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IPD集成产品开发,英文是IntegratedProduct Development,是一整套科学的研发创新管理方法论,将产品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置入到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管理过程中,因此IPD是不仅是一套研发管理体系,更是一套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PRTM咨询公司提出了PACE(产品及周期优化法)并在业界推广,广泛应用在电子信息、机电、汽车、重工、家电、食品、医药等行业。IBM公司1992年左右实施PACE研发管理变革,并在1994年总结提出了IPD体系。在中国大陆首先是华为公司引入IPD管理理念,从1998年开始持续10多年,花费20多亿咨询费用构建了包括需求管理、市场和产品管理(MM)、产品及技术规划、小IPD产品开发、技术研发、产品线经营模式等完整内容的IPD体系,并时至今日仍然在持续优化与完善。
目前,该体系已经升级到IPD3.0阶段,也就是升级到IPD研发运营管理体系阶段,从新产品开发IPD1.0——新解决方案开发IPD2.0——新商业机会开发IPD3.0,并持续进步中。
IPD体系价值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原有的“中国制造”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各企业迫切希望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创造”。这其中,各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
(1)缺乏需求,闭门造车。大量的项目开发并非来源于客户的需求,而是研发人员的自我设想,导致新产品开发经常得不到市场和客户认可。
(2)缺乏产品和技术规划。由于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导致无法准确制订未来数年的产品路标和技术路标,产品和技术开发“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算哪里,并且无法提前做好资源储备(尤其人才),很难创新出革命性拳头产品。
(3)串行开发,效率和质量低下。产品立项和开发过程中,各个部门串行的开发产品(例如市场→设计→工艺→生产→采购→销售→售后),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返工,导致产品开发流程长、周期长、效率低、质量差。
(4)研发过程艰难,部门墙林立。由于串行的开发流程,导致部门之间不是以客户为工作中心(虽然表面上不这样说),而是实际是以部门的利益的工作中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相互之间扯皮和推诿逐渐严重。
(5)项目经理责大权小,项目推进困难。所谓的项目经理或者负责人,责任大大的,权利小小的,只能依靠“刷脸”和“求人”才能推动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项目,导致推进过程困难多、坎坷多、难度大。
(6)研发绩效和激励总是找不到一条更为合理的道路,无法有效推动研发工作的进步。
……
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核心价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企业经营模式转型的必由之路:IPD促使企业从传统的职能驱动型向市场和产品为中心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转变,加强跨部门协作,加速决策过程,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
业界最佳的产品创新和研发管理方法集:IPD整合了市场洞察、技术开发、产品规划、项目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产品开发方法论,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使产品的成功由偶然转为必然:通过前端的市场研究和严格的评审机制,确保产品开发基于明确的市场需求和商业策略,降低了市场失败的风险,提升了产品成功的可预测性。
-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IPD强调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和跨部门沟通,促进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有利于吸引和保留人才。
-
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通过流程优化、并行工程和标准化作业,IPD减少了不必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上市速度。
-
增强投资回报率:将产品开发视为一项投资活动,注重项目的商业论证和投资回报分析,确保资源被有效配置到最有潜力的项目上。
-
促进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流程,确保产品开发紧密贴合市场和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
IPD体系
华为的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IPD)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的产品开发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跨部门合作,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IPD体系中,产品开发流程被细分为六个主要阶段,并设置有七个关键评审点来确保项目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达到既定目标。下面是这六个阶段和七个评审点的简要介绍:
六个阶段:
-
概念阶段(Concept):
- 在这一阶段,项目团队评估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潜在风险及成本效益,形成项目任务书(Charter),并完成初步的商业论证。此阶段的目的是确定是否值得投入资源进行后续开发。
-
计划阶段(Planning):
- 详细定义产品的功能、性能指标、开发方法、制造策略、市场推广计划、项目计划、支持计划等。制定详细的项目执行计划,包括时间表、预算和资源配置。
-
开发阶段(Development):
- 实现产品设计,包括硬件、软件、机械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设计工作。同时,进行必要的技术验证和原型制作。
-
验证阶段(Validation):
- 对开发出的产品进行测试,确保其满足预定的功能、性能要求,包括系统集成测试、用户验收测试等,确保产品可靠性、质量和可用性。
-
发布阶段(Release):
- 准备产品上市,包括生产准备、市场推广材料的准备、销售人员培训、客户服务支持计划等。此阶段产品正式转入量产并投放市场。
-
生命周期管理阶段(Life Cycle Management):
- 负责产品上市后的持续改进、版本升级、成本优化、市场反馈收集及应对市场竞争策略的调整,直至产品退出市场。
七个评审点(通常包括DCP和TR评审):
-
项目任务书决策评审(Charter DCP):
- 确认项目的基本方向和投资意向。
-
概念决策评审(Concept Decision Checkpoint, CDCP):
- 基于概念阶段的成果,决定是否继续进入详细规划和开发。
-
计划决策评审(Planning Decision Checkpoint, PDCP):
- 审核详细计划的合理性,确认资源分配和项目计划。
-
开发决策评审(Development Decision Checkpoint, DDCP):
- 确认产品设计和技术方案,批准进入详细设计和开发阶段。
-
验证决策评审(Validation Decision Checkpoint, VDCP):
- 确保产品已准备好进行验证测试,包括原型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
-
发布决策评审(Release Decision Checkpoint, RDCP):
- 决定产品是否满足市场发布条件,批准进入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
-
以及一系列技术评审点(Technical Reviews, TR1-TR6):
- 专注于技术成熟度评估,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产品质量,覆盖从概念到发布的整个过程。
这些评审点作为决策关口,确保项目在每个关键阶段都经过多方面评估,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成功率。
IPD体系成功体现
(1)思想(新大脑)
以客户为中心思想在全员中得到贯彻
跨部门合作开发的文化深入人心
高层决策更科学、更规范
(2)组织(新身躯)
项目团队成为公司正式的组织
市场和需求部门得到长足进步
跨部门绩效和激励机制得到建立
(3)流程(新经络)
科学规范的需求管理流程
职责清晰的并行开发流程
研发流程体系不断完善
(4)项目管理(新动作)
项目经理得到总经理充分授权
项目经理成为公司发展的业务驱动者
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得到贯彻
(5)人员培养(新血液)
培养大量项目管理人才
培养大量的系统性技术人才
培养大量的流程体系推进人才
(6)IT建设(新工具)
开发流程IT化
项目管理IT化
资源匹配IT化
(7)爆品(新拳头)
研发方向更精准
产品开发周期大幅缩短
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新产品市场和财务成功成为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