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总结】Day12:YOLO的深入了解

前言

在【课程总结】Day11(下):YOLO的入门使用一节中,我们已经了解YOLO的使用方法,使用过程非常简单,训练时只需要三行代码:引入YOLO,构建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时也同样简单,只需要两行代码:引入YOLO,预测图像即可。以上过程简单主要是ultralytics的代码库已经做了封装,使得使用者集中精力在模型训练和预测上。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YOLO的实现原理,本章内容将对YOLO的工程结构、模型构建过程、模型训练过程尝试深入探究。

YOLO项目的工程结构

|- ultralytics/
    |- assets/    # 存放项目中使用的资源文件,如图像、样本数据等。
    |- cfg/     # 存放模型配置文件,包括不同模型的配置信息,如网络结构、超参数等。
    |- data/    # 存放数据集文件和数据处理相关的代码。
    |- engine/  # 存放训练和推理引擎的代码,包括训练、测试、评估等功能的实现。
    |- hub/     # 存放模型库相关的代码和模型文件,用于快速调用和使用预训练模型。
    |- models/  # 存放模型的定义和实现代码,包括不同模型的网络结构和相关函数。
    |- nn/      # 存放神经网络模块的代码,包括各种层次的定义和实现。
    |- solutions/ # 存放解决方案相关的代码和实现,用于特定问题或任务的解决方案。
    |- trackers/  # 存放目标跟踪相关的代码和实现,包括目标追踪算法的实现。
    |- utils/   # 存放通用的工具函数和辅助函数,用于项目中的各种功能和任务。

进一步查看cfg目录的内容如下:

- ultralytics
  |- cfg
    |- datasets  # 数据集处理和加载相关文件
    |- default.yaml  # 默认配置信息文件
    |- models  # 包含不同模型结构的配置文件
      |- yolov8-cls-resnet101.yaml  # 定义 YOLOv8 模型结构的配置文件(ResNet-101 版本)
      |- yolov8-cls-resnet50.yaml  # 定义 YOLOv8 模型结构的配置文件(ResNet-50 版本)
      |- yolov8-cls.yaml  # 定义 YOLOv8 模型结构的配置文件
      |- ...  # 其他 YOLOv8 模型版本的配置文件
    |- trackers  # 目标跟踪相关文件

YOLO的yaml文件解析

yaml文件内容

以yolov8.yaml为例,其内容如下:

nc: 80 # 类别数目,nc代表"number of classes",即模型用于检测的对象类别总数。
scales: # 模型复合缩放常数,例如 'model=yolov8n.yaml' 将调用带有 'n' 缩放的 yolov8.yaml
  # [depth, width, max_channels]
  n: [0.33, 0.25, 1024]  # YOLOv8n概览:225层, 3157200参数, 3157184梯度, 8.9 GFLOPs
  s: [0.33, 0.50, 1024]  # YOLOv8s概览:225层, 11166560参数, 11166544梯度, 28.8 GFLOPs
  m: [0.67, 0.75, 768]   # YOLOv8m概览:295层, 25902640参数, 25902624梯度, 79.3 GFLOPs
  l: [1.00, 1.00, 512]   # YOLOv8l概览:365层, 43691520参数, 43691504梯度, 165.7 GFLOPs
  x: [1.00, 1.25, 512]   # YOLOv8x概览:365层, 68229648参数, 68229632梯度, 258.5 GFLOPs

# YOLOv8.0n 骨干层
backbone:
  # [from, repeats, module, args]
  - [-1, 1, Conv, [64, 3, 2]]   # 0-P1/2 第0层,-1代表将上层的输入作为本层的输入。第0层的输入是640*640*3的图像。Conv代表卷积层,相应的参数:64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
  - [-1, 1, Conv, [128, 3, 2]]  # 1-P2/4 第1层,本层和上一层是一样的操作(128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
  - [-1, 3, C2f, [128, True]]   #        第2层,本层是C2f模块,3代表本层重复3次。128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
  - [-1, 1, Conv, [256, 3, 2]]  # 3-P3/8 第3层,进行卷积操作(256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80*80*256(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8。
  - [-1, 6, C2f, [256, True]]   #        第4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6代表本层重复6次。256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依旧是80*80*256。
  - [-1, 1, Conv, [512, 3, 2]]  # 5-P4/16第5层,进行卷积操作(512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40*40*512(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16。
  - [-1, 6, C2f, [512, True]]   #        第6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6代表本层重复6次。512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依旧是40*40*512。
  - [-1, 1, Conv, [1024, 3, 2]] # 7-P5/32第7层,进行卷积操作(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20*20*1024(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32。
  - [-1, 3, C2f, [1024, True]]  #        第8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依旧是20*20*1024。
  - [-1, 1, SPPF, [1024, 5]] # 9         第9层,本层是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层(SPPF)。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5代表池化核大小k。结合模块结构图和代码可以看出,最后concat得到的特征图尺寸是20*20*(512*4),经过一次Conv得到20*20*1024。

# YOLOv8.0n 头部层
head:
  -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 第10层,本层是上采样层。-1代表将上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None代表上采样的size(输出尺寸)不指定。2代表scale_factor=2,表示输出的尺寸是输入尺寸的2倍。nearest代表使用的上采样算法为最近邻插值算法。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的长和宽变成原来的两倍,通道数不变,所以最终尺寸为40*40*1024。
  - [[-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 第11层,本层是concat层,[-1, 6]代表将上层和第6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40*40*1024,第6层的输出是40*40*512,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40*40*1536。
  - [-1, 3, C2f, [512]]  # 12 					 第12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512代表输出通道数。与Backbone中C2f不同的是,此处的C2f的bottleneck模块的shortcut=False。
  -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 第13层,本层也是上采样层(参考第10层)。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的长和宽变成原来的两倍,通道数不变,所以最终尺寸为80*80*512。
  - [[-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 第14层,本层是concat层,[-1, 4]代表将上层和第4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80*80*512,第6层的输出是80*80*256,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80*80*768。
  - [-1, 3, C2f, [256]]  # 15 (P3/8-small)       第15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256代表输出通道数。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变为80*80*256,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8。
  - [-1, 1, Conv, [256, 3, 2]] #                 第16层,进行卷积操作(256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40*40*256(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
  - [[-1, 12], 1, Concat, [1]]  # cat head P4    第17层,本层是concat层,[-1, 12]代表将上层和第12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40*40*256,第12层的输出是40*40*512,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40*40*768。
  - [-1, 3, C2f, [512]]  # 18 (P4/16-medium)     第18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512代表输出通道数。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变为40*40*512,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16。
  - [-1, 1, Conv, [512, 3, 2]] #                 第19层,进行卷积操作(512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20*20*512(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
  - [[-1, 9], 1, Concat, [1]]  # cat head P5     第20层,本层是concat层,[-1, 9]代表将上层和第9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20*20*512,第9层的输出是20*20*1024,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20*20*1536。
  - [-1, 3, C2f, [1024]]  # 21 (P5/32-large)     第21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变为20*20*1024,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32。
  - [[15, 18, 21], 1, Detect, [nc]]  # Detect(P3, P4, P5) 第20层,本层是Detect层,[15, 18, 21]代表将第15、18、21层的输出(分别是80*80*256、40*40*512、20*20*1024)作为本层的输入。nc是数据集的类别数。

yaml文件解析

上述文件包含了 YOLOv8 模型的配置信息,其中包括了模型的类别数目、模型复合缩放常数、主干网络结构和头部网络结构。具体来说:

  • nc 表示模型的类别数目为 1000。
  • scales 包含了不同缩放常数对应的模型结构参数。
    • 子参数:n, s, m, l, x表示不同的模型尺寸,每个尺寸都有对应的depth(深度)、width(宽度)和max_channels(最大通道数)。
    • depth: 表示深度因子,用来控制一些特定模块的数量的,模块数量多网络深度就深;
    • width: 表示宽度因子,用来控制整个网络结构的通道数量,通道数量越多,网络就看上去更胖更宽;
    • max_channels: 最大通道数,为了动态地调整网络的复杂性。在 YOLO 的早期版本中,网络中的每个层都是固定的,这意味着每个层的通道数也是固定的。但在 YOLOv8 中,为了增加网络的灵活性并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任务和数据集,引入了 max_channels 参数。
  • backbone 定义了 YOLOv8.0n 模型的主干网络结构,包括了卷积层、C2f 模块等。
    • from(来自)
      • 这个字段表示当前层连接到的上一层的索引。通常,-1 表示连接到上一层,0 表示连接到输入数据。
      • 例如,[-1, 1, Conv, [64, 3, 2]] 表示当前层连接到上一层,即前一层的输出作为当前层的输入。
    • repeats(重复次数)
      • 这个字段表示当前层的模块(module)被重复使用的次数。
      • 例如,[-1, 3, C2f, [128, True]] 表示当前层的模块 C2f 会被重复使用 3 次。
    • module(模块)
      • 这个字段表示当前层使用的模块类型,如 Conv(卷积层)、C2f 等。
      • 例如,[-1, 1, Conv, [64, 3, 2]] 中的 Conv 表示当前层使用的是卷积层。
    • args(参数)
      • 这个字段包含了当前层模块的参数,例如卷积层的通道数、卷积核大小、步长等。
      • 例如,[-1, 1, Conv, [64, 3, 2]] 中的 [64, 3, 2] 表示卷积层的通道数为 64,卷积核大小为 3,步长为 2。
YOLOv8 模型结构

上述yaml定义的模型结构,使用图示显示如下:

主要组成部分:

  • Backbone(主干网络)
  主干网络是模型的基础,负责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这些特征是后续网络层进行目标检测的基础。
  • Head(头部网络)
  头部网络是目标检测模型的决策部分,负责产生最终的检测结果。
  • ConvModule
  包含卷积层、BN(批量归一化)和激活函数(如SiLU),用于提取特征。
  • DarknetBottleneck:
  通过residual connections(残差结构)增加网络深度,同时保持效率。
  • CSP Layer:
  CSP结构的变体,通过部分连接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
  • Concat:
  特征图拼接,用于合并不同层的特征。
  • Upsample:
  上采样操作,增加特征图的空间分辨率。

主要过程为:
1.多层卷积:图片输入到主干网络,经过P1-P5层卷积后,在第9层通过SPPF模块进行特征提取。
2.上采样和连接:经过SPPF后进行Upsample上采样操作,然后与第6层进行concat操作,再进行C2f模块特征提取。
类似的:

  • 在14层与第4层进行concat操作,再进行C2f模块特征提取;
  • 在20层与第9层进行concat操作,再进行C2f模块特征提取。

3.目标检测:最后将15层、18层、21层分别经过Detect模块进行目标检测。

YOLO的模型构建过程解析

代码调用时序

构建模型的核心代码

通过查看上述YOLO构建模型过程,其核心代码主要是以下两处:
核心代码1:self._smart_load()

    def _new(self, cfg: str, task=None, model=None, verbose=False) -> None:
        # 以上部分省略...
        self.model = (model or self._smart_load("model"))(cfg_dict, verbose=verbose and RANK == -1)  # 核心代码
        self.overrides["model"] = self.cfg
        self.overrides["task"] = self.task

        self.model.args = {**DEFAULT_CFG_DICT, **self.overrides}  # 核心代码
        # 以下部分省略...

代码解析:
self.model = (model or self._smart_load("model"))(cfg_dict, verbose=verbose and RANK == -1)

  • 特性:使用 Python 的条件表达式,选择不同的函数或对象进行赋值
  • 解释说明:
    • model or self._smart_load("model") 是一个条件表达式,它会根据 model 变量是否为真值来选择赋值的对象。
    • 如果 model 为真值(非空),则 self.model 将被赋值为 model
    • 如果 model 为假值(空),则会调用 self._smart_load("model") 方法来加载模型,并将返回的对象赋值给 self.model
    • 然后与,第二个括号(cfg_dict, verbose=verbose and RANK == -1) 拼接,形成self.model(cfg_dict, verbose=verbose and RANK == -1)

self.model.args = {**DEFAULT_CFG_DICT, **self.overrides}

  • 特性:使用 Python 中的字典合并操作符 ** 来将两个字典合并。
  • 解释说明:
    • DEFAULT_CFG_DICTself.overrides 是两个字典。
    • **DEFAULT_CFG_DICTDEFAULT_CFG_DICT 字典中的所有键值对解包并添加到新的字典中。
    • **self.overrides 同样将 self.overrides 字典中的所有键值对解包并添加到同一个新的字典中。
    • 最终,{\*\*DEFAULT_CFG_DICT, \*\*self.overrides} 表示将这两个字典合并成一个新的字典,其中 self.overrides中的键值对将覆盖 DEFAULT_CFG_DICT 中的同名键值对。
  • 举例:
dict1 = {'a': 1, 'b': 2}
dict2 = {'b': 3, 'c': 4}
merged_dict = {**dict1, **dict2}
print(merged_dict)
# 运行结果:
# {'a': 1, 'b': 3, 'c': 4}

核心代码2:self.task_map[self.task][key]

def task_map(self):
        """Map head to model, trainer, validator, and predictor classes."""
        return {
            "classify": {
                "model": ClassificationModel,
                "trainer": yolo.classify.ClassificationTrainer,
                "validator": yolo.classify.ClassificationValidator,
                "predictor": yolo.classify.ClassificationPredictor,
            },
            "detect": {
                "model": DetectionModel,
                "trainer": yolo.detect.DetectionTrainer,
                "validator": yolo.detect.DetectionValidator,
                "predictor": yolo.detect.DetectionPredictor,
            },
            # 以下部分省略...
        }

代码解析:

  • 以上代码根据传入的self.task类型(例如:classify),来创建对应的模型、训练器、验证器、预测器类。
  • 特性:使用了 Python 中的字典,将字符串键与类对象值进行关联,以实现将类对象映射到不同的功能模块
  • 字典与类对象映射的举例
class Dog: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class Ca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 创建一个字典,将字符串键映射到不同的类对象
animal_map = {
    "dog": Dog,
    "cat": Cat,
}
# 根据键来实例化不同的类对象
my_dog = animal_map["dog"]("Buddy")
my_cat = animaljson_map["cat"]("Whiskers")
print(my_dog.name)  # 输出: Buddy
print(my_cat.name)  # 输出: Whiskers

核心代码3:parse_model()函数

def parse_model(d, ch, verbose=True):  # model_dict, input_channels(3)
    """Parse a YOLO model.yaml dictionary into a PyTorch model."""
    import ast

    # Args
    max_channels = float("inf")
    nc, act, scales = (d.get(x) for x in ("nc", "activation", "scales"))
    depth, width, kpt_shape = (d.get(x, 1.0) for x in ("depth_multiple", "width_multiple", "kpt_shape"))
    if scales:
        scale = d.get("scale")
        if not scale:
            scale = tuple(scales.keys())[0]
            LOGGER.warning(f"WARNING ⚠️ no model scale passed. Assuming scale='{scale}'.")
        depth, width, max_channels = scales[scale]

    if act:
        Conv.default_act = eval(act)  # redefine default activation, i.e. Conv.default_act = nn.SiLU()
        if verbose:
            LOGGER.info(f"{colorstr('activation:')} {act}")  # print

    ch = [ch]
    layers, save, c2 = [], [], ch[-1]  # layers, savelist, ch out
    for i, (f, n, m, args) in enumerate(d["backbone"] + d["head"]):  # from, number, module, args
        m = getattr(torch.nn, m[3:]) if "nn." in m else globals()[m]  # get module
        for j, a in enumerate(args):
            if isinstance(a, str):
                with contextlib.suppress(ValueError):
                    args[j] = locals()[a] if a in locals() else ast.literal_eval(a)

        n = n_ = max(round(n * depth), 1) if n > 1 else n  # depth gain
        if m in {
            Classify,
            Conv,
            ConvTranspose,
            GhostConv,
            Bottleneck,
            GhostBottleneck,
            SPP,
            SPPF,
            DWConv,
            Focus,
            BottleneckCSP,
            C1,
            C2,
            C2f,
            RepNCSPELAN4,
            ELAN1,
            ADown,
            AConv,
            SPPELAN,
            C2fAttn,
            C3,
            C3TR,
            C3Ghost,
            nn.ConvTranspose2d,
            DWConvTranspose2d,
            C3x,
            RepC3,
            PSA,
            SCDown,
            C2fCIB,
        }:
            c1, c2 = ch[f], args[0]
            if c2 != nc:  # if c2 not equal to number of classes (i.e. for Classify() output)
                c2 = make_divisible(min(c2, max_channels) * width, 8)
            if m is C2fAttn:
                args[1] = make_divisible(min(args[1], max_channels // 2) * width, 8)  # embed channels
                args[2] = int(
                    max(round(min(args[2], max_channels // 2 // 32)) * width, 1) if args[2] > 1 else args[2]
                )  # num heads

            args = [c1, c2, *args[1:]]
        # ...((篇幅原因,代码已做省略))

        m_ = nn.Sequential(*(m(*args) for _ in range(n))) if n > 1 else m(*args)  # module
        t = str(m)[8:-2].replace("__main__.", "")  # module type
        m.np = sum(x.numel() for x in m_.parameters())  # number params
        m_.i, m_.f, m_.type = i, f, t  # attach index, 'from' index, type
        if verbose:
            LOGGER.info(f"{i:>3}{str(f):>20}{n_:>3}{m.np:10.0f}  {t:<45}{str(args):<30}")  # print
        save.extend(x % i for x in ([f] if isinstance(f, int) else f) if x != -1)  # append to savelist
        layers.append(m_)
        if i == 0:
            ch = []
        ch.append(c2)
    return nn.Sequential(*layers), sorted(save)

代码解析:

  • 参数设置:
    • 以上代码定义了一些初始参数,如 max_channels、nc(类别数)、act(激活函数类型)、scales(模型尺度)、depth(深度倍数)、width(宽度倍数)等。
    • 根据配置文件中的 scales 参数设置模型的深度、宽度和最大通道数。
  • 激活函数设置:
    • 如果配置文件中指定了激活函数类型 act,则重新定义默认激活函数为指定的激活函数(如 nn.SiLU())。
  • 模型解析:
    • 遍历配置文件中的 backbone 和 head 部分,解析每个层的信息。
    • 根据模块类型 m(如 Conv、Bottleneck 等)选择相应的处理逻辑,设置输入通道 c1、输出通道 c2 以及其他参数。
  • 创建模块:
    • 根据解析得到的参数和模块类型,通过nn.Sequential(*layers)创建相应的层,最终返回解析后的模型。

YOLO的模型训练过程解析

代码调用时序

构建模型的核心代码

核心代码1:ClassificationDataset数据集


    def __init__(self, root, args, augment=False, prefix=""):
        # 以上内容省略
        self.torch_transforms = (
            classify_augmentations(
                size=args.imgsz,
                scale=scale,
                hflip=args.fliplr,
                vflip=args.flipud,
                erasing=args.erasing,
                auto_augment=args.auto_augment,
                hsv_h=args.hsv_h,
                hsv_s=args.hsv_s,
                hsv_v=args.hsv_v,
            )
            if augment
            else classify_transforms(size=args.imgsz, crop_fraction=args.crop_fraction)
        )

代码解析:

  • 以上代码是ClassificationDataset数据集的初始化函数
  • self.torch_transforms = …:
    • 根据条件选择不同的数据增强方法:
    • 如果 augment 为 True,则调用 classify_augmentations() 方法进行数据增强。
    • 否则,调用 classify_transforms() 方法进行数据转换。
  • 除此之外,该数据集按照标准规范,实现了__getitem__(),len()等回调函数。

核心代码2:筹备训练

    def _setup_train(self, world_size):
        """Builds dataloaders and optimizer on correct rank process."""

        # Model
        self.run_callbacks("on_pretrain_routine_start")
        ckpt = self.setup_model()
        self.model = self.model.to(self.device)
        self.set_model_attributes()

        # Freeze layers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 Check AMP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 Check imgsz
        gs = max(int(self.model.stride.max() if hasattr(self.model, "stride") else 32), 32)  # grid size (max stride)
        self.args.imgsz = check_imgsz(self.args.imgsz, stride=gs, floor=gs, max_dim=1)
        self.stride = gs  # for multiscale training

        # Batch size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 Dataloaders
        batch_size = self.batch_size // max(world_size, 1)
        self.train_loader = self.get_dataloader(self.train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rank=RANK, mode="train")
        # 代码已省略

        # Optimizer
        self.accumulate = max(round(self.args.nbs / self.batch_size), 1)  # accumulate loss before optimizing
        weight_decay = self.args.weight_decay * self.batch_size * self.accumulate / self.args.nbs  # scale weight_decay
        iterations = math.ceil(len(self.train_loader.dataset) / max(self.batch_size, self.args.nbs)) * self.epochs
        self.optimizer = self.build_optimizer(
            model=self.model,
            name=self.args.optimizer,
            lr=self.args.lr0,
            momentum=self.args.momentum,
            decay=weight_decay,
            iterations=iterations,
        )
        # Scheduler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核心代码3:开始训练

def _do_train(self, world_size=1):
        """Train completed, evaluate and plot if specified by arguments."""
        if world_size > 1:
            self._setup_ddp(world_size)
        self._setup_train(world_size)

        nb = len(self.train_loader)  # number of batches
        nw = max(round(self.args.warmup_epochs * nb), 100) if self.args.warmup_epochs > 0 else -1  # warmup iterations
        last_opt_step = -1
        self.epoch_time = None
        self.epoch_time_start = time.time()
        self.train_time_start = time.time()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epoch = self.start_epoch
        self.optimizer.zero_grad()  # zero any resumed gradients to ensure stability on train start
        while True:
            self.epoch = epoch
            self.run_callbacks("on_train_epoch_start")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self.model.train()
            if RANK != -1:
                self.train_loader.sampler.set_epoch(epoch)
            pbar = enumerate(self.train_loader)
            # Update dataloader attributes (optional)
            if epoch == (self.epochs - self.args.close_mosaic):
                self._close_dataloader_mosaic()
                self.train_loader.reset()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self.tloss = None
            for i, batch in pbar:
                self.run_callbacks("on_train_batch_start")
                # Warmup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 Forward 正向传播
                with torch.cuda.amp.autocast(self.amp):
                    batch = self.preprocess_batch(batch)
                    self.loss, self.loss_items = self.model(batch)  # 损失计算
                    if RANK != -1:
                        self.loss *= world_size
                    self.tloss = (
                        (self.tloss * i + self.loss_items) / (i + 1) if self.tloss is not None else self.loss_items
                    )

                # Backward 反向传播
                self.scaler.scale(self.loss).backward()

                # Optimize 优化一步
                if ni - last_opt_step >= self.accumulate:
                    self.optimizer_step()
                    last_opt_step = ni

                    # Timed stopping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 Log
                mem = f"{torch.cuda.memory_reserved() / 1E9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0:.3g}G"  # (GB)
                loss_len = self.tloss.shape[0] if len(self.tloss.shape) else 1
                losses = self.tloss if loss_len > 1 else torch.unsqueeze(self.tloss, 0)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self.lr = {f"lr/pg{ir}": x["lr"] for ir, x in enumerate(self.optimizer.param_groups)}  # for loggers
            self.run_callbacks("on_train_epoch_end")
            if RANK in {-1, 0}:
                final_epoch = epoch + 1 >= self.epochs
                self.ema.update_attr(self.model, include=["yaml", "nc", "args", "names", "stride", "class_weights"])

                # Validation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 Save model 保存模型
                if self.args.save or final_epoch:
                    self.save_model()
                    self.run_callbacks("on_model_save")

            # Scheduler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 Early Stopping
            if RANK != -1:  # if DDP training
                broadcast_list = [self.stop if RANK == 0 else None]
                dist.broadcast_object_list(broadcast_list, 0)  # broadcast 'stop' to all ranks
                self.stop = broadcast_list[0]
            if self.stop:
                break  # must break all DDP ranks
            epoch += 1

        # 篇幅原因,代码已省略

代码解析:
在_do_train函数中,可以看到深度学习基本的步骤,即:

  1. 正向传播
  2. 损失计算
  3. 反向传播
  4. 优化一步
  5. 清空梯度
  6. 保存模型

备注:清空梯度封装在optimizer_step函数中了。

内容小结

  • YOLOv8的网络结构
    • 主要有主干网络和Head网络组成
    • 主干网络中进行P1-P5层卷积,经过SPPF后进行Upsample上采样操作后,与P3、P4、P5进行concat操作
    • 最后通过15层、18层、21层分别经过Detect模块进行目标检测。
  • YOLOv8的代码解析
    • 构建模型的核心函数是:self._smart_load()、self.task_map[self.task][key]和parse_model函数
    • self.task_map使用了字符串键与类对象值进行关联,由此达到根据关键字选择对应的模型类
    • parse_model函数中通过读取参数、设置激活函数后,使用nn.Sequential创建对应的模型
    • 训练模型的核心函数为ClassificationDataset的封装、_setup_train()函数和_do_train()函数
    • _do_train()函数中包含深度学习的基本步骤,即:正向传播→损失计算→反向传播→优化一步→清空梯度→保存模型

参考资料

B站:YoloV8Ultralytics模型结构详细讲解

YOLOv8模型yaml结构图理解(逐层分析)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fbz.cn/a/75385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DevOps CMDB平台整合Jira工单

背景 在DevOps CMDB平台建设的过程中&#xff0c;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将业务应用所涉及的云资源&#xff08;WAF、K8S、虚拟机等&#xff09;、CICD工具链&#xff08;Jenkins、ArgoCD&#xff09;、监控、日志等一次性的维护到CMDB平台&#xff0c;但随着时间的推移&#xff0c;…

《昇思25天学习打卡营第5天|onereal》

ShuffleNet网络介绍 ShuffleNetV1是旷视科技提出的一种计算高效的CNN模型&#xff0c;和MobileNet, SqueezeNet等一样主要应用在移动端&#xff0c;所以模型的设计目标就是利用有限的计算资源来达到最好的模型精度。ShuffleNetV1的设计核心是引入了两种操作&#xff1a;Pointw…

【51单片机入门】点亮数码管

文章目录 前言仿真图如何去绘制一个数字示例代码选择某个数码管显示某个数字 示例代码总结 前言 在嵌入式系统的世界中&#xff0c;单片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51单片机&#xff0c;作为最早的微控制器之一&#xff0c;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设备中。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51单…

嵌入式Linux的浮点运算能力测试

嵌入式Linux的浮点运算能力测试 今天需要对一款ARM CPU的浮点数运算能力进行测试&#xff0c;采用了台式机上常用的SuperPI相同的原理&#xff1a;计算一定小数位数的圆周率来测试硬件的浮点数计算能力和稳定性。 首先下载计算软件的源代码&#xff0c;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python使用动态属性访问JSON类数据,Get it!

目录 1、基础访问:内置json模块 📦 1.1 json.loads转换字符串 1.2 动态属性访问技巧 2、面向对象方式处理JSON 🛰️ 2.1 创建JSON数据模型类 2.2 动态属性与方法绑定 3、类型安全: 数据类(dataclasses)应用 🔒 3.1 数据类基础 3.2 自动从JSON解构数据 3.3 动态…

LLM大模型实战 —— DB-GPT阿里云部署指南

简介&#xff1a; DB-GPT 是一个实验性的开源应用&#xff0c;它基于FastChat&#xff0c;并使用vicuna-13b作为基础模型, 模型与数据全部本地化部署, 绝对保障数据的隐私安全。 同时此GPT项目可以直接本地部署连接到私有数据库, 进行私有数据处理&#xff0c; 目前已支持SQL生…

与国际接轨,与行业同行!2024深圳国际自有品牌展今日开幕!

2024深圳国际自有品牌展&#xff08;Marca China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bel Fair&#xff0c;简称“Marca China”&#xff09;于6月2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xff08;福田&#xff09;盛大开幕&#xff01;来自零售、电商、品牌等渠道的买家与专业观众&#xff0c;以及来自全…

提高LabVIEW程序可靠性

​提高LabVIEW程序的可靠性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和维护成本的重要措施。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如何提高LabVIEW程序的可靠性 1. 选择合适的架构 1.1 状态机架构 适用情况&#xff1a; 多状态、多步骤操作。 具体例子&#xff1a;在一个自动测试系统中&#xff0c;…

数学建模---最小生成树问题的建模~~~~~Matlab代码

目录 1.相关概念 &#xff08;1&#xff09;什么是树 &#xff08;2&#xff09;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xff1a; 2.适用赛题 &#xff08;1&#xff09;赛题分类 &#xff08;2&#xff09;不同之处 3.两种算法 &#xff08;1&#xff09;prim算法 &#xff08;2&…

PlatformIO开发环境

PlatformIO是一个开源的生态系统&#xff0c;用于构建物联网应用&#xff0c;它支持多种微控制器&#xff08;MCU&#xff09;和硬件开发板&#xff0c;并且与各种IDE集成良好&#xff0c;如VSCode, Atom等&#xff0c;使得跨平台的固件开发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 平台介绍…

计算机图形学入门21:辐射度量学

1.前言 在使用Blinn-Phong着色模型的时候&#xff0c;定义了一个光的强度I(Intensity)&#xff0c;假如I等于10。那么I等于10是什么意思&#xff1f;它肯定有单位和物理意义。另一方面&#xff0c;whited-style光线追踪模型也不是准确的模型&#xff0c;因为做了很多假设&#…

VS Code快速选定当前括号中内容 快速选择当前行内容(必备)

文章目录 快速选定当前括号内容效果方法 快速选定当前行内容效果操作 快速选定当前括号内容 效果 方法 下载插件 默认快捷键选中当前括号内容 ctrl w 可修改快捷键 快速选定当前行内容 效果 操作 点击左键三次即可

鸿蒙HarmonyOS自定义组件开发和使用

自定义组件的介绍 在开发和使用自定义组件直接&#xff0c;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自定义组件&#xff1f; 在ArkUI中&#xff0c;UI显示的内容均为组件&#xff0c;由框架直接提供的称为系统组件&#xff0c;由开发者定义的称为自定义组件。在进行 UI 界面开发时&#xff0c;通常…

操作系统之《处理器机调度算法》【知识点+详细解题过程】

目录 PS:处理机调度算法相关公式&#xff1a; 1、【FCFS】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2、【SJF&#xff08;SPF&#xff09;】短作业&#xff08;进程&#xff09;优先调度算法 3、【HRRF】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 4、【SRTF】最短剩余时间优先调度算法&#xff08;抢占式&am…

图解支付账务系统入门

这篇文章主要从研发的视角讲清楚&#xff1a;账务相关的一些基础概念&#xff0c;账务系统核心的职责&#xff0c;以及一些关键模块的设计要点。 进入正题前&#xff0c;先讲个小故事。 几年前一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下午&#xff0c;老板把负责账务系统的技术经理炒了鱿鱼&a…

Android 14 独立编译 Setting apk

我们在setting 目录下是用 mm 会报错。 所以应该在 源码主目录 采用 make Settings 进行编译 很多时候如果在apk 目录下 mm 单独编译会出错&#xff0c; 都可以才用这种方式进行编译。

Electron录制应用-打包静态文件问题【命令行ffmpeg导不出视频】

问题描述 在开发环境下,所有功能都运行正常,但一旦进行打包并运行生产环境的版本,导出mp4视频的功能就失效了。没有文件生成,也没有任何错误提示。 排查问题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我首先决定通过日志来追踪。我使用了winston和winston-daily-rotate-file这两个强大的日志…

招聘,短信与您:招聘人员完整指南

招聘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沟通和联系候选人。为何?我们可以从以下原因开始&#xff1a;候选人通常被太多的招聘人员包围&#xff0c;试图联系他们&#xff0c;这使得你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招聘过程的不同阶段&#xff0c;根据不同的工作量&#xff0c;让申请人保持最…

HBuilder X 小白日记01

1.创建项目 2.右击项目&#xff0c;可创建html文件 3.保存CtrlS&#xff0c;运行一下 我们写的内容&#xff0c;一般是写在body里面 注释的快捷键&#xff1a;Ctrl/ h标签 <h1> 定义重要等级最高的(最大)的标题。<h6> 定义最小的标题。 H标签起侧重、强调的作用…

【R语言】plot输出窗口大小的控制

如果需要输出png格式的图片并设置dpi&#xff0c;可采用以下代码 png("A1.png",width 10.09, height 10.35, units "in",res 300) 为了匹配对应的窗口大小&#xff0c;在输出的时候保持宽度和高度一致即可&#xff0c;步骤如下&#xff1a; 如上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