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TOB行业 9 年,深入体验过 10 余款低代码产品。
下面基于我的个人认知给大家讲一讲:
- 低代码开发平台该如何选?
- 从哪些维度可以判断低代码平台适合你的企业?
- 多家企业采用低代码平台的实践案例!
目前市面上有超过 200 家低代码平台,它们的用途、定价和版本各不相同。因为有众多的选项,所以决策过程可能变得相当复杂。选择满足企业长期需求的低代码平台可能更为迫切。因此,在本回答中,我将通过解释在为企业选择低代码平台时应该找到的6个契合度来帮助大家简化决策过程。
一、目的契合:满足需求
驱动企业构建应用系统的主要目的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 原型:在构建成熟的应用软件之前先验证想法;
- 一次性需求:如营销 / 活动网站;
- 持续演化的应用软件:这些通常是业务线应用系统。
对于原型和一次性需求,选择“全栈低代码平台”会更好。例如,业务人员可以使用全栈低代码平台创建页面原型、数据模型、流程来验证和展示他们的需求。IT 部门随后可以将其开发成成熟的应用系统。此外,业务人员可以使用全栈低代码平台自行完成一次性需求,如问卷调查或活动营销页面。
而对于需要持续演化的应用系统,全栈低代码平台也可以通过“js代码”或“java代码架包嵌入”的方式来拓展应用功能。如果遇到很独特的业务需求或者经常发生变化的需求,那么全栈低代码的开发模式也会更适合。此外,全栈低代码平台还适合用于开发特定类型的应用系统,如网站、移动网页、后台系统、APP、小程序、API 或 数据库等。
当然了,对于这些场景,并非都一定要用全栈低代码平台,因为部分优秀的低代码平台也是可以手到擒来的。因此,为特定目的选择正确的低代码往往是一个好的开始,你不一定要只使用一个企业范围的低代码平台。
以下是我基于自身了解梳理的一份对应于特定类型应用系统的低代码平台。
应用类型 | 低代码平台 |
网站 | Carrd、Sharetribe、IVX |
表单 | JotForm、formsflow、轻流、明道云 |
Web应用 | Glide、Bubble、Budibase、Zion |
移动应用 | AppSheet、Thunkable、play、YonBuilder |
企业级应用 | 织信Informat、OutSystems、Mendix、Zudy、Ungork、活字格、clinpaas |
数据库应用 | Notion、 Airtable、Retool |
语音应用 | VoiceFlow |
AR/VR应用 | WondaVR、PlugXR |
自动化 | Zapier、ProcessStreet、Parabola |
机器学习/数据分析 | Google AutoML、Azure ML Studio、Amazon SageMaker canvas |
大家也可以利用不同的低代码平台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例如,如果你需要构建内部企业级管理应用系统就可以选择 织信Informat、OutSystems、Mendix,而如果是为面向客户的活动网站可以选择 Webflow 。
二、成本契合:选择正确的定价模式
低代码平台在定价上呈现多样化的模式,常见的有按终端用户、编辑器、应用功能、请求数量以及数据库容量等方式。
以按终端用户定价为例,此模式下的平台在应用系统和功能层面均不受限制,全面开放,主要限制在于使用人数。对于私有化部署模式,部分平台还提供账号买断制服务,这样的定价策略往往更具性价比。
在为企业选择低代码平台时,定价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对于面向企业内部使用的应用系统,按终端用户定价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对于面向外部客户的应用系统,这种模式可能导致成本迅速攀升,因此并不适用。因此,按终端用户定价模式更适合受众范围有限的应用系统。
采购成本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是成本契合度的一部分。企业在选择低代码平台时,还需考虑平台是否支持代码导出和自托管功能,以及是否提供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这些因素都有助于降低系统被锁定的风险,确保企业在使用低代码平台时能够保持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运维契合:选择合适的部署类型
低代码平台为企业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部署选项,主要包括云部署和私有化本地化部署两大类。
云部署模式下,低代码厂商通常提供端到端的DevOps工具链,这些工具链不仅操作简便、管理高效,还具备出色的成本效益。当企业有大量应用系统需要部署在云环境中,且这些系统本质上相互隔离(与宿主基础设施中的其他系统集成有限)时,云部署模式的优势尤为突出。在选择云部署时,企业还需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器能够透明地展示资源使用情况,并根据应用系统的关键程度提供不同层级的支持服务。
例如,若企业在Mendix平台上开发了大量应用系统,并计划继续在该平台构建更多系统,那么选择Mendix Cloud将是一个经济划算且运维简便的决策。
然而,当企业面临使用人数众多、应用软件数量庞大且相互隔离、需要导出功能等场景时,私有化部署模式通常成为更优选。这种模式下,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控数据和系统资源,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反之,对于使用人数较少、应用软件数量小且无需导出功能的情况,云部署模式则更为合适。
在评估低代码平台时,除了部署模式,企业还需从安全性、可观察性、性能和支持立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对于数据安全要求较高的企业,私有化部署模式可能更为安全可靠。因此,在选择低代码平台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选择的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运维契合度和业务需求。
四、用户契合:平衡视角
低代码平台涉及采购者、平台用户和企业架构师三种关键角色,其中平台用户还可细分为业务人员和IT人员。在推行低代码平台时,我们必须精心平衡这些角色的需求。
具体来说,采购者主要关心成本问题;企业架构师则对系统的锁定风险、标准合规性、安全性及服务支持等方面有所顾虑;而平台用户则更关注系统的目的契合度、定制支持、学习易用性以及集成性。
在平衡各方需求时,我们应首先确保平台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因为这是平台成功的基石。同时,对于企业架构师的关注点,如安全性、标准合规性等,也应给予足够重视,避免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至于采购者的成本考虑,虽重要但应基于平台带来的回报进行权衡。
以具体实践为例,我们应优先考虑满足平台用户需求的白标签特性,确保系统符合业务需求和操作习惯。其次,应关注企业架构师关心的安全性问题,确保平台符合企业的安全标准。最后,在评估平台的定价模型时,应综合考虑其带来的长远回报,而非仅仅追求短期成本节约。
此外,实践策略和实施流程对于成功采用低代码平台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策略和实施流程建议:
实践策略:
1、明确业务需求与目标:在引入低代码平台之前,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业务需求、目标以及期望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选择最适合企业需求的平台,并确保平台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的业务价值。
2、组建跨职能团队:成立一个包含采购者、平台用户、企业架构师以及IT和业务人员的跨职能团队。这个团队将共同负责低代码平台的选型、实施、优化和维护,确保各方需求得到平衡和满足。
3、选择合适的低代码平台: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具备良好目的契合度、定制支持、可学习性和可集成性的低代码平台。同时,要确保平台符合企业的安全标准、标准合规性要求,并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未来的业务变化。
4、制定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平台的部署、用户培训、数据迁移、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计划合理、可行,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5、迭代与优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对平台进行迭代和优化。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对平台进行升级和扩展,确保其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实施流程:
1、需求分析:与业务部门和IT部门紧密合作,对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需要通过低代码平台实现的功能、流程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需求。
2、平台选型与测试: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低代码平台,并进行必要的测试。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确保平台符合企业的要求。
3、部署与配置:在测试通过后,进行平台的部署和配置工作。这包括安装必要的软件和硬件、配置网络和安全设置、创建用户账户和权限等。
4、用户培训与知识传递:组织用户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掌握低代码平台的操作方法。同时,将相关的文档和知识传递给用户,以便他们在未来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和进行维护。
5、业务功能开发与集成:根据业务需求,利用低代码平台的可视化界面和拖拽组件功能,快速开发业务功能。同时,将平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程的协同。
6、测试与上线:对新开发的业务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稳定性和正确性。在测试通过后,将功能上线并通知用户进行使用。
7、监控与维护:对低代码平台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维护工作,确保其稳定运行。及时处理用户反馈的问题和故障,并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对平台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以上实践策略和实施流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采用低代码平台,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并为业务带来实际的增长和价值。
五、用例契合:外部或内部
在企业应用中,应用系统用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内部员工的应用系统,另一类是面向外部客户的应用系统。相应地,低代码平台也可细分为业务人员应用和IT人员应用,以满足不同用例的需求。
面向内部员工的应用系统,通常更注重工作流、自动化以及类似电子表格的功能,这些系统往往可以通过模板驱动的低代码平台来快速构建。这类平台提供的模板和可配置选项,使得业务人员能够轻松开发出满足内部需求的应用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对于面向外部客户(B2C)的应用系统来说,差异化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模板驱动的平台在定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满足B2C应用系统对高度个性化的需求。此时,代码赋能型的低代码平台便成为更好的选择。这类平台允许开发者通过自动生成样板元素和提供代码导出选项等方式,来加速开发过程并满足B2C应用系统的特定需求。
举例来说,当两个低代码平台提供相似功能时,我们需要根据应用系统的用例来选择合适的平台。如果目标是开发B2C网站,那么提供代码导出选项并按编辑器定价的平台(如TeleportHQ)可能更为合适。同样地,对于需要快速构建差异化功能的B2C应用系统来说,利用AI技术实现快速编码的平台(如GitHub Copilot)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模板驱动”的低代码平台更适合内部应用, “代码赋能”型低代码平台更适合外部应用系统。
六、企业契合:现有的因素
在选择低代码平台时,必须综合考虑多个现有因素,包括已使用的平台(如ServiceNow、Salesforce、SAP)、现有技术栈(Java、.NET)、团队技能水平(公民开发者)、合规标准(如WCAG),以及与其他系统或工具的集成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平台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为确保低代码平台的成功应用,必须建立一个恰当的治理模型,以避免因过度放手给公民开发者而导致的应用系统泛滥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时,成立卓越中心(CoE)对于推动平台采纳和提高业务技术人员技能至关重要。卓越中心将扮演关键角色,在平台推广、技能提升以及最佳实践分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提高技能方面,社区资源和技术大会是宝贵的资产。诸如Nocode HQ、NoCodeDevs、NoCodeTech和Makerpad等社区为无代码和低代码平台的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模板、论坛和互动机会。此外,参加LowCodeCon等低代码平台相关的技术大会,有助于用户之间交流经验、分享见解,并拓宽视野。
为做出明智的决策,组织需要一个明确的决策树,用以指导业务技术人员和IT团队在传统开发、低代码平台和无代码平台之间做出选择。决策树应综合考虑平台用户类型(业务人员、IT人员)和用例(外部、内部)等关键因素,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组织还需要推荐一组能够满足各种决策树场景的低代码平台,以便在实际应用中灵活选择。
如何采用低代码平台?
企业可采用以下策略高效实施低代码平台:
实施低代码平台策略
- 基于平台契合度、安全性、监控与支持等关键要素,精准选择低代码平台;
- 委托IT团队或合作伙伴进行实证性测试(PoC),验证平台效能;
- 组建专项团队评估平台运维契合度,特别是安全性与支持服务,若不满足需求则返回选择环节;
- 针对低代码平台,组织培训提升业务人员技能;
- 成立统筹决策中心,负责监督平台采用情况及合规性,并构建决策树,明确低代码平台使用场景;
- 构建低代码开发工作流,鼓励业务人员与IT开发人员协同构建应用系统;
- IT团队负责审计与评审,确保应用系统的质量与安全,随后进行部署;
- 业务团队与IT团队共同建立运维机制,保持持续协作;
- 定期跟踪平台带来的开发者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
IT团队的关键角色
在采用低代码平台的整个过程中,IT团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业务人员使用低代码平台时,IT团队既能引导创新,又能确保企业标准的维护。他们承担着维护整个IT资产的责任,包括低代码平台上的应用系统。
IT团队在低代码采用中的角色定位
- IT团队中的基础设施与运维人员可作为“平台团队”,负责提升低代码平台的运维能力;
- 针对特定业务组合的应用系统团队应担任“授权团队”角色,指导业务人员构建应用系统,并有效预防应用系统泛滥现象。
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并充分发挥IT团队的作用,企业可以高效、安全地采用低代码平台,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案例参考(以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家低代码平台为例):
1、低代码作为业务管理创新工具
无需复杂发布部署、试错成本低,帮助企业快速验证新产品的试点,小规模调整配置路径短,验证即用即弃,几乎没有沉没成本。同时成果可复用,用户可自行沉淀优秀应用作为模板,分享安装链接配备知识库,保存实施落地文档。
例如:吉利集团利用低代码平台织信Informat,进行了孵化业务信息化建设探索。
2、低代码作为万金油修补工具
可以用于填补周边系统空缺需求,解决琐碎场景的定制开发需求,降低企业预算,完善部门业务系统的整体建设。
例如:筑福房联网构建一站式数字化智慧信息平台,助力房屋安全排查巡检工作。
3、低代码作为老旧系统重构工具
老系统,包括ERP、OA等主要业务系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原有系统上继续迭代升级,也是因为架构太老、功能不足,越来越难以使用。需要寻求一种逐步过渡的升级、补充、替换方案。这个时候可以考虑低代码的快速跟进。
例如:医管家通过多场景全套系统重构,实现后勤医疗服务的响应速度提升比例高达60%!
以下是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典型场景,大家也可以参考下:
ERP:
项目管理:
PLM:
CRM:
SRM:
企业数字化转型, “谋”的是未来高质量的竞争力, “求”的是降本增效。
如果能以更具弹性的价格以及更低的技术门槛去解决预算与人员双重短缺的困境,将让更多富有探索精神的创业者、管理者乃至基层员工投入到应用开发中去。期待大家都能选到合适的工具,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写在最后:
在引进低代码技术的前期阶段,推荐大家在深入探索低代码平台功能同时,也可以多看看市面上比较认可的甘特魔力象限和Forrester报告,从中获取丰富的低代码平台信息。这些信息也会为大家呈现一系列可行的选项,助力更全面地了解市场现状。
此外,大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寻找一些基础的应用系统或需求作为实践起点。比如,那些与合规性紧密相关、用户基数适中、主要涉及基础CRUD(创建、读取、更新、删除)操作的应用系统。
一旦你有了首个目标应用系统,便可以依据本文所提及的六种契合度(平台用户类型、用例、技术栈、技能、标准和治理模型)来精准筛选合适的低代码平台,确保平台能够充分满足你的实际需求。通过这样的步骤,你将能够迈出稳健而高效的第一步,为后续的低代码应用开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