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是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上的主体代表。
1.分析
现在手上有一些原始数据,需要通过分析来展现出主体真实的使用情况,因为我们是新能源行业,所以这次就拿放电设备的电池、充电设备的机柜、使用电池的用户三个角度来讨论一下如何从数据到画像的方法论,一个是整理自己的思路,另外也是一个记录,未来需要进行数据到画像的转换时,可以用来做思路参考。
六七年来,我的工作虽然比较杂乱,却一直都是围绕数据来的,其实处理数据有很多流程,数据埋点、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自动化,磕磕绊绊也走了很多年,虽然因为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培养了自己对数据的敏感,培养了做分析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如果要完成【明确数据到画像的步骤】这个目标,应该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① 确定什么是用,是打开APP就是在正常使用了,还是放着就是再用,每个行业对用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② 根据用的方式区分状态,状态应该是能够表示主体的关键周期的核心,也是价值评估的核心,应该满足MECE互相穷尽,完全独立的判断标准;
③ 明确判断每个状态的定义标准,作为数据分析师,一定要总结出明确具体的状态定义,之后所有的判断都基于这个定义;
④ 针对定义中的每个数据做类比分析,分析维度需要围绕价值,即主体所产生的价值是什么,常规的分析有买卖价值(这种是有双方的)、公益价值(这种是单方面的),以【我们使用XX和XX,进行XXXX的判断,可以让XXX获得XXX价值】的句式列出分析条目;
⑤ 使用分析条目来看实际数据,判断实际数据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得到了画像所需的采集标准,如果不满足,则需要优化数据或者优化分析条目;
⑥ 根据价值归类输出分析报告;
2.什么是用?
让我们开始按照这个思路尝试一下:什么是用?
对电池来说:进行充电、放电的过程就是使用;
对机柜来说:承载了电池就是使用;
对用户来说:能被记录到数据就是使用;
3.有什么状态?
对电池来说,理论上来说从电池生产出来就没有静置这个状态,所有的静置都在缓慢的自耗电。
对于机柜来说,应该只有有电池和没电池,如果没电池基本上是没有价值的,这个对吗?空仓其实提供了换电价值,这个基本逻辑我觉得没有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以前分析走了弯路,总是打了很多标签去分析,但是打了那么多标签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能够得出什么样的价值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次分析也是在用户这块卡了很久,本来从使用价值出发,我们认为用没用电池是关键项目,后来感觉分不下去,达不到MECE的标准,直到有一天突然想到从有没有消费的角度,得到了下面的分析条目:
4.详细定义?
4.1 电池
状态 | 定义 |
满电 | 电池处于充满状态,尚未被使用 |
补电 | 电池处在小电流补电状态,充电速度最慢。 |
小电流充 | 电池处在充电状态,大约3.3小时充满 |
正常充电 | 电池处在正常充电状态,大约2小时充满 |
大电流充 | 电池处在大电流充电状态,大约1.5小时充满 |
超充 | 电池处在超大电流充电状态,大约1小时充满 |
损坏 | 电池彻底没电,只能报废了 |
自耗 | 电池没有充电,正在静置耗电 |
备电 | 电池正在被非车辆使用,小电流耗电中 |
正常放电 | 电池正在被车辆1C使用,持续放大约1小时放完 |
超载放电 | 电池正在被车辆超载使用,持续放大约半小时用完 |
过载放电 | 电池正在被用电设备过载放电,持续放用不了半小时 |
4.2 机柜
状态 | 定义 |
激活输出 | 机柜正在对柜内设备进行高电压小电流激活 |
涓流输出 | 机柜正在对柜内设备进行涓流输出,充电器负载较小 |
正常输出 | 机柜正在对柜内设备进行正常电流输出,充电器负载正常 |
激流输出 | 机柜正在对柜内设备进行大电流输出,充电器负载较大 |
超充输出 | 机柜正在对柜内设备进行满载输出,充电器、线路负载拉满 |
充满 | 柜内设备已达满充条件,停止充电 |
电池代收 | 柜内设备已被初步诊断,需要召回处理 |
电池待检 | 柜内设备被自动判定逻辑诊断,需要进行检测 |
电池保护 | 柜内设备二级保护禁止充电 |
充电机坏 | 充电机损坏,无法正常通讯充电 |
换电空仓 | 每个柜子为了换电而留的空仓 |
交易空仓 | 正常被交易过的空仓 |
闲置空仓 | 当天未被交易过的空仓 |
仓门待修 | 仓门没有电池需要带上配件进行培修 |
仓门待检 | 仓门没有电池需要远程或者现场进行检测 |
私有 | 仓门被业务相关状态锁定 |
检查 | 仓门内部有无通讯电池 |
电压 | 仓门检测到异常电压且无电池通讯 |
休眠 | 仓门检测到有异物无电池 |
维护 | 仓门通讯丢失 |
失联 | 机柜通讯丢失 |
4.3 人
状态 | 定义 |
忠实型 | 大概率会续费,如长期未续费需要关注 |
耿直型 | 可以针对此类用户降低活动门槛,提高用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活力型 | 可以分析该类用户试用和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小优化后主动联系,提高该类用户续费概率 |
摇摆型 | 有可能该类用户正在对比多家友商产品,可以通过加大优惠力度,或者提高服务品质来进行竞争力的提高 |
吝啬型 | 此类用户对金额比较敏感,针对该类用户在意的点进行主动退款,可以降低用户投诉率 |
动荡型 | 大概率不会续费的用户,可以倒数第二进行策略制定 |
优质型 | 高频率使用并可以定期提供建议的用户是优质用户,需要重点服务 |
重点型 | 高频率使用还进行求助的沟通,往往是系统可能出现问题了,需要重视 |
愤慨型 | 高频率使用且进行投诉的,应该要优先解决的用户投诉,并且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券等补偿 |
稳定型 | 中频使用的用户的改进建议往往是优化功能,可以进行整合后进行下一个版本迭代 |
成长型 | 中频使用的用户来求助,证明我们功能引导做得不够后,应针对求助内容进行产品优化和新手引导 |
中肯型 | 中频使用的用户的投诉应及时处理,且定期进行整理,解决后应该及时回访,促进用户转换 |
唠叨型 | 低频使用的用户为自己的方便进行功能建议,往往有可能没有了解产品就觉得产品不完善,可以记录下来,后续如果有更新再进行回访 |
享受型 | 低频使用的用户可能是忽视了一些提示信息,对于此类求助应耐心,但优先级较低,应优先服务中频、高频用户 |
抱怨型 | 低频使用的用户投诉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安抚,定期批量处理 |
靠谱型 | 高频使用的用户应该给予关注,定期进行回访、提示,帮助用户更好使用产品 |
将就型 | 中频使用的用户应该关注其用的不顺畅的地方,针对此类用户可以根据其用户习惯调整产品价格体系; |
随意型 | 低频使用的用户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其用户粘性,利用更多的交互提高其产品信心完成用户转换 |
粉丝型 | 纯粹支持的用户需要及时去其用户区域进行产品投放,很容易出现以点带面的体系 |
怨恨型 | 往往处于能用不想用状态的用户是对产品失望较大,根据其原频率,应及时介入处理,恢复用户信心 |
精明型 | 想用能用却没有使用的,往往有可能发现了系统漏洞,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分析其具体应用场景,必要时可以现场拜访 |
粗心型 | 不小心买到、点到的用户,可以发展为试用用户,多进行产品介绍,必要时可以进行退款动作 |
土豪型 | 一般为测试用户、公司成员用户、VIP用户等,需要进行定期关注 |
犹豫型 | 有沟通欲望、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需要重点突破的用户 |
好奇型 | 有沟通欲望但是没有优惠,想要了解产品,可以提供优惠的渠道完成用户转换 |
参与型 | 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没有主动沟通,可以尝试联系用户完成用户转换 |
僵尸型 | 注册账号后无动作,可以最后进行策略制定 |
5. 类比分析
电池、机柜、人的状态,可以判断其使用情况,因为每个类目在某一个时间点,一定是只有一个状态,通过状态占比的分析可以明确电池、机柜、人在市场上的具体情况,对某一类状态制定实际的策略,且可以根据状态占比的变化来判断策略是否有效,有了反馈就可以让运营活动成为良性发展,所以是有价值的。
6. 实际数据
分类条件是明确的,通过现有数据可以划分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点的选取,采样间隔会影响准确性,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会在采样间隔上反馈出来,这一点在进行程序编写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
7. 分析报告
进行数据整理后即可得出相关报告。
8.总结
这是第一次尝试站在运营的角度看待产品和用户,通过现有的分类方式,可以快速对产品进行定义,也汲取到一个经验,涉及到标签类的,应该用互斥标签会更容易进行数据整理,对反应现状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可以作为经验积累下来。以上所有内容都不一定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