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金融 5
- 怎么判断是短期回撤,还是趋势反转?
- 市场行为和价格波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 1. 成交密度与价格区间
- 2. 投资者心理与市场情绪
- 3. 供需动态
- 4. 价格波动的自我实现性
- 挖掘技术策略的原理
- 分析步骤
- 交易策略实施
- 风险管理
- 技术分析者怎么找市场规律?
- 1. 确定交易策略
- 2. 选择技术分析工具
- 3. 设定入场和退出规则
- 4. 风险管理
- 5. 回测策略
- 6. 调整和优化
怎么判断是短期回撤,还是趋势反转?
图表展示了金融市场中两种不同的情况:短期回撤和趋势反转。
-
短期回撤:左侧的趋势展示了一个总体向上的移动,其中包含了一个临时的下跌或“回撤”,由虚线标示。
这种回撤是短暂的,并不意味着整体趋势方向的改变。
-
趋势反转:右侧显示了一个初始向上的趋势,经历了一个明显的方向改变,标为“反转趋势”。
这种转变表明了一个趋势反转,其中价格运动从上升转为下跌,暗示了市场情绪或基本面的更深刻变化。
怎么判断是短期回撤,还是趋势反转?
-
子解法1:观察价格行为与关键支撑/阻力位的关系
- 之所以用这个子解法,是因为价格对于关键的支撑和阻力位有强烈的心理和技术分析意义。如果价格回撤但未跌破近期关键支撑位,可能仅是短期回撤;若价格跌破重要支撑位,则可能是趋势翻转的信号。
- 例如,如果一个上升趋势中的股票回调至50日移动平均线并在此位反弹,这可能仅是短期回撤;如果跌破了50日移动平均线并持续下行,可能表明趋势翻转。
-
子解法2:分析成交量变化
- 之所以用成交量变化作为子解法,是因为成交量可以确认趋势的强度。在短期回撤期间,成交量通常会减少,表明卖方动能不强;如果趋势翻转,成交量会显著增加,表明新的趋势开始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 例如,若某股票在下跌过程中成交量逐渐缩小,表明下跌动能减弱,可能只是短期回撤;若下跌时成交量大增,可能意味着趋势翻转。
-
子解法3:利用技术指标
- 之所以使用技术指标作为子解法,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关于市场趋势和动能的量化信息。例如,相对强弱指数(RSI)和移动平均收敛散布指标(MACD)可以帮助区分短期回撤和趋势翻转。
- 例如,如果RSI指标显示市场仍在超买或超卖区间但开始出现反弹,可能表明只是短期回撤。如果MACD指标显示死叉发生,尤其是在更高的时间框架上,这可能预示趋势翻转。
-
子解法4:使用图形分析
- 之所以使用图形分析作为子解法,是因为特定的价格模式和图形可以预示市场动态。例如,头肩顶和双顶模式通常与趋势翻转相关,而旗形和三角形等延续模式则暗示着短期回撤。
- 例如,如果在上升趋势后市场形成了一个头肩顶形态并跌破颈线支撑,这是趋势翻转的经典信号;相反,如果市场在上升趋势中形成旗形,然后向上突破,这通常预示着短期回撤后的趋势延续。
-
子解法5:分析均线系统的配置
- 之所以使用均线系统,是因为它可以提供价格趋势和支撑/阻力水平的直观视图。当短期均线(如5日或10日均线)仍位于长期均线(如50日或200日均线)之上时,表明趋势仍然健康。若短期均线跌破长期均线,可能预示趋势即将改变。
- 例如,如果10日均线从上方穿越50日均线并向下,这可能是趋势即将反转的信号。相反,如果是10日均线仅仅向下接近50日均线但未穿越,可能仅表示一次正常的调整或回撤。
市场行为和价格波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市场行为和价格波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涉及成交密度的变化、资金流动性、投资者心理以及供需动态。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市场的趋势和震荡模式。
1. 成交密度与价格区间
- 成交密度变化:成交密度从两个维度观察的重要性:时间和价格区间。
以时间为单位的成交密度反映在特定时间内的交易活跃程度,而以价格区间为单位的成交密度则展示了在特定价格水平上的交易积聚情况。
高成交密度区域表明该价格区间内有强烈的买卖意愿和大量的交易,而低成交密度区域则可能预示着价格的快速移动,因为较少的交易就能推动价格突破。
2. 投资者心理与市场情绪
- 市场分歧: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方向的预期不同造成了市场分歧。
- 当某一价格区间内累积了大量成交量,表明在这一区间内买卖双方均有坚定的立场,这种分歧的存在是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之一。
- 利好与利空消息:市场上的信息流动,如利好或利空消息,会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 如何解读和反应于这些消息,部分基于投资者的主观判断,造成了价格的短期内波动。
3. 供需动态
- 市场供需变化:市场价格的本质反映了供需关系的变化。
- 成交量的增加或减少直接反映了市场供需力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价格。
- 当买方意愿强于卖方时,价格上升;反之,则下降。
- 长期看,市场价格趋势是由基本面因素如公司业绩、经济数据等供需动态的变化所驱动。
4. 价格波动的自我实现性
- 趋势和震荡的形成:趋势的形成往往是自我强化的过程。
- 当市场开始形成某一方向的移动时,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倾向于跟随这一趋势,从而加强了原有的移动方向。
- 震荡或范围交易则发生在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方向缺乏共识时,价格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挖掘技术策略的原理
假设我们正在关注某科技股票XYZ,该股票近期发布了一款创新产品,市场对此反响积极,预期该产品将显著提升公司未来收益。
此消息发布后,股票价格开始波动。
分析步骤
-
基本面分析:首先,对XYZ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分析,包括财务健康状况、行业地位、新产品的市场潜力等。确认利好消息的实质影响以及可能的长期影响。
-
技术分析:
- 观察成交量变化:在消息发布后的几天内,股票的成交量显著增加,表明市场对这一利好消息反应强烈。
- 这时,需要关注成交量的变化是否持续,以确认市场情绪的一致性。
- 均线和趋势线:如果股票价格持续在其长期均线(如200日均线)之上运行,且均线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股票存在长期上升的趋势。
- 同时,使用短期均线(如20日或50日均线)来判断入场和退出时机。
-
心理因素考量:理解市场情绪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在利好消息刚发布时,投资者乐观情绪可能推动价格短期内过快上涨,此时要警惕价格的回调风险。
交易策略实施
- 趋势跟随入场:在确认股票价格确实处于上升趋势后,可以在短期均线上方找到合适的入场点。
- 例如,当价格回调至20日均线且开始反弹时,可以视为入场信号。
- 设定止损与目标价格:根据技术分析和潜在的支撑阻力位设定止损点。
- 同时,根据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情绪,设定合理的目标价格,比如根据估值模型和市场接受度预测的合理价格区间。
风险管理
- 分批进出:为了管理风险,可以采用分批进出的策略,即分几个阶段买入股票,同样,当股票价格达到预定目标或遇到不利情况时,分批卖出。
通过以上步骤,投资者利用对市场行为和价格波动背后深层次原因的理解,结合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实施了一套综合的交易策略。
这种策略考虑了市场供需、投资者心理和风险管理,旨在实现稳健的投资回报。
技术分析者怎么找市场规律?
1. 确定交易策略
假设我们决定采用一个结合趋势跟随和范围交易的策略,以及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
我们的目标是识别明确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进行交易,同时在震荡市场时利用支撑位和阻力位进行交易。
2. 选择技术分析工具
- 趋势跟随:使用50日和20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来确定趋势。当50日SMA位于200日SMA之上时,视为上升趋势;反之,则为下降趋势。
- 范围交易:使用相对强弱指数(RSI)和支撑/阻力水平来识别潜在的买入和卖出点。RSI低于30通常被视为超卖,高于70则被视为超买。
3. 设定入场和退出规则
- 趋势跟随:
- 入场规则:在上升趋势中,当价格回调至50日SMA并反弹时买入;在下降趋势中,当价格反弹至50日SMA并回落时卖空。
- 退出规则:价格跌破50日SMA时平仓买入位置;价格升破50日SMA时平仓卖空位置。
- 范围交易:
- 入场规则:当价格触及支撑位且RSI低于30时买入;当价格触及阻力位且RSI高于70时卖出。
- 退出规则:达到相反的支撑/阻力水平或RSI指示反向信号时退出。
4. 风险管理
- 每笔交易风险不超过账户总资金的2%。
- 使用止损位,通常设置在入场点以下(买入)或以上(卖出)的一定百分比,如1.5%。
5. 回测策略
使用历史数据来回测这个策略,确定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交易软件或编写自己的回测脚本来完成。
关注的指标包括总收益率、胜率、最大回撤等。
6. 调整和优化
根据回测结果调整交易策略的参数,如移动平均线的天数、RSI的超买超卖阈值等。
可能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找到最佳参数组合。
假设我们选择了某只股票进行策略测试,回测时间为过去一年。
通过回测软件或手动计算,我们记录下所有的买入卖出点、每次交易的盈亏情况,以及整个策略的总体表现。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评估策略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注意:任何交易策略都存在风险,过去的表现不代表未来的结果。在实际交易中应该谨慎行事,并准备好应对亏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