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的高温冲上热搜,要我就早早躲进机房,聆听嘈杂的轰鸣,穿着皮夹克喝着热可可,看着log——以上都是我的白日梦,哈哈哈^ ^)
不过,服务器和工作站确实“真芯热”,尤其是在高负载下,为此机房一般配备最爽的空调设备(个人经历)。前不久微软还结束了海底机房实验,而如今进入了大算力时代,对于超频和极端冷却又成了当下大厂和DIY极客的热门话题。难道我们不能利用AI技术来给我们降降温吗?
价值10000美元的AI散热器能让酷睿i9-14900KF在7.5 GHz频率下保持低温
在超频和极端冷却领域,发烧友们一直在寻求优势。在这项疯狂的测试中,研究小组试图确定先进的 Gen AI 和 3D 打印技术能否帮助他们从当今的处理器中榨取更多性能。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制造了一个液氮(LN2)容器,并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该项目汇集了来自整个生态系统的专家–以超频能力著称的 Skatterbencher、专门为散热解决方案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 Diabatix、提供增材制造的 3D Systems 以及提供超频设备的 ElmorLabs。
该团队以 ElmorLabs 现有的 Volcano LN2 容器为参考点,然后让 Diabatix 的 ColdStream Next
AI 生成改进的设计。然后,3D Systems 将数字蓝图变为现实,使用无氧铜粉 3D 打印出原型。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尖端工艺成本高达 10000 美元,与原版 Volcano 260 美元的价格相去甚远。
人工智能/3D 打印设计在早期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重点关注三个关键指标:从室温冷却到 -194°C 的时间、在 1250 瓦负载下从 -194°C 升温到 20°C 的时间,以及使用 500 毫升液氮达到的最低温度。
它的冷却速度超过了 Volcano,从 28°C 冷却到 -194°C 只用了不到一分钟,而 Volcano 则需要 3 分钟。加热性能也更好, AI 容器的升温速度要快 30%。效率方面,
AI 设计也更胜一筹–使用 500 毫升的 LN2,它可以达到 -133°C 的温度,而火山则止步于 -100°C。
不过,由于这些测试并不代表真实世界的性能,因此团队决定使用英特尔酷睿 i9-14900KF Raptor Lake 处理器再进行三次测试。首先,他们启动了Cinebench 2024,以找到最稳定的
CPU 最高频率。
"我们发现,两个 LN2 容器都能顺利处理主频为 7.4 GHz 的 P核酷睿 i9-14900KF。人工智能生成的设计似乎可以将 7.5 GHz 的频率保持得更久一些。但这可能只是运行之间的差异,"他们指出。
在第二项测试中,他们检查了散热器和冷却容器底座之间的
CPU 温度三角洲,以评估真正的热传导能力。此外,他们还进行了全面压力测试,在数分钟内通过芯片的功率超过 600 瓦。
虽然 AI 集装箱确实略胜一筹,但与理论测试结果相比,收益相对较小。在 3D 打印模型上,
CPU 散热片和容器底座之间的温度差更小,但并没有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如上图所示,即使在 Cinebench 中的性能提升也相当有限。
经过计算,该团队认为,虽然人工智能/3D 打印设计在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但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目前还不能满足适度超频的需求。因为它的价格高达 10000 美元。
不过,他们还没有完成任务。虽然"没有任何具体成果",但该团队表示,他们可以研究性能和成本方面的优化。例如,LN2 容器的设计不一定需要是圆形的。他们还在探索针对更高功率
CPU(如 Ryzen Threadripper 或英特尔至强 6)的新设计。
总而言之,这项可行性研究可能暴露了一些局限性,但也证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更好的用途。
我会定期在CSDN分享我的学习心得,项目经验和行业动态。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技术干货,请关注我的账号,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