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功能:查询,数据库模式创建,数据库数据的插入与修改,数据库完整性、安全性定义等
应用发展:数据库厂家推出各种SQL软件及其接口软件,使得大多数数据库均使用SQL作为共同的数据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
3.1.1 SQL 的产生与发展
SQL的历史
1970年,codd提出关系模型,由于关系代数或者关系太数学了,难以被普通用户接收,于是1973年IBM开展System R的研制工作。
System R以关系模型为基础,但是摒弃了数学语言,以自然语言为方向,诞生了结构化的英语查询语言(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 SEQUEL), 更名为SQL。
1986年,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数据库委员会批准了SQL作为关系 数据库语言的美国标准,并公布SQL的标准文本(SQL-86)。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通过这一标准。
1988年, System R获得ACM“软件系统奖”
SQL标准的进展过程
目前,没有一个数据库系统能够支持SQL标准的所有概念和特性
3.1.2 SQL的特点:
综合统一 、 高度非过程化 、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 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1、综合统一
集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 (DCL)功能于一体。
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定义和修改、删除关系模式,定义和删除视图,插入数据,建立数据库;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更新; 数据库重构和维护 ,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以及事务控制
嵌入式SQL和动态SQL定义
用户数据库投入运行后,可根据需要随时、逐步修改模式,不影响数据库的运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数据操作符统一:增删改查等每种操作都只需一种操作符
2、高度非过程化
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纵语言“面向过程”,必须指定存取路径。 SQL只要提出“做什么”,无须了解存取路径。
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优点:大大减轻用户负担,有利于提高数据独立性。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非关系数据模型采用面向记录的操作方式,操作对象是 一条记录 如,查询所有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姓名,用户必须逐条 把满足条件的学生记录找出(要说明具体处理过程,包含哪条路径, 如何循环等)
SQL采用集合操作方式
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SQL是独立的语言,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用户可以在终端键盘直接 输入SQL命令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SQL是嵌入式语言 SQL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例如C,C++,Java)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
优点:两种情况下,SQL语法结构基本一致,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 方便性
5、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SQL功能极强,完成核心功能只用了9个动词,易于学习
3.1.3 SQL的基本概念
SQL支持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
外模式包括若干视图和部分基本表,模式包括若干基本表; 内模式包括若干存储文件。
基本表
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 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
存储文件
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物理结构对最终用户是隐蔽的。
视图
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是一个虚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