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 9 章对应的内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都会进行考查,这一章节理论性较强,学习要以教材为准。本章分值预计在4-5分。
目录
9.4 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阶段
9.4.1 定义与特征
9.4.2 生命周期类型
9.5 项目立项管理
9.5.1 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
9.5.2 项目可行性研究
9.5.3 项目评估与决策
9.4 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阶段
9.4.1 定义与特征
项目生命周期指项目从启动到完成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的关系可以顺序、迭代或交叠进行。项目生命周期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项目。
所有项目都包含启动项目、组织与准备、执行项目工作和结束项目4个项目阶段的通用的生命周期结构。
通用的生命周期结构具有的特征:
①成本与人力投入在开始时较低,在工作执行期间达到最高,并在项目快要结束时迅速回落。如下图9-5所示。
②风险与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随着决策的制定与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逐步降低;做出变更和纠正错误的成本,随着项目越来越接近完成而显著增高。如下图9-6所示。
③干系人影响力一开始最大,产品最初只有雏形干系人很轻易的可以改变它,随着项目进展产品逐步有了明确特性,干系人如果要改变它是很困难的,变更的代价非常高,因此干系人的影响力是减小的。
9.4.2 生命周期类型
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一个或多个阶段通常会对产品、服务或成果进行开发,开发生命周期可分为预测型(计划驱动型)、迭代型、增量型、适应型(敏捷型)和混合型多种类型,采用不同的开发生命周期的项目会呈现出不同的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
①预测型生命周期(瀑布型、计划驱动型):采用预测型开发方法的生命周期适用于已经充分了解并明确确定需求的项目。预测型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确定项目范围、时间和成本,对任何范围的变更都要进行严格管理,每个阶段只进行一次,每个阶段都侧重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工作,如图9-7所示。
②迭代型生命周期:采用迭代型生命周期的项目范围通常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确定,但时间及成本会随着项目团队对产品理解的不断深入而定期修改,如图9-8所示。
③增量型生命周期:采用增量型生命周期的项目通过在预定的时间区间内渐进增加产品功能的一系列迭代来产出可交付成果。只有在最后一次迭代之后,可交付成果具有了必要和足够的能力,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如下图9-9所示。
迭代方法和增量方法的区别:迭代方法是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循环活动来开发产品,而增量方法是渐进地增加产品的功能。
④适应型生命周期:采用适应型开发方法的项目又称敏捷型或变更驱动型项目,适合于需求不确定不断发展变化的项目。在每次迭代前,项目和产品愿景的范围被明确定义和批准,每次迭代(又称“冲刺”)结束时,客户会对具有功能性的可交付物进行审查。审查时关键干系人会提供反馈,项目团队会更新项目待办事项列表,以确定下一次迭代中特性和功能的优先级,如图9-10所示。
适应型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是先基于初始需求制定一套高层级计划,再逐渐把需求细化到适合特定规划周期所需的详细程度。
⑤混合型生命周期:混合型生命周期是预测型生命周期和适应型生命周期的组合。
9.5 项目立项管理
一般包括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是项目投资前时期的四个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可以依据项目的规模和繁简程度合二为一,但详细可行性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升级改造项目只做初步和详细研究,小项目一般只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
9.5.1 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
立项申请又称为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时所必须的文件。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后,方可开展后续工作。项目建议书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有:①项目的必要性;②项目的市场预测;③项目预期成果(如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④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9.5.2 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从技术、经济、社会和人员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以最终确定整个项目是否可行。信息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可行性分析、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以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等。
◆ 技术可能性分析是指在当前的技术、产品条件限制下,能否利用现在拥有的以及可能拥有的技术能力、产品功能、人力资源来实现项目的目标、功能、性能,能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整个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一般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①进行项目开发的风险;②人力资源的有效性;③技术能力的可能性;④物资(产品)的可用性;技术可行性分析往往决定了项目的方向,一旦开发人员在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时估计错误,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造成项目根本上的失败。
◆ 经济可行性分析是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支出分析、收益分析、投资回报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①支出分析。信息系统项目的支出可分为一次性支出(包括开发费、培训费、差旅费、初始数据录入、设备购置费等费用)和非一次性支出(包括软、硬件租金、人员工资及福利、水电等公用设施使用费,以及其他消耗品支出等)两类。②收益分析。信息系统项目收益包括直接收益(通过项目实施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如销售项目产品的收入)、间接收益(通过项目实施,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的收益,如成本的降低)以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如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等)等③投资回报分析: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收期分析。对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项目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④敏感性分析。当诸如设备和软件配置、处理速度要求、系统的工作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等关键性因素变化时,对支出和收益产生影响的估计。
◆ 社会可行性分析:组织内部。品牌效益、竞争力效益、技术创新效益、人员提升收益、管理提升效益。对社会发展。公共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社会责任感效益、其他收益。
◆ 运行可行性分析:运行环境是制约信息系统在用户单位发挥效益的关键。在进行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时,可以重点评估是否可以建立系统顺利运行所需要的环境以及建立这个环境所需要进行的工作,以便可以将这些工作纳入项目计划之中。
◆ 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法律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也会涉及到合同责任、知识产权等法律方面的可行性问题。
初步可行性研究一般是在对市场或者客户情况进行调查后,对项目进行的初步评估。经过初步可行性研究,可以形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详细可行性研究需要对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运行环境、法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
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与详细可行性研究相同。所不同的是占有的资源、研究细节方面有较大差异。
辅助(功能)研究包括项目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不是所有方面,并且只能作为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大规模投资建议的前提或辅助。辅助研究的内容视研究的性质和打算研究的项目各有不同,但由于其关系到项目的关键方面,因此其结论应为随后的项目阶段指明方向。辅助研究的费用必须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费用一并考虑,因为这种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节省费用。
详细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详尽的、系统的、全面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比较,并对项目建设完成后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最终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成为进行项目评估和决策的依据。详细可行性研究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如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投资估算法和增量净效益法等。
项目总成本一般划分为四大类:研发成本、行政管理费、销售与分销费用、财务费用和折旧。前三类成本的总和称为经营成本。
9.5.3 项目评估与决策
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项目评估是项目投资前期进行决策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评估的最终成果是项目评估报告。项目评估的依据包括:①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准文件;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③报送组织的申请报告及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④项目关键建设条件和工程等的协议文件;⑤必需的其他文件和资料等。
项目评估的工作程序:①成立评估小组②开展调查研究③分析与评估④编写、讨论、修改评估报告⑤召开专家论证会⑥评估报告定稿并发布。
至此,本文分享的内容就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