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其中存储分为内存与硬盘。内存,非持久化存储,临时存数,断电即失;硬盘,持久化存储,数据长存,即使断电也无忧。
计算机存储种类繁多,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类。内部存储指设备主板上的存储,如BIOS存储和内存;外部存储则通过协议与主板相连,如机械硬盘、SSD硬盘和光盘等。图1为存储设备分类概览,展现存储技术的丰富多样。
图1 计算存储体系
图1详解:ROM即Read Only Memory,是只读存储设备;RAM即Random Access Memory,支持随机读写。两者各有特性,ROM仅读不写,RAM则读写灵活。
RAM种类繁多,其中SRAM和DRAM最为常见。SRAM,即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是静态RAM的简写;而DRAM,即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即我们常说的内存,属于动态RAM。这两大类别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RAM的丰富体系,满足不同存储需求。
SRAM是CPU缓存的关键组件,尤其常见于L1、L2和L3三级缓存中。不同于我们熟知的DRAM(内存),SRAM以其卓越的速度性能在CPU数据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选择SRAM,意味着选择了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
图2揭示了CPU各级缓存与内存的关联。L1、L2、L3缓存依次增大但速度递减。而相较于缓存,内存容量庞大但速度显著滞后,突显了缓存作为速度桥梁的重要性。
图2 CPU各级缓存与内存的关系
L1缓存速度高达1150GB/s,但容量仅数百KB;L2缓存速度470GB/s,容量数MB;而L3缓存速度约200GB/s,容量达数十MB。不同层级缓存速度与容量各有侧重,优化数据访问效率。
内存位于CPU外部,速度可达数十GB,容量高达TB级别,远超缓存。但内存带宽较低,访问延时显著。更多内存细节将在后续章节详解,本节暂不赘述。
外部存储涵盖硬盘、光盘、磁带等,速度相对较慢。例如,NVMe协议的SSD带宽上限约10GB/s,而机械硬盘带宽仅略高于100MB/s,效率有待提升。
从带宽到访问延时,我们深入探讨了内外部存储性能。图1-26直观展示了存储访问延时的显著差异。CPU缓存延时在1至10纳秒间,其中一级缓存约为1纳秒,二级缓存约4纳秒。这些数据凸显了存储技术的精细与关键,为您在性能优化中提供有力参考。
内存访问虽远超硬盘等外设,但与缓存相比,其延时约100纳秒。若以缓存为火箭速度作比,内存则似普通客机,难以媲美战斗机之速。
固态硬盘访问延时高达16微妙,堪比绿皮火车的速度。机械硬盘更慢,其访问延迟达毫秒级,几乎与马车相当,仅略快于年轻人散步。在数据存储领域,速度差异显著,选择高性能硬盘至关重要。
图3 计算机存储性能金字塔
磁带存储速度极慢,因其无法随机访问,数据定位需频繁倒带,延时高达10秒级。因此,现代企业罕见直接使用磁带存储,多作为冷数据备份之选。
对存储研发人员及开发者而言,掌握存储设备性能金字塔至关重要。如CPU缓存,未考虑缓存同步与多核并发访问,高并发应用性能将受影响,因此理解其机制至关重要。
在存储软件领域,我们运用高速介质如内存作为文件系统元数据与数据的缓存,有效减少对硬盘的访问,显著提升文件系统的整体性能,为用户带来流畅的数据访问体验。
企业级存储系统不仅利用内存缓存元数据与数据,更采用SSD与机械硬盘的混合分层架构。这种设计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数据存储体验。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见解?-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