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要创建的具体类型必须在运行时才能确定,此时需要使用new来实现动态创建;
另外还有一种:当需要一次性创建多个对象,但到底是几个无法在写代码时知道,需要在运行时动态创建,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动态创建。此时我们可以使用vector,这样可动态扩大容量,自动管理内存申请和释放的容器,也可以使用原始的new[ ]操作。
boost::scoped_array就是用于封装new[ ]操作,来实现自动释放一组对象,这是std::auto_ptr和boost::scoped_ptr所做不到的,比如:
boost::scoped_ptr<int> sp (new int[100]);
这行代码可以通过编译,但最后自动释放时,至少会出现99个 sizeof(int)的内存泄漏,scoped_ptr在释放时使用的是 “delete” 操作,而非此时希望的 “delete[ ]”
【危险】:慎用智能指针,管理C风格申请的内存
既然提到 new/delete 及 new[ ]/delete[ ] ,那就非常有必要提一下C风格的动态内存分配:malloc()/free()。不能使用auto_ptr或scope_ptr等接管由malloc()分配得到的内存,因为释放时使用的是“delete”操作而非“free()”。
boost::scoped_array用来管理new[ ]操作创建的内存(通常称为动态数组):
//管理一个含7个元素的整数数组
boost::scoped_array <int> a(new int [7]);
既然是数组,当然需要支持通过[ ]操作符加下标来访问指定的元素(而不是“->”):
a[1] = 10;
a[3] = a[1] + 2;
当作用域结束,scoped_array的对象自动释放,于是在析构时自动调用delete[ ]处理之前托管的内存,面前我们人工调用。
除此之外,scoped_array真的没做什么了,裸数组下标越界时会发生灾难,scoped_array也一样,它也不替我们检查数组有多大,本次访问是否越界等,以保障性能:
a[7] = 0; //越界了,但scoped_array不管
和scoped_ptr一样,scoped_array也废掉了地址偏移计算:
*(a + 3) = *(a + 1) +2;//错,不支持地址偏移计算
scoped_array原汁原味在保留了裸数组就是一块内存的开始设定,下面测试使用C语言的memset()函数,通过它直接将一块内存的每一个字节设置成指定的值:
void test()
{
boost::scoped_array <int> a(new int [7]);
a[0] = 11;
memset(&a[1], 0xA, 6 * sizeof(int));
cout << a[1] << endl;
boost::format fmt("% x\t");
for(int i = 0; i < 7; ++i)
{
cout << fmt % a[i];
}
}
我们先用体面的方式,即下标访问,将第一个元素赋值为11,接着通过“&a[1]”取得数组第二个元素的地址,将之后6 * sizeof(int)个字节全部填充为10(十六进制0xA),并以某种格式打印出来。
boost::scoped_array同样提供“reset(T *p = 0)”操作,其作用释放原有裸素组并拥有新的裸数组(p的声明虽然是指针形式,但那是因为作为函数入参,数组发生了“褪化”)。
scoped_ptr未被引入C++新标准,更多时候,我们使用功能更强但性能略差的std::vector,或者使用模拟静态数组的std::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