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一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1.
状态表⽰:
对于线性
dp
,我们可以⽤「经验 + 题⽬要求」来定义状态表⽰:
i.
以某个位置为结尾,巴拉巴拉;
ii.
以某个位置为起点,巴拉巴拉。
这⾥我们选择⽐较常⽤的⽅式,以「某个位置为结尾」,结合「题⽬要求」,定义⼀个状态表⽰:
dp[i]
表⽰:以
i
位置元素为结尾的「所有⼦数组」中和的最⼤和。
2.
状态转移⽅程:
dp[i]
的所有可能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i.
⼦数组的⻓度为 1 :此时 dp[i] = nums[i]
;
ii.
⼦数组的⻓度⼤于 1 :此时
dp[i]
应该等于 以
i - 1
做结尾的「所有⼦数组」中和的最⼤值再加上 nums[i]
,也就是
dp[i - 1] + nums[i]
。
由于我们要的是「最⼤值」,因此应该是两种情况下的最⼤值,因此可得转移⽅程:
dp[i] = max(nums[i], dp[i - 1] + nums[i])
。
3.
初始化:
可以在最前⾯加上⼀个「辅助结点」,帮助我们初始化。使⽤这种技巧要注意两个点:
i.
辅助结点⾥⾯的值要「保证后续填表是正确的」;
ii.
「下标的映射关系」。
在本题中,最前⾯加上⼀个格⼦,并且让
dp[0] = 0
即可。
4.
填表顺序:根据「状态转移⽅程」易得,填表顺序为「从左往右」。
5.
返回值:
状态表⽰为「以
i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值,但是最⼤⼦数组和的结尾我们是不确定的。
因此我们需要返回整个 dp
表中的最⼤值。
例题二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本题与「最⼤⼦数组和」的区别在于,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仅要分析「数组内的连续区域」,还要考
虑「数组⾸尾相连」的⼀部分。结果的可能情况分为以下两种:
i.
结果在数组的内部,包括整个数组;
ii.
结果在数组⾸尾相连的⼀部分上。
其中,对于第⼀种情况,我们仅需按照「最⼤⼦数组和」的求法就可以得到结果,记为
fmax
。
对于第⼆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析⼀下:
i.
如果数组⾸尾相连的⼀部分是最⼤的数组和,那么数组中间就会空出来⼀部分;
ii.
因为数组的总和 sum
是不变的,那么中间连续的⼀部分的和⼀定是最⼩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个结论,对于第⼆种情况的最⼤和,应该等于
sum - gmin
,其中
gmin
表⽰数组内的「最⼩⼦数组和」。 两种情况下的最⼤值,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但是,由于数组内有可能全部都是负数,第⼀种情况下的结果是数组内的最⼤值(是个负数),第
⼆种情况下的
gmin == sum
,求的得结果就会是
0
。若直接求两者的最⼤值,就会是
0
。但
是实际的结果应该是数组内的最⼤值。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特殊判断⼀下。
由于「最⼤⼦数组和」的⽅法已经讲过,这⾥只提⼀下「最⼩⼦数组和」的求解过程,其实与「最
⼤⼦数组和」的求法是⼀致的。⽤
f
表⽰最⼤和,
g
表⽰最⼩和。
1.
状态表⽰:
g[i]
表⽰:以
i
做结尾的「所有⼦数组」中和的最⼩值。
2.
状态转移⽅程:
g[i] 的所有可能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i.
⼦数组的⻓度为 1 :此时 g[i] = nums[i]
;
ii.
⼦数组的⻓度⼤于 1 :此时
g[i] 应该等于 以 i - 1
做结尾的「所有⼦数组」中和的最⼩值再加上 nums[i]
,也就是 g[i - 1] + nums[i] 。
由于我们要的是最⼩⼦数组和,因此应该是两种情况下的最⼩值,因此可得转移⽅程:
g[i] = min(nums[i], g[i - 1] + nums[i])
。
3.
初始化:
可以在最前⾯加上⼀个辅助结点,帮助我们初始化。使⽤这种技巧要注意两个点:
i.
辅助结点⾥⾯的值要保证后续填表是正确的;
ii.
下标的映射关系。
在本题中,最前⾯加上⼀个格⼦,并且让
g[0] = 0
即可。
4.
填表顺序:
根据状态转移⽅程易得,填表顺序为「从左往右」。
5.
返回值:
a.
先找到 f 表⾥⾯的最⼤值 ->
fmax
;
b.
找到 g 表⾥⾯的最⼩值 -> gmin
;
c.
统计所有元素的和 -> sum
;
b.
返回 sum == gmin ? fmax : max(fmax, sum - gmin)
。
例题三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这道题与「最⼤⼦数组和」⾮常相似,我们可以效仿着定义⼀下状态表⽰以及状态转移:
i.
dp[i] 表⽰以
i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
ii.
dp[i] = max(nums[i], dp[i - 1] * nums[i]) ;
由于正负号的存在,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这样求
dp[i]
的值是不正确的。因为
dp[i - 1] 的信息并不能让我们得到
dp[i]
的正确值。⽐如数组
[-2, 5, -2]
,⽤上述状态转移得到的 dp数组为 [-2, 5, -2]
,最⼤乘积为
5
。但是实际上的最⼤乘积应该是所有数相乘,结果为 20
。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求
dp[2]
的时候,因为
nums[2]
是⼀个负数,因此我们需要的是「 i - 1
位置结尾的最⼩的乘积 (
-10
) 」,这样⼀个负数乘以「最⼩值」,才会得到真实的最⼤值。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个「乘积最⼤值的
dp
表」,还需要⼀个「乘积最⼩值的
dp
表」。
1.
状态表⽰:
f[i] 表⽰:以 i 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
g[i] 表⽰:以 i 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
2.
状态转移⽅程:
遍历每⼀个位置的时候,我们要同步更新两个
dp
数组的值。对于 f[i]
,也就是「以
i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对于所有⼦数组,可以分为下⾯三种形式:
i.
⼦数组的⻓度为 1 ,也就是 nums[i]
;
ii.
⼦数组的⻓度⼤于 1 ,但
nums[i] > 0
,此时需要的是
i - 1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 f[i - 1]
,再乘上
nums[i]
,也就是
nums[i] * f[i - 1]
;
iii.
⼦数组的⻓度⼤于 1
,但
nums[i] < 0
,此时需要的是
i - 1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 g[i - 1]
,再乘上
nums[i] ,也就是 nums[i] * g[i - 1]
;(如果 nums[i] = 0
,所有⼦数组的乘积均为
0
,三种情况其实都包含了)
综上所述,
f[i] = max(nums[i], max(nums[i] * f[i - 1], nums[i] * g[i - 1]) )。
对于
g[i]
,也就是「以
i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对于所有⼦数组,可以分为下⾯三种形式:
i.
⼦数组的⻓度为 1 ,也就是 nums[i]
;
ii.
⼦数组的⻓度⼤于1 ,但
nums[i] > 0
,此时需要的是
i - 1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 g[i - 1]
,再乘上
nums[i]
,也就是
nums[i] * g[i - 1]
;
iii.
⼦数组的⻓度⼤于 1
,但
nums[i] < 0
,此时需要的是
i - 1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的最⼤乘积 f[i - 1]
,再乘上
nums[i]
,也就是
nums[i] * f[i - 1]
;
综上所述,
g[i] = min(nums[i], min(nums[i] * f[i - 1], nums[i] * g[i -1])) 。
(如果
nums[i] = 0
,所有⼦数组的乘积均为
0
,三种情况其实都包含了)
3.
初始化:
可以在最前⾯加上⼀个辅助结点,帮助我们初始化。使⽤这种技巧要注意两个点:
i.
辅助结点⾥⾯的值要保证后续填表是正确的;
ii.
下标的映射关系。
在本题中,最前⾯加上⼀个格⼦,并且让
f[0] = g[0] = 1
即可。
4.
填表顺序:
根据状态转移⽅程易得,填表顺序为「从左往右,两个表⼀起填」。
5.
返回值:
返回 f
表中的最⼤值。
例题四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继续效仿「最⼤⼦数组和」中的状态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状态表⽰:
dp[i]
表⽰「所有以 i 结尾的⼦数组,乘积为正数的最⻓⼦数组的⻓度」。
思考状态转移:对于
i
位置上的
nums[i]
,我们可以分三种情况讨论:
i.
如果 nums[i] = 0 ,那么所有以 i 为结尾的⼦数组的乘积都不可能是正数,此时 dp[i] = 0 ;
ii.
如果 nums[i] > 0 ,那么直接找到 dp[i - 1] 的值(这⾥请再读⼀遍
dp[i - 1] 代表的意义,并且考虑如果
dp[i - 1]
的结值是 0 的话,影不影响结果),然后加⼀即可,此时 dp[i] = dp[i - 1] + 1
;
iii.
如果 nums[i] < 0
,这时候你该蛋疼了,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你根本没办法得到此时的最⻓⻓度。因为乘法是存在「负负得正」的,单单靠⼀个 dp[i - 1]
,我们⽆法推导出 dp[i]
的值。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以
i - 1
为结尾的所有⼦数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的⻓度」 neg[i - 1]
,那么此时的
dp[i]
是不是就等于
neg[i - 1] + 1
呢?
通过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需要两个
dp
表,才能推导出最终的结果。不仅需要⼀个「乘积
为正数的最⻓⼦数组」,还需要⼀个「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
1.
状态表⽰:
f[i] 表⽰:以 i 结尾的所有⼦数组中,乘积为「正数」的最⻓⼦数组的⻓度;
g[i] 表⽰:以 i 结尾的所有⼦数组中,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的⻓度。
2.
状态转移⽅程:
遍历每⼀个位置的时候,我们要同步更新两个
dp
数组的值。对于 f[i]
,也就是以
i
为结尾的乘积为「正数」的最⻓⼦数组,根据
nums[i]
的值,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i.
nums[i] = 0 时,所有以 i
为结尾的⼦数组的乘积都不可能是正数,此时
f[i] = 0 ;
ii.
nums[i] > 0 时,那么直接找到 f[i - 1] 的值(这⾥请再读⼀遍 f[i - 1]
代表的意义,并且考虑如果 f[i - 1]
的结值是
0 的话,影不影响结果),然后加⼀即可,此时 f[i] = f[i - 1] + 1
;
iii.
nums[i] < 0
时,此时我们要看
g[i - 1]
的值(这⾥请再读⼀遍
g[i - 1]
代表的意义。因为负负得正,如果我们知道以 i - 1
为结尾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的⻓度,加上 1
即可),根据
g[i - 1]
的值,⼜要分两种情况:
1.
g[i - 1] = 0 ,说明以
i - 1
为结尾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是不存在的,⼜因为 nums[i] < 0
,所以以
i
结尾的乘积为正数的最⻓⼦数组也是不存在的,此时 f[i] = 0
;
2.
g[i - 1] != 0 ,说明以
i - 1
为结尾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是存在的,⼜因为 nums[i] < 0
,所以以
i
结尾的乘积为正数的最⻓⼦数组就等于
g[i - 1] + 1 ;
综上所述,
nums[i] < 0
时,
f[i] = g[i - 1] == 0 ? 0 : g[i - 1] + 1;
对于
g[i]
,也就是以
i
为结尾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根据
nums[i]
的值,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i.
nums[i] = 0
时,所有以
i
为结尾的⼦数组的乘积都不可能是负数,此时
g[i] = 0 ;
ii.
nums[i] < 0
时,那么直接找到
f[i - 1] 的值(这⾥请再读⼀遍 f[i - 1]
代表的意义,并且考虑如果 f[i - 1]
的结值是
0 的话,影不影响结果),然后加⼀即可(因为正数 * 负数 = 负数),此时 g[i] = f[i - 1] + 1
;
iii.
nums[i] > 0
时,此时我们要看
g[i - 1]
的值(这⾥请再读⼀遍
g[i - 1]
代表的意义。因为正数 * 负数 = 负数),根据 g[i - 1]
的值,⼜要分两种情况:
1.
g[i - 1] = 0 ,说明以
i - 1
为结尾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是不存在的,⼜因为 nums[i] > 0
,所以以
i
结尾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也是不存在的,此时 f[i] = 0
;
2.
g[i - 1] != 0 ,说明以
i - 1
为结尾的乘积为负数的最⻓⼦数组是存在的,⼜因为 nums[i] > 0
,所以以
i
结尾的乘积为正数的最⻓⼦数组就等于
g[i - 1] + 1 ;
综上所述,
nums[i] > 0
时,
g[i] = g[i - 1] == 0 ? 0 : g[i - 1] + 1 ;
这⾥的推导⽐较绕,因为不断的出现「正数和负数」的分情况讨论,我们只需根据下⾯的规则,严
格找到此状态下需要的
dp
数组即可:
i.
正数 * 正数 = 正数
ii.
负数 * 负数 = 正数
iii.
负数 * 正数 = 正数 * 负数 = 负数
3.
初始化:
可以在最前⾯加上⼀个「辅助结点」,帮助我们初始化。使⽤这种技巧要注意两个点:
i.
辅助结点⾥⾯的值要「保证后续填表是正确的」;
ii.
「下标的映射关系」。
在本题中,最前⾯加上⼀个格⼦,并且让
f[0] = g[0] = 0
即可。
4.
填表顺序:
根据「状态转移⽅程」易得,填表顺序为「从左往右,两个表⼀起填」。
5.
返回值:
根据「状态表⽰」,我们要返回
f
表中的最⼤值。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1.
状态表⽰:
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段连续的区间」,如果我们状态表⽰定义成
[0, i]
区间内⼀共有多少等差数列,那么我们在分析 dp[i]
的状态转移时,会⽆从下⼿,因为我们不清楚前⾯那么多的「等差数列都在什么位置」。所以说,我们定义的状态表⽰必须让等差数列「有迹可循」,让状态转移的时候能找到「⼤部队」。因此,我们可以「固定死等差数列的结尾」,定义下⾯的状态表⽰:dp[i] 表⽰必须「以
i
位置的元素为结尾」的等差数列有多少种。
2.
状态转移⽅程:
我们需要了解⼀下等差数列的性质:如果
a b c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这时候来了⼀个
d
,其中 b c d
也能构成⼀个等差数列,那么
a b c d
四个数能够成等差序列吗?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他们之间相邻两个元素之间的差值都是⼀样的。有了这个理解,我们就可以转⽽分析我们的状态转移⽅程了。 对于dp[i] 位置的元素
nums[i]
,会与前⾯的两个元素有下⾯两种情况:
i.
nums[i - 2], nums[i - 1], nums[i] 三个元素不能构成等差数列:那么以nums[i] 为结尾的等差数列就不存在,此时
dp[i] = 0
;
ii.
nums[i - 2], nums[i - 1], nums[i]
三个元素可以构成等差数列:那么以nums[i - 1] 为结尾的所有等差数列后⾯填上⼀个
nums[i]
也是⼀个等差数列,此时dp[i] = dp[i - 1] 。但是,因为
nums[i - 2], nums[i - 1], nums[i]
三者⼜能构成⼀个新的等差数列,因此要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添上⼀个等差数列,于是 dp[i] = dp[i - 1] + 1 。综上所述:状态转移⽅程为:
当: nums[i - 2] + nums[i] != 2 * nums[i - 1] 时,dp[i] = 0
当: nums[i - 2] + nums[i] == 2 * nums[i - 1] 时, dp[i] = 1 + dp[i - 1]
3.
初始化:
由于需要⽤到前两个位置的元素,但是前两个位置的元素⼜⽆法构成等差数列,因此
dp[0] = dp[1] = 0 。
4.
填表顺序:
毫⽆疑问是「从左往右」。
5.
返回值:
因为我们要的是所有的等差数列的个数,因此需要返回整个
dp
表⾥⾯的元素之和。
例题五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1.
状态表⽰:
我们先尝试定义状态表⽰为: dp[i] 表⽰「以
i
位置为结尾的最⻓湍流数组的⻓度」。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状态表⽰这样定义的话,以 i
位置为结尾的最⻓湍流数组的⻓度我们没法从之前的状态推导出来。因为我们不知道前⼀个最⻓湍流数组的结尾处是递增的,还是递减的。因此,我们需要状态表⽰能表⽰多⼀点的信息:要能让我们知道这⼀个最⻓湍流数组的结尾是「递增」的还是「递减」的。因此需要两个 dp
表:
f[i] 表⽰:以 i 位置元素为结尾的所有⼦数组中,最后呈现「上升状态」下的最⻓湍流数组的⻓度;
g[i]
表⽰:以 i 位置元素为结尾的所有⼦数组中,最后呈现「下降状态」下的最⻓湍流数组的⻓度。
2.
状态转移⽅程:
对于 i 位置的元素
arr[i]
,有下⾯两种情况:
i.
arr[i] > arr[i - 1] :如果
i
位置的元素⽐
i - 1
位置的元素⼤,说明接下来应该去找 i -1
位置结尾,并且
i - 1
位置元素⽐前⼀个元素⼩的序列,那就是
g[i - 1] 。更新
f[i]
位置的值:
f[i] = g[i - 1] + 1
;
ii.
arr[i] < arr[i - 1] :如果
i
位置的元素⽐
i - 1
位置的元素⼩,说明接下来应该去找 i - 1
位置结尾,并且
i - 1
位置元素⽐前⼀个元素⼤的序列,那就是f[i - 1] 。更新
g[i]
位置的值:
g[i] = f[i - 1] + 1
;
iii.
arr[i] == arr[i - 1]
:不构成湍流数组。
3.
初始化:
所有的元素「单独」都能构成⼀个湍流数组,因此可以将
dp
表内所有元素初始化为
1
。由于⽤到前⾯的状态,因此我们循环的时候从第⼆个位置开始即可。
4.
填表顺序:
毫⽆疑问是「从左往右,两个表⼀起填」。
5.
返回值:
应该返回「两个
dp
表⾥⾯的最⼤值」,我们可以在填表的时候,顺便更新⼀个最⼤值。
例题六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1.
状态表⽰:
对于线性
dp
,我们可以⽤「经验 + 题⽬要求」来定义状态表⽰:
i.
以某个位置为结尾,巴拉巴拉;
ii.
以某个位置为起点,巴拉巴拉。
这⾥我们选择⽐较常⽤的⽅式,以某个位置为结尾,结合题⽬要求,定义⼀个状态表⽰:
dp[i] 表⽰:
[0, i]
区间内的字符串,能否被字典中的单词拼接⽽成。
2.
状态转移⽅程:
对于dp[i] ,为了确定当前的字符串能否由字典⾥⾯的单词构成,根据最后⼀个单词的起始位置 j ,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前后两部分:
i.
前⾯⼀部分[0, j - 1] 区间的字符串;
ii.
后⾯⼀部分[j, i] 区间的字符串。
其中前⾯部分我们可以在
dp[j - 1] 中找到答案,后⾯部分的⼦串可以在字典⾥⾯找到。因此,我们得出⼀个结论:当我们在从0 ~ i 枚举
j
的时候,只要
dp[j - 1] = true并且后⾯部分的⼦串 s.substr(j, i - j + 1)
能够在字典中找到,那么
dp[i] = true 。
3.
初始化:
可以在最前⾯加上⼀个「辅助结点」,帮助我们初始化。使⽤这种技巧要注意两个点:
i.
辅助结点⾥⾯的值要「保证后续填表是正确的」;
ii.
「下标的映射关系」。
在本题中,最前⾯加上⼀个格⼦,并且让
dp[0] = true
,可以理解为空串能够拼接⽽成。其中为了⽅便处理下标的映射关系,我们可以将字符串前⾯加上⼀个占位符 s = ' ' + s
,这样就没有下标的映射关系的问题了,同时还能处理「空串」的情况。
4.
填表顺序:
显⽽易⻅,填表顺序「从左往右」。
5.
返回值:
由「状态表⽰」可得:返回
dp[n]
位置的布尔值。
哈希表优化的⼩细节:
在状态转移中,我们需要判断后⾯部分的⼦串「是否在字典」之中,因此会「频繁的⽤到查询操
作」。为了节省效率,我们可以提前把「字典中的单词」存⼊到「哈希表」中。
例题七
解法(动态规划):
算法思路:
1.
状态表⽰:
对于线性
dp
,我们可以⽤「经验 + 题⽬要求」来定义状态表⽰:
i.
以某个位置为结尾,巴拉巴拉;
ii.
以某个位置为起点,巴拉巴拉。
这⾥我们选择⽐较常⽤的⽅式,以某个位置为结尾,结合题⽬要求,定义⼀个状态表⽰:dp[i] 表⽰:以
i
位置的元素为结尾的所有⼦串⾥⾯,有多少个在
base
中出现过。
2.
状态转移⽅程: 对于dp[i] ,我们可以根据⼦串的「⻓度」划分为两类:
i.
⼦串的⻓度等于 1 :此时这⼀个字符会出现在 base
中;
ii.
⼦串的⻓度⼤于 1 :如果 i
位置的字符和
i - 1
位置上的字符组合后,出现在
base中的话,那么 dp[i - 1]
⾥⾯的所有⼦串后⾯填上⼀个
s[i]
依旧在
base
中出现。因此 dp[i] = dp[i - 1]
。
综上, dp[i] = 1 + dp[i - 1]
,其中
dp[i - 1]
是否加上需要先做⼀下判断。
3.
初始化: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表⾥⾯的值都初始化为
1
。
4.
填表顺序:
显⽽易⻅,填表顺序「从左往右」。
5.
返回值:
这⾥不能直接返回
dp
表⾥⾯的和,因为会有重复的结果。在返回之前,我们需要先「去重」:
i.
相同字符结尾的 dp
值,我们仅需保留「最⼤」的即可,其余
dp
值对应的⼦串都可以在最⼤的⾥⾯找到;
ii.
可以创建⼀个⼤⼩为 26
的数组,统计所有字符结尾的最⼤
dp
值。最后返回「数组中所有元素的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