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爱情,即使毫无希望,一个人也可以将它长久地保持在心中;即使生活每天吹它,也始终无法把它吹灭……?
在《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
Ⅰ 内容简介
杰罗姆与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马,偷偷地彼此爱恋着,他们的爱情也得到了周围人的支持,他们以全部的纯真与热情,一心只想为对方而变成更好的人。但爱得愈深,愈不能忍受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不完美,尤其是当阿莉莎目睹了母亲与他人私奔、妹妹过着平淡而又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姻生活后,而愈加不能忍受任何阻碍通往完美爱德的崎岖,她甚至将自己的存在看做杰罗姆穿越“窄门”、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碍。于是她转向迷狂的宗教信仰,为了让爱人更加自由地到达天国彼岸、获得比爱情所能给与的平凡幸福“更好的”东西,她选择了逃离,最终孤独死去。
爱恋至深时,他们间的精神交融达到如此和谐、如此愉悦的地步,以至完全无法忍受现实生活中任何不完美产生的可能。两人选择书信交流的方式,心灵愈是相通,形骸愈是相隔。事实上,母亲的不忠、妹妹平凡的婚姻使阿莉莎对尘世的幸福和爱情中欲念的成分充满了疑虑和拒斥。她疯狂地追求灵的境界,迷醉于向幸福无限趋近的过程而逃避幸福切实的降临;惟其如此,爱情才永不会“被完成”,而只可能在一种难合难离的痛苦纠结中愈发转浓转烈。阿莉莎深信唯有在上帝那里方能寻得至福,亦满心企盼与爱人绕过尘世,在上帝身边团聚。在一种迷狂的宗教情绪下,她甚至将自己的存在看做热罗姆穿越“窄门”、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碍。为了让爱人更加自由地到达天国彼岸、获得比爱情所能给与的平凡幸福“更好的”东西,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Ⅱ 创作过程
《窄门》是纪德用了大概十七八年的时间进行构思的作品,其最早的构思来自于他母亲的家庭教师兼好友安娜砂克尔顿小姐的人生结局。纪德原本想用《克莱尔小姐之死》作为这部作品的名字,后来又在《窄道》和《窄路》进行了选择,最后取意于《圣经·路加福音》中耶稣的话:“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将题目确定为《窄门》。《窄门》写完后,纪德读给他的表哥听,表哥对书中毫无节制的虔诚和对《圣经》的大量引用表示懊丧,纪德随后就删减了将近三分之二。
Ⅲ 人物介绍
播报
编辑
阿莉莎
阿莉莎在孩提时候,看见她的母亲在另一个男人的怀中,这无意撞见的景象,向她说明了世界的丑陋和爱的沦落。当爱在阿莉莎和杰罗姆之间产生生长,恐惧也在他们心中生长:害怕任何肉体上的爱会带来幻灭。阿莉莎的早年经验,她因为母亲沦落所受的苦,以及她严格的宗教训练,使她避开我们通常所谓的现实,依据自己对纯洁的理解,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但是她的理解观念不但与现实对立,甚至使周遭的现实力量都归于无效。虽然理论上来讲,纪德反对阿莉莎这种看来徒然而没有自由的生活方式,并且加强隐藏在她的追求里的悲剧反讽意图。虽然阿莉莎在最后时刻充满了孤独与绝望,《窄门》仍然是二十世纪精神生活最成功的小说之一。阿莉莎已经被后来的读者所接受,在大家的眼中,她并不是一个心智错乱、受折磨的精神病个案,而是一个勇敢的女主角,为了爱人杰罗姆愿意牺牲自己爱情的伟大形象。
《窄门》中的阿莉莎是一个极度崇尚圣洁的人,而目这种圣洁是一种近乎神化的品质,进入天国是她所追求的唯一目标。也就是她对这样一种纯粹化道德的极度迷恋使她走向了神秘主义,走向了死亡。在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中时,纪德引入了阿莉莎的日记这种叙事形式。通过日记,读者可以感受到阿莉莎对杰罗姆深入骨髓的爱恋,然而在神秘主义和向往圣洁的心理的双重驱使下她又不得不下定决心,抑制自己对杰罗姆的感情,甚至远离他。阿莉莎苦苦挣扎于情感与信仰的矛盾之中,精神心理痛苦纠结,只能在日记中将自己承受的压力和矛盾,将自己在绝望时对上帝的呼告用文字的形式抒发出来,日记成了阿莉莎唯一抒发自己感情的方式。日记中把阿莉莎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来,让她的悲剧性结局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必然性。
纪德所塑造的阿莉莎是在灵肉分离中追求爱情和自我的典范,不同的自我追寻方式使阿莉莎和杰罗姆时时处在矛盾之中。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而作品的悲剧结尾却说明个体在寻找本真自我的道路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杰罗姆
在书中,杰罗姆是同时作为叙事者和故事经历者出现的,但显然阿莉莎才是《窄门》的真正主角。相比之下,杰罗姆的形象要单薄得多。
杰罗姆12岁就死去父亲,夏天常去舅母家,与表姐阿莉莎感情。很好一次,他偶然见到有一个穿中尉军装的陌生青年与他舅母调情,就赶快走开。来到阿莉莎门前,推开门,房内很暗,他看到阿莉莎跪在床头上,背朝着窗子,脸颊上充满了泪水,他就拥抱了她。开始,杰罗姆还并不十分了解阿莉莎痛苦的原因,但他强烈地感到,对于这颗颤抖着的幼小的心灵,这个哭得混身哆嗦的娇弱驱体来说,这痛苦是太强烈了。当他将阿莉莎紧抱在怀里的时候,阿莉莎对他说,趁母亲他们还没有发现他窥见到他们的情景时赶快离开,她还嘱咐他:“不要告诉任何人,……我那可怜的爸爸一点也不知道……”陶醉在爱情与怜悯中的杰罗姆决心竭尽全力,“要用自己的一生保护这个女孩子,不让她受到惧怕、痛苦以及生活的折磨”。
Ⅳ 作品主题
《窄门》是一个爱情和自由难以协调的悲剧。阿莉莎和杰罗姆的爱情是一种对个性自由冲突的隐性表达。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恋爱双方的个性和谐,而个体情感的不同显现在一定条件下会不可避免地与个性的自由发生冲突。自由的伦理必然是艰难的伦理。纪德把心中对自由的思索转化为具体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则成为被纪德自己扩大的心灵投影。对于纪德,我们可以把阿莉莎和杰罗姆看成是他的一个复合体。从杰罗姆的角度来讲,杰罗姆有着爱慕和追求阿莉莎的自由,认为自己只有在与阿莉莎的相爱中才能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和情感的自主;从阿莉莎的角度来讲,阿莉莎虽然也有爱慕和接受杰罗姆爱情的自由,但她认为自己只有在与上帝的对话中才能找到自我和自由。很明显,他们二人追求的自由和自主是两个层面的,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在俗世中;另一个在宗教的天国中,在幻境中。到底哪个人的方式是我们所希望的呢?纪德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一种复合的答案:“思想自由”与“行动自由”的统一。思想自由是行动自由的前提,没有思想上的转变,行动也就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无论是思想的自由还是行动的自由,纪德以他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不仅向众人展示了他那颗追求快乐和自由的灵魂,而且更重要地是告诉信奉上帝的选民:人性的自由和本真的自我才是存在的最大理由。
纪德曾经指出《窄门》是“对某种信仰狂热倾向的批评”。人类给自身制造的最缺乏理性的行动,其中就有宗教狂热这一项,它常常将人的意志消磨殆尽,然后造成盲目地顺从与对个性的严重压抑。小说里,教会并对女主人公的思想并没有进行直接的侵蚀,只是描写女主人公对牧师的布道之后的心理变化,及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然而恰恰就是这种影响把女主人公的爱情给扼杀在了摇篮当中。至于男主人公,他也一样。在宗教的影响下,他不敢放开自己的感情,让自由地去爱。他不敢正面面对阿莉莎;与她接近的时候,他却自以为“配得上她的最好的行动就是马上离开她”;当决定向她求婚的时候,他多次拖延;想与她亲密的时候,他压抑着自己的热情。他同阿莉莎一样,追求在道德上的完美,实现精神的纯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失去了得到幸福的机会。
《窄门》的叙述方式是一种爱情的伦理叙事,爱情是人伦关系中具有情感价值的一种伦理关系,而性爱是人类社会无法逃避的一个敏感话题,性伦理和道德伦理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纪德就是想通过写作思考自己时代所处的道德伦理处境,关注个体的伦理思想和道德意识。尽管《窄门》中对这些问题做了十分晦涩的暗示,但是信仰的追求和德行的规约使追求德行和圣洁的主人公都摆脱不了肉欲的诱惑和灵与肉如何统一的困惑。
纵观纪德其他代表作如《背德者》或《伪币制造者》,写的都是孤立入世的挣脱,挣脱家庭,挣脱旧观念,挣脱道德枷锁,而《窄门》则尽情描绘着一位黛玉式倍受煎熬郁郁而终的幽怨闺秀,体现在阿莉莎身上的将爱未爱与对圣境的向往,似乎都在证明:这一次,叛逆的名字叫做孤独。但其实不然,阿莉莎的性格与纠缠在她心上的丝丝缕缕,恰是纪德本人的精神自画像,作为深受新教道德观束缚的青年纪德来说,叛逆固然是一种表达,而关于叛逆本身,也是他斗争的一部分,在阿莉莎的求索人生里,初时是为教义而舍弃爱情,到后来竟是为爱人得教义而舍弃自我,又回到了原点,此时的爱与束缚纠缠不清,她的选择基点仍是爱。而纪德之叛逆,要叛的也不仅仅是年少幽闭的本身,而是整个对生命的态度,选择燃尽年华,本身是最大的离经叛道。
Ⅴ 经典语录
①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宽门和阔路引向沉沦,进去的人很多;然而窄门和狭道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
② 年轻时讨人喜欢的特质,老了以后哪有不变质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当年和你们现在的模样,没什么区别。
③夏天的流逝,如此纯净温润。那些悄悄溜走的时光,我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唯一记得的只有读书和谈心......
④为了重聚,每个人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⑤我羡慕你的兵役,羡慕那些由不得你选择的强制训练,它让你身心俱疲,无瑕沉浸内心世界
⑥“和一群小人物相处久了,很奇怪,面对崇高的伟人,我竟那么喘不过气来。”
⑦ “过去太幸福,如今却都失去了,我才会感到如此不幸。”
⑧我将阿莉莎一点点抬高,把她塑造成偶像,用所有喜欢的东西装点着她。而如今,除却疲乏之外,这番经营还剩下什么呢?一放任自流,阿莉莎就会降回平庸的层次;而我也一样,若处于那个层次,就不会再爱她。为了与她在同一个高度相见,我单凭自身努力抬高了她。这番令人疲惫的美德努力到底是多么荒唐和虚幻啊!如果我们当初都少一些自大,这份爱情本来很简单.....
⑨ 你指引我们走的路,是一条窄路——窄到容不下两人并行。
⑩我太累,仿佛垂垂老矣。但灵魂却保持着古怪的稚气,我还是过去那个小女孩——房间必须井井有条,脱下的衣服必须叠好放在床头,这样才能入睡.....
⑪因为抱着与你重逢的期待,在我眼里最险峻的小道也总是好的。
1为了你我把人生的高度设得那么高,以至于人间所有乐事对于我来说全是失落。
2.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3.生活有千百种形式,每人只能经历一种。艳羡别人的幸福,那是想入非非,即便得到也不会享那个福。
4.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爱情,即使毫无希望,一个人也可以将它长久地保持在心中;即使生活每天吹它,也始终无法把它吹灭……
5.正由于我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
6.我常常感到爱情是我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我的一切美德都由此而来。是爱情使我超过我自己。要是没有你,我会重新落到我那*庸天性的可怜的水*上。正由于我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
7."...那一天,我们出于爱情而彼此期望对方得到比爱情更高的东西,从那时起,我们就来不及了。由于你,我的朋友,我的梦想上升到那么高的地方,以致任何人间的满足都会使它跌落下来。我常常想我们在一起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一旦我们的爱情不再是美满无缺时,我就再也忍受不了它......"
8.凡真正渴求真正永恒的荣耀者,则必放弃世俗的荣耀;凡不能于内心鄙视世俗的荣耀者,则必不会爱上天的荣耀。
9.凡属我离开他而独自体验的一切,再也不给我带来任何喜悦。我的一切德行只是为了使他高兴,然而,当我在他身边时,我感到自己的德行软弱无力。
10.有时我不免想,他那慷慨激昂的声调,是不是来自怀疑,而不是发自信仰。完美的信仰没有那么多眼泪,说话的声音也不会那么颤抖。
11。在“禀性良好的心灵”中,赞美转化为感激……
12.人们所称的幸福与心灵休戚相关,而构成幸福的那些外部因素则多么无足轻重!
13.受苦图报的念头,对于天生高尚的心灵是一种伤害。美德并不是高尚心灵的一件装饰品:不是的,而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14.在一切苦行的尽头,在一切悲伤的尽头,我想像出并预见到另一种快乐,那种纯洁而神秘的天使般的快乐,是我的心灵渴望已久的。我想像那种快乐犹如一首又尖厉又轻柔的小提琴曲,犹如一团要将我和阿莉莎的心烧成灰烬的烈焰。
15.我终于感到,我们之间的全部通信只是一个大大的幻影,我们每个人只是在给自己写信,我深刻地爱着你,但却绝望地承认,当你远离我时,我爱你更深。
16.我们为什么要订婚呢?知道拥有彼此,而且永远不变,难道还不够吗?何必昭告天下呢?我若愿意为她奉献一生,你真觉得需要用诺言来维系这份爱情,才更美好吗?不,誓言对我而说是对爱情的侮辱……只有在不信任她的时候,我才渴望和她缔结婚约。
17.阿莉莎的信:“你的爱理性居多,是一种美好的执拗——坚持着理智的温柔和忠诚。”杰罗姆的回信:“一讲道理,我便词穷,只听见心在呻吟。我太爱你,所以显得笨拙,我越爱你,越不懂怎么跟你沟通。所谓的理性之爱——你想让我怎么回答呢?我用整个灵魂在爱你,你叫我如何区分心与理智?”
18.“你若是成家,会是多好的父亲啊!”朱丽叶特说着,勉颜一笑,“你还等什么,还不快结婚?”“等我忘掉许多事情。”我瞧见她脸红了。“你希望很快忘记吗?”“我希望永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