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1”视图模型
逻辑视图(用户)
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给用户提供哪些服务。以及描述系统软件功能拆解后的组件关系,组件约束和边界(用类图表示,交互图,顺序图,状态图,e_r图)
物理视图(系统工程师)
最终运行在物理或软件环境(部署图)
进程视图(集成者)
描述系统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时序,数据输入和输出(时序图和流程图)
开发试图(程序员,项目经理)
开发视图关注软件开发环境下实际模块的组织,反映系统开发的实施过程(包图)
场景视图(用户,评估人)
描述系统的参与者于功能用例之间的关系,反映系统的最终需求和交互设计(用例图)
二、软件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
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
三、软件系统的需求种类繁多
需求:
功能需求
非软件需求:约束,运行期质量属性,开发期质量属性
四、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
五、软件体系结构完整的生命周期模型包括
1.需求分析阶段
2.建立软件体系结构阶段
3.设计阶段
4.实现阶段
六、软件设计的生命周期
问题定义及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等阶段
七、软件体系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任务包括制定整体的系统架构,这涉及到如何分层、模块化或组件化地构建系统以便于开发和维护。接下来,需要对每个系统模块进行详细设计,明确它们的功能、接口、数据结构和内部算法。此外,数据设计也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存储哪些数据以及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算法设计则关注于系统需要进行的计算和处理,选择最优算法来满足性能要求。同时,还需要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确保其易用性和可维护性。最后,制定出详尽的测试计划以确保系统的质量。
八、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