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图像分割在医学成像、自动驾驶汽车和卫星成像等方面有很多应用,本质其实就是图像像素分类任务,也就是使用深度学习模型为输入图像的每个像素分配一个标签(或类)。
准备
本文的准备如下,使用 pip 安装如下配置:
- pip install tensorflow == 2.10.1
- pip install tensorflow_datasets == 4.7.8
- pip install ipython == 8.6.0
- pip install matplotlib == 3.6.2
大纲
- 获取数据
- 处理数据
- 搭建模型
- 编译、训练模型
- 预测
实现
1. 获取数据
(1)本文使用的数据集是 Oxford-IIIT Pet Dataset ,该数据集由 37 类宠物的图像组成,每个品种有 200 个图像(训练集和测试集各有 100 个),每个像素都会被划入以下三个类别之一:
- 属于宠物的像素
- 宠物边缘的像素
- 其他位置的像素
(2)可以使用 TensorFlow 的内置函数从网络上下载本次使用的数据 oxford_iiit_pet ,一般会下载到本地目录 :C:\Users\【用户目录】\tensorflow_datasets\oxford_iiit_pet 。
(3)dataset 中存放是训练集和测试集这两个数据集,info 中存放的是该数据的基本信息,如文件大小,数据介绍等基本信息。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tensorflow_datasets as tfds
from tensorflow_examples.models.pix2pix import pix2pix
from IPython.display import clear_output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ataset, info = tfds.load('oxford_iiit_pet:3.*.*', with_info=True)
2. 处理数据
(1)normalize 函数主要是完成将图像颜色值被归一化到 [0,1] 范围,掩码像素的所属标签被标记为 {1, 2, 3}。为了方便后面的模型计算,将它们分别减去 1,得到的标签为:{0, 1, 2} 。
(2)load_image 函数主要是将每个图片的输入和掩码图片,使用指定的方法将其大小调整为指定的 128x128 。
(3)从 dataset 中分理处训练集 train_images 和测试集 test_images 。
def normalize(input_image, input_mask):
input_image = tf.cast(input_image, tf.float32) / 255.0
input_mask -= 1
return input_image, input_mask
def load_image(image):
input_image = tf.image.resize(image['image'], (128, 128))
input_mask = tf.image.resize(image['segmentation_mask'], (128, 128))
input_image, input_mask = normalize(input_image, input_mask)
return input_image, input_mask
train_images = dataset['train'].map(load_image, num_parallel_calls=tf.data.AUTOTUNE)
test_images = dataset['test'].map(load_image, num_parallel_calls=tf.data.AUTOTUNE)
(4)为了保证在加载数据的时候不会出现 I/O 不会阻塞,我们在从磁盘加载完数据之后,使用 cache 会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确保在训练模型过程中数据的获取不会成为训练速度的瓶颈。如果说要保存的数据量太大,可以使用 cache 创建磁盘缓存提高数据的读取效率。另外我们还使用 prefetch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并行执行数据的预获取。
TRAIN_LENGTH = info.splits['train'].num_examples
BATCH_SIZE = 32
BUFFER_SIZE = 1000
train_batches = (train_images.cache().shuffle(BUFFER_SIZE).batch(BATCH_SIZE).repeat().prefetch(buffer_size=tf.data.AUTOTUNE))
test_batches = test_images.batch(BATCH_SIZE)
(5)这里的 display 函数主要是将每个样本的宠物图像、对应的掩码图像、预测的掩码图像绘制出来,在这里我们只随机挑选了一个样本进行显示。因为这里还没有预测的掩码图像,所以没有将其绘制出来。
(6)我们可以看到左侧是一张宠物的生活照,右边是一张该宠物在照片中的轮廓线图,宠物的样子所处的像素为紫色,宠物的轮廓边缘线的像素是黄色,背景的像素是墨绿色,这其实对应了图片中的像素会分成三个类别。
def display(display_list):
plt.figure(figsize=(15, 15))
title = ['Input Image', 'True Mask', 'Predicted Mask']
for i in range(len(display_list)):
plt.subplot(1, len(display_list), i+1)
plt.title(title[i])
plt.imshow(tf.keras.utils.array_to_img(display_list[i]))
plt.axis('off')
plt.show()
for images, masks in train_batches.take(1):
sample_image, sample_mask = images[0], masks[0]
display([sample_image, sample_mask])
3. 搭建模型
(1)这里使用的模型是修改后的 U-Net ,U-Net 由编码器(下采样器)和解码器(上采样器)组成。为了学习稳健的特征并减少可训练参数的数量,请使用预训练模型 MobileNetV2 作为编码器。对于解码器,您将使用上采样块,该块已在 TensorFlow Examples 仓库的 pix2pix 示例中实现。
(2)如前所述,编码器是一个预训练的 MobileNetV2 模型。您将使用来自 tf.keras.applications 的模型。编码器由模型中中间层的特定输出组成。请注意,在训练过程中不会训练编码器。
(3)我们这里使用模型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编码器 down_stack(也就是下采样器),另一个是解码器 up_stack (也就是上采样器)。我们这里使用预训练的模型 MobileNetV2 作为编码器, MobileNetV2 模型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到本地使用,使用它来进行图片的特征抽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选取了模型中的若干中间层,将其作为模型的输出,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不会去训练编码器模型中的权重。对于解码器,我们使用已经在仓库实现了的 pix2pix 。
(4)我们的 U-Net 网络接收的每张图片大小为 [128, 128, 3] ,先通过模型进行下采样,然后计算上采样和 skip 的特征连接,最后经过一层 Conv2DTranspose 输出一个大小为 [batch_size, 128, 128, 3] 的向量结果。
base_model = tf.keras.applications.MobileNetV2(input_shape=[128, 128, 3], include_top=False)
layer_names = [ 'block_1_expand_relu', 'block_3_expand_relu', 'block_6_expand_relu', 'block_13_expand_relu', 'block_16_project']
base_model_outputs = [base_model.get_layer(name).output for name in layer_names]
down_stack = tf.keras.Model(inputs=base_model.input, outputs=base_model_outputs)
down_stack.trainable = False
up_stack = [ pix2pix.upsample(512, 3), pix2pix.upsample(256, 3), pix2pix.upsample(128, 3), pix2pix.upsample(64, 3)]
def unet_model(output_channels:int):
inputs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128, 128, 3])
skips = down_stack(inputs)
x = skips[-1]
skips = reversed(skips[:-1])
for up, skip in zip(up_stack, skips):
x = up(x)
concat = tf.keras.layers.Concatenate()
x = concat([x, skip])
last = tf.keras.layers.Conv2DTranspose( filters=output_channels, kernel_size=3, strides=2, padding='same')
x = last(x)
return tf.keras.Model(inputs=inputs, outputs=x)
4. 编译、训练模型
(1)因为每个像素面临的是一个多类分类问题,所以我们使用 SparseCategoricalCrossentropy 作为损失函数,计算多分类问题的交叉熵,并将 from_logits 参数设置为 True,因为标签是用 0、1、2 三个整数表示。SparseCategoricalCrossentropy 函数中当 from_logits=true 时,会先对预测值进行 Softmax 概率化,就无须在模型最后添加 Softmax 层,我们只需要使用经过 Softmax 输出的小数和真实整数标签来计算损失即可。reduction 默认设置为 auto 时,会对一个 batch 的样本损失值求平均。
举例:
y_true = [0,1,2]
y_pred = [[0.2,0.5,0.3],[0.6,0.1,0.3],[0.4,0.4,0.2]]
使用函数结果:
loss_fn = tf.keras.losses.SparseCategoricalCrossentropy(from_logits=False,name='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loss_val = loss_fn(y_true,y_pred).numpy()
loss_val
1.840487
手动计算 SparseCategoricalCrossentropy 结果:
(-np.log(0.2)-np.log(0.1)-np.log(0.2))/3
1.8404869726207487
(2)使用 Adam 作为优化器,使用 accuracy 作为评估指标。
OUTPUT_CLASSES = 3
EPOCHS = 20
VAL_SUBSPLITS = 5
STEPS_PER_EPOCH = TRAIN_LENGTH // BATCH_SIZE
VALIDATION_STEPS = info.splits['test'].num_examples//BATCH_SIZE//VAL_SUBSPLITS
model = unet_model(output_channels=OUTPUT_CLASSES)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tf.keras.losses.SparseCategoricalCrossentropy(from_logits=True), metrics=['accuracy'])
model_history = model.fit(train_batches, epochs=EPOCHS, steps_per_epoch=STEPS_PER_EPOCH, validation_steps=VALIDATION_STEPS, validation_data=test_batches)
训练结果输出:
115/115 [==============================] - 110s 961ms/step - loss: 0.1126 - accuracy: 0.9473 - val_loss: 0.3694 - val_accuracy: 0.8897
5. 预测
(1)使用 create_mask 我们会将对该批次的第一张图片的预测掩码图像进行展示,结果是一个大小为 (128, 128, 1) 的向量,其实就是给出了该图片每个像素点的预测标签。
(2)在这里我们使用了上面的一个样本 sample_image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因为这里的样本 sample_image 是的大小是 (128, 128, 3) ,我们的模型需要加入 batch_size 维度,所以在第一维扩展了一个维度,大小变为 (1, 128, 128, 3) 才能输入模型。
(3)从绘制的预测掩码图像结果看,预测宠物边界线已经相当清晰了,如果进一步调整模型结果和训练的迭代次数,效果会更加好。
def create_mask(pred_mask):
pred_mask = tf.math.argmax(pred_mask, axis=-1)
pred_mask = pred_mask[..., tf.newaxis]
return pred_mask[0]
display([sample_image, sample_mask, create_mask(model.predict(sample_image[tf.newaxis, ...]))])
如何系统的去学习大模型LLM ?
作为一名热心肠的互联网老兵,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
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 AI大模型资料
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一、全套AGI大模型学习路线
AI大模型时代的学习之旅:从基础到前沿,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
二、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三、AI大模型经典PDF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四、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阶段1:AI大模型时代的基础理解
- 目标:了解AI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核心原理。
- 内容:
- L1.1 人工智能简述与大模型起源
- L1.2 大模型与通用人工智能
- L1.3 GPT模型的发展历程
- L1.4 模型工程
- L1.4.1 知识大模型
- L1.4.2 生产大模型
- L1.4.3 模型工程方法论
- L1.4.4 模型工程实践
- L1.5 GPT应用案例
阶段2:AI大模型API应用开发工程
- 目标:掌握AI大模型API的使用和开发,以及相关的编程技能。
- 内容:
- L2.1 API接口
- L2.1.1 OpenAI API接口
- L2.1.2 Python接口接入
- L2.1.3 BOT工具类框架
- L2.1.4 代码示例
- L2.2 Prompt框架
- L2.2.1 什么是Prompt
- L2.2.2 Prompt框架应用现状
- L2.2.3 基于GPTAS的Prompt框架
- L2.2.4 Prompt框架与Thought
- L2.2.5 Prompt框架与提示词
- L2.3 流水线工程
- L2.3.1 流水线工程的概念
- L2.3.2 流水线工程的优点
- L2.3.3 流水线工程的应用
- L2.4 总结与展望
阶段3:AI大模型应用架构实践
- 目标:深入理解AI大模型的应用架构,并能够进行私有化部署。
- 内容:
- L3.1 Agent模型框架
- L3.1.1 Agent模型框架的设计理念
- L3.1.2 Agent模型框架的核心组件
- L3.1.3 Agent模型框架的实现细节
- L3.2 MetaGPT
- L3.2.1 MetaGPT的基本概念
- L3.2.2 MetaGPT的工作原理
- L3.2.3 MetaGPT的应用场景
- L3.3 ChatGLM
- L3.3.1 ChatGLM的特点
- L3.3.2 ChatGLM的开发环境
- L3.3.3 ChatGLM的使用示例
- L3.4 LLAMA
- L3.4.1 LLAMA的特点
- L3.4.2 LLAMA的开发环境
- L3.4.3 LLAMA的使用示例
- L3.5 其他大模型介绍
阶段4:AI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 目标:掌握多种AI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包括多模态和特定领域模型。
- 内容:
- L4.1 模型私有化部署概述
- L4.2 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关键技术
- L4.3 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实施步骤
- L4.4 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应用场景
学习计划:
- 阶段1:1-2个月,建立AI大模型的基础知识体系。
- 阶段2:2-3个月,专注于API应用开发能力的提升。
- 阶段3:3-4个月,深入实践AI大模型的应用架构和私有化部署。
- 阶段4:4-5个月,专注于高级模型的应用和部署。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LLM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