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冒泡排序的原理
二、代码实现
三、代码解读
1. 第一层循环条件怎么来的
2.第二层循环条件怎么来的
四、优化代码
我发现,好像还是有一部分同志,没有很清楚冒泡排序的两层循环条件为什么这么写?
感到有些模糊,但又可以写得出来,那么下面我用画图的形式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冒泡排序的原理
简单的来说,就是相邻两个元素比较
- 升序就是,左边元素 比 右边元素 大,就交换位置 arr[j] > arr[j+1]
- 降序就是, 左边元素 比 右边元素 小,就交换位置 arr[j+1] > arr[j]
有这么一个数组,用升序:
二、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参数接收数组元素个数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j = 0;
for (j = 0; j < sz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3,1,7,5,8,9,0,2,4,6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 sz);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三、代码解读
步入主题
1. 第一层循环条件怎么来的
我们可以看到,有10个元素,但比较只需要9次,比元素小一次。
所以我们得到:元素个数 - 1 sz - 1
2.第二层循环条件怎么来的
因此,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我们没有必要再对,这一轮最大的数进行比较排序。
但每次 都在 sz - 1 的基础上减少一次排序次数,所以我们得出:
j < sz - 1 - i
可能会有同志想说,其实也并没有减少多少时间,不减也罢,就是硬算!
那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10个元素的数组,那如果是100个元素,1000、10000个呢……
四、优化代码
虽然我们尽可能的优化了代码,避免重复排序,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
int arr[] = {10,1,2,3,4,5,6,7,8,9};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只需要一次就可以,排序完成了,但是我们上述写的代码还要哐呲哐呲的跑。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全局变量,去记录循环的次数:
#include <stdio.h> int count = 0;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参数接收数组元素个数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j = 0; for (j = 0; j < sz - i - 1; j++) { count++;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10,1,2,3,4,5,6,7,8,9};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 sz);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count = %d", count); return 0; }
结果:
所以我们想这样写: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参数接收数组元素个数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flag = 1;//假设这⼀趟已经有序了
int j = 0;
for (j = 0; j < sz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count++;
flag = 0;//发⽣交换就说明,⽆序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if (flag == 1)//这⼀趟没交换就说明已经有序,后续⽆序排序了
break;
}
}
结果:
这足以说明,减少的程度了
非常希望这篇博客可以帮到您。
求点赞、评论、收藏
你们的反馈是博主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