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就打算写虚像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我看不懂光学的内容,我只是发觉书上没有使用变分法来做,而只是解析几何的变换,这个做法完全脱离实际,物理书为什么会这样写不知道原因,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内容也非常的复杂,而且一直在讲的是特例,没有意义啊。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费马原理,而不是解析几何。
所以我写这些内容的前提是依据我初中的物理,而且完全不记得了,有个模糊的印象。按照这个印象写出来的。
本来按照实像的原理就是数学上的同胚关系的,但是虚像也是同胚。
问题是物体曲面S的任意一点漫反射发出的光线在裁剪窗口O上,到处都是,经过反射,或者折射为什么能够形成虚像?形成虚像的原因是透过透镜的光线在反向延长之后形成的像是虚像,但是根据上面的射入裁剪窗口O的说法,射入透镜的某个表面位置y的光,其实来自物体曲面S的任意位置。为什么会选择一些光线形成像,而不是选择来自物体曲面S的不同位置x1,x2的光d1,d2反向延长形成像呢?
这个问题的回答跟之前的回答是一样的,人眼选择的过程是眼睛对焦的过程,而对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在接受信号的,也是在成像的,分清模糊和清晰图像的依据是类似于照相机的自动对焦的算法。我这里也给出了一个自创的算法,就是采样,变换,拟合出来的光波周期函数F(x,t)---这是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代表真实的光波周期函数,真实的应该使用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做。测量出来的F(x,t)-也可以利用把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的解,先经过变分法,然后研究出来光线在透镜作用下的方向问题,再进行矢量分解得到F(x,t),过程复杂。
F(x,t)对t求导得到G(x,t),然后通过统计在像曲面S1上的Gx(x,t)=0的x的个数,只有最小的才是对上焦的。但是这个过程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再调整焦距的过程中,F(x,t)随着时间在变化的,所以当你的大脑刚好判断出来是需要像距更远才会更清晰的时候,t已经变化了,好在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影响对焦的过程,反正是越来越清晰的。
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这里的虚像的问题,虚像和实像的不同是在物理上虚像不能通过反光屏幕呈现出来,但是所谓的虚像在眼睛中依然是成实像的。
我之前说的像曲面S1指的是在眼睛中的成像,透镜是晶状体。
物体发出的漫反射光和物体发出的漫反射光经过反射,折射之后的光在眼睛都是成像的。
至于虚像的放大和缩小,还有对称变换,都是同胚的。
=========================================================================
物体正常的漫反射光通过裁剪窗口,和物体漫反射的光经过折射之后通过裁剪窗口,只是让原来的光线更发散或者发散程度变小了,光线发散了,不是会看到细节更多吗?为什么反而是缩小效果?
按理说是细节放大了,但是对焦距离不同,本来用变分法可以描述,但是我做不出来,那只能大致描述了。
我利用折射率公式做出描述。
, 现在要计算偏转程度,就是。考虑增长速度就是, 这里的, 所以, 所以当增大的时候,的增加速度更慢,而的增加速度更快,这意味着要保持比值,增大的更多,增大的较少,意味着变大了。
也就是说,如果物曲面S发出的漫反射光的发散程度变小了,那么通过透镜的时候,需要的偏转程度就变小了。那么只能是入射角变小了,根据上面的讨论。因为发散程度变小是凸透镜做的,所以,他要变得不那么凸,才会使得入射角变小,那么焦距确实是变大了。
焦距更大了之后,像曲面S1变大如何理解呢?考虑物曲面S的边缘位置x,这个应该也是像曲面S1的边缘,从x位置发出的漫反射光,通过裁剪窗口O的方向所笼罩的就只能是成像的范围,由于透镜不那么凸了,与光轴的夹角就不那么大了,边缘的光线不那么集中,所以像自然就变大了。
同理物曲面S发出的漫反射光发散一些,感觉是放大了,但是眼睛的对焦距离变近了,因为需要的偏转程度要变大。焦距越近,眼睛的成像曲面越小,所以是缩小效果。
=============================================================
就这样结束了,感觉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