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how 和 v-if 区别
- v-show 通过 CSS display 控制显示和隐藏
- v-if 通过判断组件真实渲染和销毁,而不是显示和隐藏
- 频繁切换显示状态用 v-show,否则用 v-if
v-if
- 当 v-if 与 v-for 一起使用时,v-for 具有比 v-if 更高的优先级,意味着:v-if 将分别重复运行于每个 v-for 循环中,会造成性能问题。所以,不推荐 v-if 和 v-for 同时使用
const compiler = require('vue-template-compiler')
const res = compiler.compile(`<div v-if="true" v-for="i in 3">{{message}}</div>`)
with (this) {
return renderList(3, function(i) {
return true ? createElement('div', [createTextVNode(toString(message))]) : createEmptyVNode()
})
}
v-show
const compiler = require('vue-template-compiler')
const res = compiler.compile(`<p v-show="flag === 'a'">A</p>`)
with (this) {
return createElement(
'p',
{
directives: [
{ name: 'show', rawName: 'v-show', value: flag === 'a', expression: "flag === 'a'" },
],
},
[createTextVNode('A')]
)
}
// v-show 操作的是样式 https://github.com/vuejs/vue/blob/dev/src/platforms/web/runtime/directives/show.js
bind (el: any, { value }: VNodeDirective, vnode: VNodeWithData) {
vnode = locateNode(vnode)
const transition = vnode.data && vnode.data.transition
const originalDisplay = el.__vOriginalDisplay =
el.style.display === 'none' ? '' : el.style.display
if (value && transition) {
vnode.data.show = true
enter(vnode, () => {
el.style.display = originalDisplay
})
} else {
el.style.display = value ? originalDisplay : 'none'
}
}
为何在 v-for 中用 key
- 必须用 key,且不能是 index 和 random
- diff 算法中通过 tag 和 key 来判断,是否是 sameNode
- 减少渲染次数,提升渲染性能
描述 Vue 组件生命周期(父子组件)
- beforeCreate 在初始化事件生命周期之后,数据被观测(observer)之前调用
- created 实例已经创建完成之后被调用
- 可以进行一些数据、资源请求。在这个阶段无法与 DOM 进行交互,如果非想要,可以通过 $nextTick 访问
- beforeMount 在 DOM 挂载之前被调用,相关的 render 函数首次被调用(如果有 template 会转换成 render 函数)
- 在此时也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改,不会触发 updated
- mounted 创建 vm.$el 并替换 el,并在挂载之后调用该钩子
- 可以访问到 DOM 节点,使用 $refs 属性对 DOM 进行操作,也可以像后台发送请求,拿到返回数据
- beforeUpdate 数据更新时调用,发生在虚拟 DOM 重新渲染和和打补丁之前
- 可以在这个钩子中进一步地更改状态,这不会触发附加的重新渲染
- updated 由于数据更改导致虚拟 DOM 重新渲染和打补丁,在这之后会调用该钩子
- 避免在此期间更改状态,可能会导致更新无限循环
- beforeDestroy 实例销毁之前调用
- destroyed Vue 实例销毁后调用,调用后,Vue 实例所有东西都会解绑定,所有事件监听会被移除,所有子实例也会被销毁可以执行一些优化操作,清除定时器,解除绑定事件
注意:除了 beforeCreate 和 created 钩子之外,其他钩子均在服务器端渲染期间不调用
Vue.prototype._init = function (options?: Object) {
// ...
initLifecycle(vm)
initEvents(vm) // 初始化事件相关的属性
initRender(vm) // vm 添加了一些虚拟 dom、slot 等相关的属性和方法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initInjections(vm)
initState(vm) // props、methods、data、watch、computed等数据初始化
initProvide(vm)
callHook(vm, 'created')
}
mounted (渲染完成)执行顺序是先子后父
function patch(oldVnode, vnode, hydrating, removeOnly) {
// 定义收集所有组件的insert hook方法的数组
const insertedVnodeQueue = []
if (isUndef(oldVnode)) {
createElm(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
}
function createElm(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 {
// createChildren会递归创建子组件(递归createElm)
createChildren(vnode, children, insertedVnodeQueue)
if (isDef(data)) {
// 执行所有的create钩子
invokeCreateHooks(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
}
function invokeCreateHooks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
// 把vnode push到insertedVnodeQueue
if (isDef(i.insert)) insertedVnodeQueue.push(vnode)
}
// 调用insert方法把DOM插入到父节点,因为是递归调用,子元素会优先调用insert
insert(parentElm, vnode.elm, refElm)
function invokeInsertHook(vnode, queue, initial) {
// 依次调用insert方法
queue[i].data.hook.insert(queue[i])
}
const componentVNodeHooks = {
// 依次执行 mounted 方法
insert(vnode: MountedComponentVNode) {
callHook(componentInstance, 'mounted')
},
}
$destroy (销毁完成)执行顺序是先子后父
Vue.prototype.$destroy = function() {
callHook(vm, 'beforeDestroy')
// 递归触发子组件销毁钩子函数
vm.__patch__(vm._vnode, null)
callHook(vm, 'destroyed')
}
Vue 组件如何通讯
- 父 -> 子通过 props,子 -> 父通过 $on $emit
- 在父组件中提供数据子组件进行消费 provide、inject
- ref 获取实例的方式调用组件的属性或方法
- 自定义事件 event.$on、event.$off、event.$emit
- vuex 状态管理实现通信
描述组件渲染和更新过程
- 生成 render 函数,其生成一个 vnode,它会 touch 触发 getter 进行收集依赖
- 在模板中哪个被引用了就会将其用 Watcher 观察起来,发生了 setter 也会将其 Watcher 起来
- 如果之前已经被 Watcher 观察起来,发生更新进行重新渲染
双向数据绑定 v-model 的实现原理
v-model本质上是语法糖,v-model 在内部为不同的输入元素使用不同的属性并抛出不同的事件
- text 和 textarea 元素使用 value 属性和 input 事件
- checkbox 和 radio 使用 checked 属性和 change 事件
- select 字段将 value 作为 prop 并将 change 作为事件
const compiler = require('vue-template-compiler')
const res = compiler.compile(`<input v-model="name" type="text" />`)
with (this) {
return createElement('input', {
directives: [{ name: 'model', rawName: 'v-model', value: name, expression: 'name' }],
attrs: { type: 'text' },
domProps: { value: name },
on: {
input: function($event) {
if ($event.target.composing) return
name = $event.target.value
},
},
})
}
对 MVVM 的理解
- Model:代表数据模型,也可以在 Model 中定义数据修改和操作的业务逻辑。我们可以把 Model 称为数据层,因为它仅仅关注数据本身,不关心任何行为
- View:用户操作界面。当 ViewModel 对 Model 进行更新的时候,会通过数据绑定更新到 View
- ViewModel:业务逻辑层,View 需要什么数据,ViewModel 要提供这个数据;View 有某些操作,ViewModel 就要响应这些操作
总结: MVVM模式简化了界面与业务的依赖,解决了数据频繁更新。MVVM 在使用当中,利用双向绑定技术,使得 Model 变化时,ViewModel 会自动更新,而 ViewModel 变化时,View 也会自动变化
computed 和 watch 的区别
computed:
- computed 具有缓存性,computed 的值在 getter 执行后是会缓存的,只有它依赖的属性值改变之后,下一次获取 computed 的值时才会重新调用对应的 getter 来计算
- computed 适用于比较消耗性能的计算场景,可以提高性能
watch:
- 更多的是观察作用,类似于数据监听的回调函数,用于观察 props、$emit 或本组件的值,当数据变化时来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
- 无缓存性,页面重新渲染时值不变化也会执行
computed 和 watch 都支持对象的写法
vm.$watch('obj', {
deep: true, // 深度遍历
immediate: true, // 立即触发
handler: function(val, oldVal) {}, // 执行的函数
})
var vm = new Vue({
data: { a: 1 },
computed: {
aPlus: {
// this.aPlus 时触发
get: function() {
return this.a + 1
},
// this.aPlus = 1 时触发
set: function(v) {
this.a = v - 1
},
},
},
})
为何组件 data 必须是一个函数
- 一个组件被复用多次的话,也就是创建多个实例。本质上,这些实例用的都是同一个构造函数,如果 data 是对象的话(引用数据类型),会影响到所有实例
- 为了组件不同实例 data 不冲突,data 必须是一个函数
自定义 v-model
v-model 可以看成是 value + input 方法的语法糖
- 自定义:自己写 model 属性,里面放上 prop 和 event
<template>
<input type="text" :value="text" @input="$emit('change', $event.target.value)" />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odel: {
prop: 'text',
event: 'change',
},
props: {
text: String,
},
}
</script>
相同逻辑如何抽离
- Vue.mixin ,给组件每个生命周期、函数都混入一些公共逻辑
- mixin 混入的钩子函数会先于组件内的钩子函数执行,并且在遇到同名选项时也会有选择性进行合并
何时使用异步组件
核心就是把组件变成一个函数,依赖 import() 语法,可以实现文件的分割加载
- 加载大组件
- 路由异步加载
何时使用 keep-alive
常用的两个属性:include、exclude,允许组件有条件的进行缓存
两个生命周期:activated、deactivated,用来得知当前组件是否处于活跃状态
- 缓存组件实例,用于保留组件状态或避免重复渲染
- 多个静态 Tab 页的切换时,来优化性能
何时需要使用 beforeDestory
- 解绑自定义事件 event.$off
- 清除定时器
- 解绑自定义的 DOM 事件,如:window、scroll 等
action 和 mutation 有何区别
- action 中可以处理异步,mutation 中不可以
- mutation 做的是原子操作,action 可以整合多个 mutation
vue-router 常用的路由模式
hash 路由
- hash 变化会触发网页跳转,即浏览器的前进、后退
- hash 变化不会刷新页面,SPA 必需的特点
- hash 永远不会提交到 server 端(前端自生自灭)
history 路由
- 用 url 规范的路由,但跳转时不刷新页面
- 需要 server 端配合,可参考:后端配置例子
- pushState 不会触发 hashchange 事件,popstate 事件只会在浏览器某些行为下触发,比如点击后退、前进按钮
vnode 描述一个 DOM 结构
- Vue 中的真实 DOM
<div id="div1" class="container">
<p>vdom</p>
<ul style="font-size: 20px;">
<li>a</li>
</ul>
</div>
- Vue 中的虚拟 DOM
{
tag: 'div',
props: {
className: 'container',
id: 'div1',
},
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dom',
},
{
tag: 'ul',
props: { style: 'font-size: 20px' },
children: [{ tag: 'li', children: 'a' }],
},
],
}
数据响应式原理
核心 API:Object.defineProperty
- 存在一些问题,Vue 3.0 启动 Proxy
- Proxy 可以原生支持监听数组变化
- 但是 Proxy 兼容性不好,且无法 polyfill
问题
- 深度监听,需要递归到底,一次性计算量大
- 无法监听新增属性/删除属性(Vue.set、Vue.delete)
- 不能监听数组变化(重新定义原型,重写 push、pop 等方法)
简单实现 Vue 中的 defineReactive
// 触发更新视图
function updateView() {
console.log('视图更新')
}
// 重新定义数组原型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 创建新对象,原型指向 arrayProto ,再扩展新的方法不会影响原型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forEach(method => {
arrayMethods[method] = function() {
arrayProto[method].call(this, ...arguments) // 原始操作
updateView() // 触发视图更新
}
})
// 重新定义属性,监听起来
function defineReactive(target, key, value) {
observer(value) // 进行监听
// 不可枚举的不用监听
const property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target, key)
if (property && property.configurable === false) return
Object.defineProperty(target, key, {
get() {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if (newValue !== value) {
observer(newValue) // 值修改后进行监听
// value 一直在闭包中,此处设置完之后,再 get 时也是会获取最新的值
value = newValue
updateView() // 触发更新视图
}
},
})
}
// 监测数据的变化
function observer(target) {
// 不是对象或数组(vue 是判断是否是数组、纯粹对象、可扩展对象)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return target
}
// 不要这样写,污染全局的 Array 原型
/* Array.prototype.push = function () {
updateView()
} */
if (Array.isArray(target)) {
target.__proto__ = arrayMethods
}
// 重新定义各个属性(for in 也可以遍历数组)
for (let key in target) {
if (!Object.hasOwnProperty.call(target, key)) return
defineReactive(target, key, target[key])
}
}
const data = {
name: 'zhangsan',
age: 20,
info: {
address: '北京', // 需要深度监听
},
nums: [10, 20, 30],
}
observer(data)
data.name = 'lisi'
data.age = 21
data.info.address = '上海' // 深度监听
// data.x = '100' // 新增属性,监听不到 —— 所以有 Vue.set
// delete data.name // 删除属性,监听不到 —— 所有已 Vue.delete
data.nums.push(4) // 监听数组
diff 算法
diff 算法过程:
- 同级元素进行比较,再比较子节点
- 先判断一方有子节点,一方没有子节点情况(如果新的 children 没有子节点,将旧的子节点移除)
- 之后比较都有子节点的情况(核心 diff),递归比较子节点
正常 diff 两个树的时间复杂度是 O(n^3),但实际情况我们很少会跨级移动 DOM。所以,只有当新旧 children 都为多个子节点时才需要核心的 diff 算法进行同层级比较
- Vue2 核心 diff 算法采用了双端比较的算法,同时从新旧 children 的两端开始比较,借助 key 值找到可复用的节点,再进行相关操作。相比 React 的 diff 算法,同样情况可以减少移动节点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性能损耗
- Vue3 核心 diff 算法采用了最长递增子序列
双端比较算法
- 使用 旧列表 的头一个节点 oldStartNode 与 新列表 的头一个节点 newStartNode 对比
- 使用 旧列表 的最后一个节点 oldEndNode 与 新列表 的最后一个节点 newEndNode 对比
- 使用 旧列表 的头一个节点 oldStartNode 与 新列表 的最后一个节点 newEndNode 对比
- 使用 旧列表 的最后一个节点 oldEndNode 与 新列表 的头一个节点 newStartNode 对比
树 diff 的时间复杂度 O(n^3)
- 对于旧树上的点 E 来说,它要和新树上的所有点比较,复杂度为 O(n)
- 点 E 在新树上没有找到,点 E 会被删除,然后遍历新树上的所有点找到对应点(X)去填空,复杂度增加到 O(n^2)
- 这样的操作会在旧树的每个点进行,最终复杂度为 O(n^3),1000 个节点,要计算 1 亿次,算法不可用
优化时间复杂度到 O(n)
- 只比较同一层级,不跨级比较
- tag 不相同,则直接删掉重建,不再深度比较
- tag 和 key,两者都相同,则认为是相同节点,不再深度比较
简述 diff 算法过程
在 Vue 中,主要是 patch()、patchVnode() 和 updateChildren 这三个方法来实现 Diff 的
- 当 Vue 中的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就会触发 updateCompoent()
- updateComponent() 会调用 patch() 方法,在该方法中进行比较,调用 sameVnode 判断是否为相同节点(判断 key、tag 等静态属性),如果是相同节点的话执行 patchVnode 方法,开始比较节点差异,如果不是相同节点的话,则进行替换操作 patch() 接收新旧虚拟 DOM,即 oldVnode、vnode
- 首先判断 vnode 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删除旧节点
- 如果 vnode 存在,再判断 oldVnode,如果不存在,只需新增整个 vnode 即可
- 如果 vnode 和 oldVnode 都存在,判断两者是不是相同节点,如果是,调用 patchVnode() ,对两个节点进行详细比较
- 如果两者不是相同节点,只需将 vnode 转换为真实 DOM 替换 oldVnode
- patchVnode 同样接收新旧虚拟 DOM,即 oldVnode、vnode
- 首先判断两个虚拟 DOM 是不是全等,即没有任何变动,是的话直接结束函数,否者继续执行
- 其次更新节点的属性,接着判断 vnode.text 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只需更新节点文本即可,否则继续执行
- 判断 vnode 和 oldVnode 是否有孩子节点
- 如果两者都有孩子节点,执行 updateChildren() ,进行比较更新
- 如果 vnode 有孩子,oldVnode 没有,则直接删除所有孩子节点,并将该文本属性设为空
- 如果 oldVnode 有孩子,vnode 没有,则直接删除所有孩子节点
- 如果两者都没有孩子节点,就判断 oldVnode.text 是否有内容,有的话情况内容即可
- updateChildren 接收三个参数:parentElm 父级真实节点、oldCh 为 oldVnode 的孩子节点、newCh 为 Vnode 的孩子节点oldCh 和 newCh 都是一个数组。正常我们想到的方法就是对这两个数组一一比较,时间复杂度为 O(NM)。Vue 中是通过四个指针实现的
- 首先是 oldStartVnode 和 newStartVnode 进行比较(两头比较),如果比较相同的话,就可以执行 patchVnode
- -如果 oldStartVnode 和 newStartVnode 匹配不上的话,接下来就是 oldEndVnode 和 newEndVnode 做比较了(两尾比较)
- 如果两头和两尾比较都不是相同节点的话,就开始交叉比较,首先是 oldStartVnode 和 newEndVnode 做比较(头尾比较)
- 如果 oldStartVnode 和 newEndVnode 匹配不上的话,就 oldEndVnode 和 newStartVnode 进行比较(尾头比较)如果这四种比较方法都匹配不到相同节点,才是用暴力解法,针对 newStartVnode 去遍历 oldCh 中剩余的节点,一一匹配
图片来源:图文并茂地来详细讲讲Vue Diff算法
Vue 为何是异步渲染,$nextTick 何用
- 因为如果不采用异步更新,那么每次更新数据都会对当前组件进行重新渲染。异步渲染(合并 data 修改),再更新视图,可以提高渲染性能
class Watcher {
update() {
if (this.computed) {
// ...
} else if (this.sync) {
// ...
} else {
//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会将watcher放到一个队列中批量更新
queueWatcher(this)
}
}
}
const queue: Array<Watcher> = []
let has: { [key: number]: ?true } = {}
let waiting = false
let flushing = false
// 在派发更新时并不会每次修改都触发watcher的回调
export function queueWatcher(watcher: Watcher) {
const id = watcher.id
// has对象保证同一个watcher只添加一次
if (has[id] == null) {
has[id] = true
if (!flushing) {
queue.push(watcher)
} else {
let i = queue.length - 1
while (i > index && queue[i].id > watcher.id) {
i--
}
queue.splice(i + 1, 0, watcher)
}
// 通过waiting保证nextTick的调用逻辑只有一次
if (!waiting) {
waiting = true
// 调用nextTick方法 批量的进行更新
nextTick(flushSchedulerQueue)
}
}
}
function flushSchedulerQueue () {
// 1.因为父组件的创建过程是先于子的,所以watcher的创建也是先父后子,执行顺序也是先父后子
// 2.用户自定义watcher要优先于渲染watcher执行
// 3.如果一个组件在父组件watcher执行期间被销毁,那么它对应的watcher执行都可以被跳过
queue.sort((a, b) => a.id - b.id) // 由小到大
}
- $nextTick 在 DOM 更新完之后,触发回调,用于获得更新后的 DOM
- $nextTick 方法主要是使用了 宏任务 和 微任务,定义一个异步方法,多次调用 nextTick 会将方法存入队列中,通过这个异步方法清空当前队列
Vue 2.4 之前都是使用微任务,但是微任务的优先级过高,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比事件冒泡更快的情况,但如果都是用宏任务,有可能会出现渲染的性能问题
新版,默认使用微任务,但在特殊情况下会使用宏任务,比如:v-on
- 对于实现宏任务,会先判断是否能用 setImmediate,不能的话降级为 MessageChannel ,以上都不行的话就是用 setTimeout
if (typeof setImmediate !== 'undefined' && isNative(setImmediate)) {
macroTimerFunc = () => {
setImmediate(flushCallbacks)
}
} else if (
typeof MessageChannel !== 'undefined' &&
(isNative(MessageChannel) ||
// PhantomJS
MessageChannel.toString() === '[object MessageChannelConstructor]')
) {
const channel = new MessageChannel()
const port = channel.port2
channel.port1.onmessage = flushCallbacks
macroTimerFunc = () => {
port.postMessage(1)
}
} else {
macroTimerFunc = () => {
setTimeout(flushCallbacks, 0)
}
}
Vue 常见性能优化方式
- 合理使用 v-show 和 v-if
- 合理使用 computed
- v-for 时加 key(Vue 会进行复用),以及避免和 v-if 同时使用
- 自定义事件、DOM 事件及时销毁
- 合理使用异步组件、路由懒加载
- 合理使用 keep-alive(SPA 页面)
- data 层级不要太深,不要讲所有数据都放在 data 中(会增加 getter 和 setter,收集对应 watcher)
- 使用 vue-loader 在开发环境做模板编译(预编译)
- webpack 层面的优化
- 前端通用的性能优化,如图片懒加载、防抖、节流
- 使用 SSR
释义参数 vue-template-compiler
render 中的参数释义
_c = createElement
function installRenderHelpers(target) {
target._o = markOnce
target._n = toNumber
target._s = toString
target._l = renderList
target._t = renderSlot
target._q = looseEqual
target._i = looseIndexOf
target._m = renderStatic
target._f = resolveFilter
target._k = checkKeyCodes
target._b = bindObjectProps
target._v = createTextVNode
target._e = createEmptyVNode
target._u = resolveScopedSlots
target._g = bindObjectListeners
target._d = bindDynamicKeys
target._p = prependModifi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