因为网课只是辅助,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你独立解题的过程中。
还在基础阶段的同学:听一章练一章,效果最好。每天做题听课时间比至少 1:1.
开始强化的同学,做题听课时间比要提高到 2:1.
注意:
1. 复盘上课讲过的例题,不算独立练习,因为没有自己形成思路的过程。
2. 做题看答案,也不能算独立练习,因为看答案还是在输入,独立练习需要能输出。
那么,自己做不出来题,怎么办呢?
知能行AI 教练,刚开始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概率课上使用时,就是因为很多同学遇到了这个问题。
知能行从你的薄弱点出发,
找到突破口,针对训练后,再回到综合题,就会发现能够融会贯通了。
知能行从19年开始,首先提出,将30年真题切片,精准打击薄弱点。
19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机构推出了一对一服务,用人工模仿知能行的AI 算法,甚至包装成售价5千1万的课程,但人类老师不可能有 AI 的切片那么细,查找薄弱点就不准确。
所以,不要害怕独立练习,不要害怕犯错。
不会就写“不知道”,知能行AI教练就会找到你的突破口了。
多数知能行专题的等级1只需要4小时,就能补上所有知识点。
千万不能把听课和例题,当作进度。这个进度是虚假的。
只有解题能力的进步,比如一刷1000题正确率从40%提到90%,才是真正的进度。
知能行能力条(图来自知能行学习群2)
误区3. 忽视学习效率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明明已经见过无数题目,但遇到新题还是无从下手?
效率低下和表面化的学习,无法帮你在深层次上掌握知识,这在面对复杂或新颖的考试题目时尤其明显。
考研复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却看不到明显进步的沮丧感,确实很痛苦。
面对焦虑,最好的办法是具体行动。
知能行AI 教练是一个纳米知识点级别的规划,会帮你分解任务,一步步来。
比如,今天我就搞定这个知识点,明天我再解决那个问题。每解决一个小问题,都是向前的一大步。
知能行等级2满,1000题基础篇一刷正确率就能80-90%以上了。
刷知能行,太肝了:停不下来
知能行等级3满,1000、660、880、1800一刷正确率80-90%以上。
而且,不用都刷。用知能行 AI 猜,挑它猜你不会的题做,几天就可以覆盖一本习题册。
记住,考研数学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要有目的、有效率、有深度的学习。
用精准的策略,科学的方法,就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目标!
网站:知能行考研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