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来潮
25号考完了,非常不理想,果然700页的东西不是一个月能搞完的。不对,我今儿写日志是为了纪念一下我的第一家公司,咋扯到别的了…言归正传,我在第一家公司待了仨年,可能是年纪到了(26岁咋还不退休啊),也可能是留了点感情在,离开前有些百感交集,思来想去还是写一个懒人日志吧,纪念一下我打工的三年光阴吧。 (:з」∠)
初说公司
先说一下俺的第一家公司,咱从学校出来就来这儿报道了,公司是国企控股,领导层全是国企员工,其他进公司的员工就是合同工,或者说是国企合同工,能吃公司东西,不是人力外包。 (:з」∠)
成都这边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云服务的,包括云操作系统、云桌面系统、云运维系统以及多云系统(我个人喜欢把他称为多个云集成系统),当然全是定制化项目。对,忘说了,公司主要业务是轨道交通行业,做云相关的产品是将轨道行业的运维放在云上面,算是相应国家的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
对了,得说一下公司待遇,公司给的工资都在平均水平以下,尤其是对应届生而言,社保基数是工资八折(试用期)交的,公积金是12%,没有餐补但自带食堂以及饭卡补助,有些节假日有礼品,至少基础福利还好。
项目与业务
我所在的项目组就是多云系统,也算是我认为公司能拿得出手的项目。虽然是集成项目,但它只能集成。好像说了跟没说一样,那说具体点吧,比如说业主那边需要云,但怕私有云厂商垄断坐地起价,所以说一般配额划分为“7/3”、“4/3/3”、“6/4”,这样就有两套云系统,为了用起来顺心就需要一个集成系统,所以说我这个项目组的业务来源就是这样,至于你说的我们集成系统会不会垄断坐地起价,拜托,我们系统只会集成,没有底层设备控制权,坐地起价就直接禁用就行了,就不用这个系统呗,反正资源在另外的云操作系统中。
好了,话题回来,说说项目组开发相关的吧,项目开发受阻有三:与三方厂商沟通、项目代码老旧、随时随地变更的需求。
先说第一点吧,集成系统最大的麻烦就是跟三方厂商沟通,当然测试环境、测试数据获取这类的细节也算三方厂商沟通。因为地铁行业算是智能中国建设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光是我,连三方厂商的软件都必须是定制的。开发时候就要等着厂商环境稳定了,有数据了再联调,联调有bug了,再走一轮上面的流程,极大地增加了沟通成本以及开发成本。
在沟通,再沟通
其二就是和很多工业软件公司一样,软件项目时间跨度很大,里面东西不知道转手了好多次,缝缝补补式的开发,开发要考虑很多兼容性问题以及自己想办法写补丁。比如说node@6.x.x
不支持Object.entries
,你就要手动在webpack.base.conf.js
写的兼容,问我为啥不配置babel
呢,上次改babel
配置都是2016年的事儿了。代码要写兼容,久而久之就会忘记什么事封装、抽象,全部遗失在兼容的漩涡中。
我就改了一点点怎么崩了
其三就是随时随地变更的需求,这里我叠个甲,这个我不是甩锅给产品,虽然是产品改的需求,但产品不是想改就改,一定是业主/客户/上级/领导指示要改的。有需求变动谁都不会安逸,谁都烦,但请把炮火对准,不要误伤友军。频繁调整的需求会不断地消磨激情和热情,模糊项目方向,当然还有临时变卦导致的加班。
一直在变的需求
心态变化
三年工作时间虽然很短,但足以改变心态。原来有些迷茫到彻底迷茫;原来想要搞出一番事业到慢慢得过且过;原来想努力改变世界走到只想躺平加速世界毁灭。
公司的缝缝补补,工作的缝缝补补,项目的缝缝补补,这样的缝缝补补渐渐地缝补在人身伤,人心里。原来就算只有940的显卡也要努力熬夜玩游戏,现在用上3060ti后却只想打开直播看看,就只看看,重新上手玩太耗精力了。至于脱单嘛,自己都这么累了,为啥带着另一个一起累呢?
尾声
本来6月3号说写完的,忙着离职交接以及新公司入职,再加上拖延症又犯了,所以说一直到20号才写完,不过至少咱写完了,能发。
这篇算是自己里程记录,同时也是发牢骚,大家就当笑话看看吧。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1.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2.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3.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4.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5.LLM面试题合集
6.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