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linux内核tcp/ip协议代码

一、linux内核tcp/ip协议源码有哪些?

Linux内核中实现TCP/IP协议栈的源代码主要位于内核源码树的`net/ipv4`和`net/ipv6`目录下,针对IPv4和IPv6协议。不单是TCP/IP协议,还包含了UDP以及其他相关的网络层协议实现。
这里是一些与TCP/IP协议栈相关的关键源码文件和目录:
1. net/ipv4/
   - tcp_ipv4.c - IPv4的TCP实现。
   - ip_input.c - IPv4网络层的数据包接收。
   - ip_output.c - 处理IPv4数据包的输出。
   - tcp_input.c - 处理TCP协议的数据接收。
   - tcp_output.c - 处理TCP协议的数据发送。
   - tcp_timer.c - TCP重传定时器及其他定时操作。
   - tcp_cong.c - TCP拥塞控制算法。
2. net/ipv6/
   - tcp_ipv6.c - 为IPv6提供TCP支持。
   - ip6_input.c - IPv6数据接收。
   - ip6_output.c - IPv6数据发送。
3. include/net/
   - 不同网络层协议的头文件,如`tcp.h`, ipv6.h, ip.h等。
4. net/core/
   - 网络核心功能代码,如`sock.c` (套接字层面的实现),`dev.c`(网络设备接口层面的实现)等。
这些文件包含了网络协议的各种方面,从数据包的创建和解析到路由决策,从套接字接口管理到协议特定的状态机和数据结构管理等。
注意,虽然TCP/IP是一个模块化设计的协议栈,内核中的实现通常是紧密集成的,并且不是作为可以随意卸载和重新加载的独立模块。它们是内核构建过程中编入内核的一部分,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编译成加载模块(例如,某些可选的网络协议或功能)。这意味着一般不可能动态地(在运行时)卸载整个TCP/IP网络栈,因为它是内核的基础组件。如果需要升级或修改TCP/IP相关代码,通常需要重新编译内核。

二、dev.c(网络设备接口层面的实现)包括什么?

dev.c 文件通常位于 Linux 内核的 net/core/ 目录中,是内核网络子系统的核心部分。这个文件(以及与之关联的其他文件)包含了网络设备接口的基本实现和管理层面的代码,它为一系列网络操作提供了基本功能。以下是 dev.c 及其相关文件通常包括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设备注册和注销:
   - 提供函数注册和注销网络设备(网卡),例如`register_netdev()`和`unregister_netdev()`。
2. 网络设备初始化和配置:
   - 包括初始化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的参数等。
3. 接收和发送数据包:
   - 对于接收的数据包处理,比如`netif_receive_skb()`函数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并将其传递给上层网络协议栈。
   - 对于发送数据包的功能,如`dev_queue_xmit()`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4. 网络设备控制和状态管理:
   - 控制设备的上线和下线状态,比如`netif_start_queue()`和`netif_stop_queue()`用于开启和停止网络设备的队列。
5. 络接口:
   - 提供用户空间与内核交互的接口,比如通过ioctl或者sysfs来获取和设置网络设备的信息。
6. 队列管理:
   - 管理网络设备的传输队列,以及负载均衡等功能。
7. 网络设备驱动接口:
   - 提供了一系列标准的接口,供网络设备驱动调用,以完成特定的网络操作。
8. 统计信息:
   - 收集和报告网络接口的统计信息,如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数、错误数等。
dev.c 和其相关的一些其他文件一起构成了内核网络设备接口的框架,为上层的网络协议栈提供数据的传输,以及为下层的设备驱动提供标准化的调用接口。通过这种方式,Linux内核能以统一的方法处理各种各样的网络硬件,并将其整合进复杂的网络协议栈中。

三、sock.c (套接字层面的实现)包括什么?

sock.c 是 Linux 内核源码中的一个文件,它包含了套接字层(socket layer)的核心实现代码。套接字是网络通信的一个基础抽象概念,它为应用层提供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接口。在 Linux 内核中,套接字层处理网络通信中与套接字相关的各种操作和管理任务。
sock.c 文件及其关联的其他文件通常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套接字接口函数:这些函数实现了套接字系统调用的内核部分,例如 socket、`bind`、`listen`、`accept`、`connect`、`send`、`recv` 等。这些接口是应用程序与网络协议栈之间交互的核心。
2. 套接字控制操作:包括各种设置和检索套接字选项的功能,如 setsockopt 和 getsockopt,这允许应用程序对套接字行为进行精细控制。
3. 缓冲管理:包括数据发送和接收时使用的发送缓冲区(send buffer)和接收缓冲区(receive buffer)的管理代码。这些缓冲区对于套接字的性能至关重要。
4. 状态管理:管理套接字的状态,如创建、连接、监听、关闭等。每个套接字都有一个状态,表示其在通信过程中的当前阶段。
5. 事件处理:包括针对网络事件(如数据到达、连接建立等)的回调机制及其调度逻辑。
6. 套接字安全和权限:确定哪些进程可以对特定套接字执行操作,执行访问控制检查。
7. 系统层接口:套接字层与网络协议栈其他部分(如传输层的 TCP 或 UDP)的接口代码和机制。
8. 错误处理:处理网络通信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错误,包括超时、中断、协议错误等。
9. 引用计数和资源管理:确保套接字在使用时不会被意外释放,并在不再使用时正确地释放资源。
10. 协议无关功能:提供了一个通用套接字层面的接口,可以支持不同的网络协议族,如 AF_INET(IPv4)、AF_INET6(IPv6)、AF_UNIX(本地UNIX域套接字)等。
sock.c 文件是套接字处理功能的低层实现,它与网络协议栈的其他部分紧密协作,为用户空间提供通用且高效的网络通信机制。开发人员通常不直接与这部分代码交云,而是通过高层的系统调用和库函数(如 POSIX 套接字 API)进行交互。

四、tcp_ipv4.c包括什么?

tcp_ipv4.c 是 Linux 内核网络栈的一部分,它包含了针对 IPv4 的 TCP 协议实现的关键函数和结构。这个文件中定义的功能主要负责TCP 与IPv4层的交互,包括建立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处理状态转移、以及与IPv4地址相关的处理过程。
这里是在 tcp_ipv4.c 文件中可能会找到的一些主要内容:
1. TCP 套接字选项的处理。
2. 发起和接受TCP连接的函数。
3. 用于处理传出和传入TCP段的函数。
4. 实现TCP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三次握手。
5. TCP连接的拆除过程,例如四次挥手。
6. 与IPv4地址相关的TCP例程,例如处理源和目标地址。
7. 将TCP段传递给上层网络协议栈(如传递给应用层)。
8. TCP头部的构造和解析。
9. 发送TCP段时的IP层包装处理。
10. TCP错误处理,对网络异常进行响应。
11. Offloading 功能,可以将一些处理传递给兼容的网络硬件。
此外,还包括一些路由选择、套接字状态跟踪、度量统计和日志等方面的代码。`tcp_ipv4.c` 与 tcp.c, tcp_input.c, tcp_output.c, tcp_timer.c 等其他文件紧密协作,共同构成了 Linux 内核的 TCP 协议实现,`tcp_ipv4.c` 主要处理与 IPv4 协议栈交互的部分。
要了解 tcp_ipv4.c 文件中的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阅 Linux 内核的源代码。内核代码版本迭代比较快,不同的 Linux 版本可能细节有所不同。如果对特定版本的实现感兴趣,应该参阅那个版本的内核代码。

五、ip_input.c 包括什么?

在Linux内核中,`ip_input.c` 是处理IPv4网络层接收数据包的关键部分。在这个文件中实现的代码主要负责以下任务:
1. 数据包接收处理:定义了处理接收到的IPv4数据包的函数,包括对数据包的初始检查,例如验证IPv4报头和校验和等。
2. 数据包解封装:当网络接口层收到数据包后,`ip_input.c` 中的代码将对其进行解封装,移除数据链路层的头部信息,将包传递给IP层。
3. 路由决策:根据IP报头中的目的地址,决定该如何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包。如果是发往本机的数据包,将按照相应的逻辑进行处理。如果是路由器模式下收到的转发数据包,则需要根据路由表决定如何转发。
4. 分片处理: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被分割成多个片段,`ip_input.c` 包含组装这些片段以重建原始数据包的逻辑。
5. 协议分发:一旦完成了基本的处理和验证,将根据数据包中的协议字段(如TCP、UDP或ICMP)将数据包分发到相应的协议处理函数。
6. 错误处理:在数据包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例如数据包损坏或路由问题),则需要进行错误处理。这可能包括发送ICMP错误消息给数据包发送者。
7. 性能监控和统计:收集和更新各种网络性能和使用情况统计数据。
ip_input.c 的代码复杂,涉及多个网络层面的处理逻辑和安全检查,以确保网络协议正常运转,同时对恶意数据包或不当的网络流量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使得Linux的TCP/IP栈既高效又可靠,非常适合用于构建需要处理大量网络数据的设备和服务。

六、解读ip_output.c

内核中的 ip_output.c 是用于处理 IPv4 数据包输出的一部分。这个文件通常包含了 IPv4 数据包的发送逻辑,路由选择,分片处理,选项处理以及校验和的计算等。在 Linux 网络堆栈中,`ip_output.c` 是 IP 层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紧跟在传输层之后(比如 TCP 或 UDP),负责把传输层构建好的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在其他系统中,该文件可能存在细微差别,但通常都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决策:确定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应该如何发送出去(例如,是直接发送,还是需要通过一个网关)。
2. 数据包处理:为数据包添加 IP 头部信息,包括源 IP、目的 IP、生存时间(TTL)等。
3. 分片处理:如果数据包的大小超过了网络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MTU),则需要将数据包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分片以确保它们可以通过网络。
4. 选项处理:处理 IP 头部中的选项字段(如果有的话),这可能包括路由、时间戳等选项。
5. 校验和计算:为 IP 头部计算一个校验和,这是为了确保在传输过程中 IP 头部没有发生损坏。
6. 队列与发送:将数据包加入到适当的发送队列,并触发底层网络接口的发送机制。
ip_output.c 文件中通常包含多个函数,如 ip_output、`ip_finish_output`、`ip_fragment` 等,每个函数都负责处理数据包发送过程中的不同步骤。它们是内核网络堆栈的重要组件,确保 IP 数据能够正确、高效地发送到目的地。
最终发送的数据包会通过网络设备驱动程序传递到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然后传输到本地网络或互联网上。
请注意,上述描述是高层次的,实际上在 Linux 内核的不同版本之间,具体的实现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进行内核开发或调试时,最好查看特定版本的内核源代码来获取精确信息。

七、解读 tcp_input.c

tcp_input.c 文件是 Linux 内核 TCP/IP 协议栈的一部分,其主要负责处理接收到的 TCP 数据包(即输入数据)。当数据在 TCP 连接上从网络接收时,它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这些步骤是通过这个文件中定义的函数来实现的。由于代码复杂且有很多,这里将简要概述主要流程和关键部分:
1. 数据包接收处理入口: 当网络层接收到一个 TCP 数据包后,内核将调用 tcp_input.c 中定义的顶级函数来进一步处理。例如,`tcp_v4_do_rcv()` 和 tcp_v6_do_rcv() 分别用于处理 IPv4 和 IPv6 的 TCP 数据包。
2. 首部解析: TCP 数据包的首部包含协议状态信息,如序列号、确认序列号、控制标志(如 SYN、ACK、FIN 等)、窗口大小等。这部分数据需要被解析和校验以确定后续的动作。
3. 状态机: TCP 协议是基于状态的协议,它具有不同的状态(例如 LISTEN、SYN_SENT、ESTABLISHED 等),代表连接的不同阶段。`tcp_input.c` 中包含一个状态机,用于根据当前状态和接收到的数据包类型来更新连接状态,并执行相应的动作。
4. 序列号校验: TCP 通过序列号保证数据的顺序和一致性。收到的数据包必须通过序列号校验,以确保其属于当前期望接收的数据流。
5. 窗口管理: TCP 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控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速率。`tcp_input.c` 文件包含处理窗口更新和流量控制的逻辑。
6. 数据包处理: 对有效的 TCP 数据段,内核需处理其中的数据并将其交付给上层的应用程序。这可能涉及将数据从内核空间复制到用户空间。
7. 确认发送: 正确接收到数据后,TCP 通常会发送一个确认(ACK)来通知发送方数据已被成功接收。
8. 拥塞控制: TCP 进行拥塞控制以避免网络过载。`tcp_input.c` 文件中包含当数据包丢失或延迟时触发拥塞控制算法的逻辑。
9. 关闭处理: 当TCP连接正在关闭时(例如,接收到 FIN 标志),`tcp_input.c` 中的代码负责管理连接释放的各个阶段。
tcp_input.c 是 Linux TCP/IP 协议实现中非常核心的部分。内核开发者和维护者需要对 TCP 协议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这部分代码的编写和维护,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性能优化、安全性、以及与其他内核模块(如网络设备驱动、协议栈其他部分)的交互。普通用户或开发者很少需要直接与这些代码交互,通常他们会使用更高层的抽象如套接字 API 来建立和管理 TCP 连接。

八、解释 tcp_output.c

tcp_output.c 是 Linux 内核源码中的一个文件,它实现了 TCP(传输控制协议)在发送数据方面的逻辑。TCP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广泛用于互联网数据传输。
在 TCP/IP 协议栈中,`tcp_output.c` 负责以下功能:
1. 数据包的构建:当应用程序要发送数据时,它通常会调用一个如 write() 或 send() 的系统调用,最终这个调用会传到 TCP 层。`tcp_output.c` 的代码负责根据 TCP 协议的规范来构建 TCP 数据包(段)。这包括添加 TCP 头部,设置正确的序列号,确认号,窗口大小,以及其他控制信息。
2. 拥塞控制:TCP 协议必须避免网络过载,它通过拥塞控制算法来调整发包的速率。`tcp_output.c` 会处理这些算法,比如慢启动(slow start)、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快重传(fast retransmit)和快恢复(fast recovery)。
3. 流量控制:防止发送方过快发送数据从而淹没接收方。TCP 使用窗口机制通过将接收窗口大小放在头部信息中传递给发送端来控制发送速率。
4. 数据的发送:当数据段准备好之后,`tcp_output.c` 代码负责将它们排队发送出去,并通过网络接口层传递到下一跳。
5. 定时器管理:TCP 使用不同类型的定时器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重传定时器,它会在数据包丢失时触发重发。`tcp_output.c` 处理这些定时器的设置和响应。
6. 重传逻辑:如果某个数据段没有在预期时间内收到确认(ACK),`tcp_output.c` 将执行重传,重发未被确认的数据。
7. 状态管理:TCP 使用一组状态(如 SYN_SENT, ESTABLISHED 等)来追踪连接的阶段。`tcp_output.c` 根据当前的状态来决定如何处理待发送的数据。
tcp_output.c 中处理的任务是复杂且务必可靠的。它涉及到大量的错误处理和边缘情况的管理,因为网络环境经常是不可预测和有敌意的。开发和维护这样的代码需要深厚的网络原理知识,对协议细节的了解,以及为预料之外的网络状况准备周全的能力。

九、分析tcp_timer.c

在Linux内核中,`tcp_timer.c`文件负责管理TCP层面的各种计时器。TCP协议使用计时器来实现各种控制机制,如超时重传、持续计时器、保活计时器等。
下面对TCP中使用的几种主要计时器进行简要分析:
1. 重传计时器 (Retransmission Timer)
   - 当TCP发送一个段之后,它会启动一个计时器等待确认接收(ACK)的到来。如果在计时器超时前没有收到确认,TCP将重传丢失的数据段。这是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的重要机制。
2. 持续计时器 (Persistence Timer)
   - TCP使用窗口更新段来通知对方当前有多少可用缓冲区空间。如果对端的窗口大小变为0,发送方就会启动持续计时器,定期地发送窗口探测数据段,以便获得新的窗口大小更新。
3. 保活计时器 (Keepalive Timer)
   - 如果在一个连接上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数据交换,TCP可以发送一个保活探测数据段,以确保对端仍然可达。如果在发送了几个保活探测之后仍然没有收到响应,连接会被认定为已经丢失,并且被关闭。
4. TIME-WAIT状态的计时器
   - 这个状态是TCP连接关闭流程的一部分,确保连接可以可靠地关闭,并且可以让迟来的旧数据包在网络中消失。TIM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通常是最大报文生存时间的两倍(2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
5. 延迟确认计时器 (Delayed ACK Timer)
   - TCP并不总是立即发送一个确认,而是可能会延迟发送以期待能够将确认与数据一起发送或者对多个收到的数据段进行一次确认,以减少网络中的报文数。
在`tcp_timer.c`文件中,以上提到的每种计时器的操作都有对应的函数实现。这些函数通常会做以下工作:
- 管理计时器的启动和停止。
- 实现计时器超时时的回调函数。
- 更新与计时器相关联的TCP连接状态。
例如,重传计时器的超时回调将触发丢失数据段的重传,并可能调整重传时间间隔(根据Exponential Backoff算法)。保活计时器的超时回调则有可能导致连接的断开。
查看和分析这些源代码需要一定的内核编程知识。如果想深入学习这部分代码,建议先阅读相关的TCP RFC文档以理解协议的设计,然后再查看相关源代码以了解如何在一个操作系统级别上实现这些机制。同时,熟悉内核编程和调试工具也是非常必要的。 

十、tcp_cong.c实现了什么?

文件 tcp_cong.c 在Linux内核中负责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拥塞控制算法是TCP/IP协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可以帮助网络在出现拥塞时维持稳定,并最大化网络的吞吐量。Linux内核支持多种拥塞控制算法,并允许用户在不同的算法之间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截至到知识更新截止日期(2023年),Linux内核中`tcp_cong.c`及其相关文件实现了多种拥塞控制算法,包括但不限于:
1. Cubic - 默认算法,基于立方函数的拥塞窗口增长策略,特别适用于高带宽和高延迟的网络(即所谓的长肥管道)。
2. Reno - TCP Reno算法通过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四个主要阶段来调节窗口大小,Reno在检测到丢包时会减少其窗口大小。
3. Bic - TCP Bic算法是Cubic的前身之一,使用二分搜索策略快速找到网络的最大容量,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
4. HighSpeed - 为高速网络设计的TCP拥塞控制算法,会根据网络状况调整窗口大小。
5. Hybla - 优化延迟敏感应用的算法,尝试消除卫星链接中高延迟对TCP性能的不利影响。
6. HTCP (Hamilton TCP) - 针对数据中心类型环境优化的算法,能够在多种网络条件下良好运作。
7. Westwood + - 根据带宽估算调整窗口大小,以达到更好的带宽利用率,特别适用于无线网络。
8. Illinois - 一种动态调整最大窗口增长和减少速率的算法,旨在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对网络分布性的适应能力。
9. Scalable - 一个高速网络的算法,旨在规避Reno在大容量管道中面临的问题。
10. Vegas - 通过精确计算往返时间(RTT)来监控网络拥塞的算法。
11. Yeah - 结合了Vegas和Reno的特性,且引入了自适应性,可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
12. DCTCP (Data Center TCP) - 专为数据中心网络设计,减少缓冲区膨胀和网络延迟。
这些算法通过Linux内核的TCP拥塞控制框架实现,该框架提供了一套拥塞控制接口,使得拥塞控制算法可以作为模块化组件来实现和扩展。这些模块可以在运行时通过sysctl工具来配置,或使用内核模块参数在系统启动时进行设置。比如,要设置默认拥塞控制算法为Cubic,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sysctl -w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cubic

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内核启动参数加入适当的选项来直接设置默认的拥塞控制算法。请注意具体实现细节可能在不同的内核版本中有细微的变化。

十一、解析- tcp_ipv6.c 

解析文件 tcp_ipv6.c 意味着我们要理解这个文件在Linux内核中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为IPv6提供TCP协议支持的。
tcp_ipv6.c 是Linux内核中用来处理IPv6网络中TCP通信的源代码文件。它包含了用于IPv6的TCP实现所需的函数和数据结构,它与对应的IPv4实现(例如 tcp_ipv4.c)相似,但是专门处理IPv6地址和协议特有的事项。
这个文件中的代码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
1. Socket Layer Integration: 将TCP协议接入到内核的套接字层。这样应用程序在使用套接字API的时候,可以创建、配置和控制基于IPv6的TCP套接字。
2. Connection Handling: 处理TCP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这包括了三次握手过程、连接的状态管理以及四次挥手关闭连接的过程。
3. Packet Processing: 接收和发送数据包。这个文件中的函数会处理数据包接收的细节,如序列号的验证,以及发起数据包的发送。
4. IPv6-Specific Features: IPv6具有一些IPv4所没有的特性,例如内置的IPsec支持、更大的地址空间、无需NAT、以及地址自动配置等。`tcp_ipv6.c` 中会处理这些特定的特性以确保TCP协议可以在IPv6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
5. API Functions: 提供了一组函数API,供其他内核模块调用以执行特定的操作,比如发送ACKs,处理状态转换等。
当解析这个文件时,会发现不同的函数定义,这些函数协同工作以完成上述任务。每个函数都具有一定的角色和责任范围,例如某些函数负责解析收到的TCP数据包,有的负责初始化新的TCP连接,还有一些负责终止TCP连接。
由于Linux内核源码是开源的,通常可以在kernel.org上找到其最新版本的源代码。如果希望深入了解`tcp_ipv6.c`中的具体实现,可以下载相应版本的Linux源代码并查看该文件。为了完全理解其操作,还需要良好的网络协议知识,包括TCP/IP模型的运作和IPv6的特性,以及Linux内核编程的经验,因为内核代码通常涉及到底层编程和各种内核数据结构与API。 

十二、解析- ip6_input.c

ip6_input.c 文件负责处理接收到的 IPv6 数据包。这个文件是 Linux 内核网络子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职责涉及接收路径中与 IPv6 相关的数据处理,从最低层的网络硬件接收数据包,一直到网络层为上层协议(如 TCP 或 UDP)处理数据。这个过程包括验证数据包的完整性、正确性、执行路由决策、处理 IP 头选项等。
在文件 ip6_input.c 中,会找到涉及数据包接收的函数和流程,例如:
- 函数处理网络设备接收队列中的数据包。
- 检查数据包的 IP 头,包括版本号,有效载荷长度,下一头部(协议类型)等。
- 验证数据包头部的 Hop Limit字段,确保数据包没有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 验证IPv6地址是否有效,包括目的地址检查,以确定数据包是发给本机(单播)、广播、多播,还是应当被丢弃。
- 如果数据包设置有相应的选项,需要对IP选项进行处理(例如:Routing Headers, Fragmentation Headers等)。
- 根据数据包的下一头部字段(Next Header)确定应交给哪个上层协议处理,比如TCP或UDP,还可能是ICMPv6。
- 将数据传递给相应处理协议的函数进行进一步处理。
该文件会涉及到网络协议栈中相对底层的处理,给稍微高层一些的协议如 TCP 或 UDP 提供服务。对于这部分代码的深入理解通常要求有一定的网络编程和协议栈内部工作原理的知识。
请注意,Linux 内核版本的更新可能带来源代码的改动。为了准确分析和理解 ip6_input.c 中的源码,建议下载相应版本的 Linux 内核源码,并结合网络编程的知识进行学习。
如果有兴趣阅读 ip6_input.c 的具体代码,可以从 Linux 内核的官方 Git 仓库中获取到,地址是 https://git.kernel.org/ 。简单的方式是通过网页直接访问仓库并浏览或下载感兴趣的文件。

十三、解析 ip6_output.c

在Linux内核中,处理IPv6数据包发送的核心代码位于 ip6_output.c 文件中。这部分代码负责组装IPv6数据包并将其发送到正确的网络接口。让我们简要看一下这个过程的几个关键步骤:
1. 初始化和路由选择:当一个IPv6数据包准备好发送时,首先需要确定传输的目的地址,并基于这个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路由路径。
2. 数据包构造:数据包需要被构造成IPv6的格式,这包括添加IPv6首部,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扩展首部(比如,目的地选项、路由、分段)。
3. 分段处理:IPv6标准不支持网络层分段,所以如果数据包大于最大传输单元(MTU),必须由发送主机进行分段处理。
4. 邻居发现:IPv6使用邻居发现协议(NDP)来发现和确认同一个链接上的其他系统的MAC地址。发送之前,系统需要确定下一跳的链路层地址。
5. 数据包发送:构造好的数据包交由网络驱动程序处理,最终通过适当的网络接口发送出去。
在Linux内核中,发送过程大致如下:
- ip6_output.c 中的 ip6_output 或 ip6_finish_output 函数是发送过程的主入口点。
- 数据包通过在IPv6协议栈中的各层逐渐下移,进行必要的处理。
- 包裹(SKBs, socket buffer 结构)逐层通过协议栈,并最终到达链路层。
- 在链路层,数据包根据找到的邻居信息转换成帧,并通过网络接口控制器发送出去。
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流程描述。实际发送过程中涉及多个子系统,比如内核路由子系统、Socket缓冲管理、错误处理等多个环节。此外,内核中还包括了对于多种网络设施的支持,比如网络命名空间,以及用于调试和监视的各种系统。为了完全理解整个过程,需要具有较深的网络编程和内核开发知识。

十四、tcp.h有什么?

tcp.h 是 Linux 内核源码中网络子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位于 include/net/ 目录下。这个文件定义了与 TCP (传输控制协议) 相关的数据结构、宏定义、函数原型等。
TCP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中的两个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tcp.h` 文件包含了支持这种协议必要的内核级别的实现细节。
在 tcp.h 文件中,可能会找到如下内容:
1. TCP 状态定义(如 TCP_ESTABLISHED, TCP_SYN_SENT 等)。
2. TCP 控制块(`struct tcp_sock`)的定义,该结构保存了一个 TCP 连接的所有状态信息。
3. TCP 选项和标志的定义。
4. 函数原型,用于管理和操纵 TCP 协议,如接收和发送函数、状态转换函数和其他实用程序函数。
5. 定义窗口控制、拥塞控制和重传策略相关的配置和参数。
由于该文件是 Linux 内核的一部分,它包含的定义和声明是针对内核代码本身的,而不是直接用于应用程序开发。开发人员通常会通过标准的 POSIX sockets API(在用户空间)与 TCP/IP 协议交互,而不会直接与这些内核头文件互动。
要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建议直接查看使用的 Linux 分发版的内核源码中的 tcp.h 文件内容,因为不同版本的 Linux 内核中,文件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十五、ip.h有什么?

ip.h 文件是 Linux 内核源码的一部分,它位于 include/net/ 目录下。这个头文件与 IP(互联网协议)相关,主要定义了与 IPv4 协议相关的数据结构、常量、宏和函数原型。IPv4 是一个网络层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对数据包进行寻址和路由。
在 ip.h 文件中,可能会包含以下内容:
1. IPv4 头部结构:定义了 IPv4 数据包头部的格式,通常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偏移量、生存时间(TTL)、协议和头部校验和等字段。

struct iphdr {
#if defined(__LITTLE_ENDIAN_BITFIELD)
    __u8    ihl:4,
        version:4;
#elif defined (__BIG_ENDIAN_BITFIELD)
    __u8    version:4,
         ihl:4;
#else
#error    "Please fix <asm/byteorder.h>"
#endif
    __u8    tos;
    __be16    tot_len;
    __be16    id;
    __be16    frag_off;
    __u8    ttl;
    __u8    protocol;
    __sum16    check;
    __be32    saddr;
    __be32    daddr;
    /*The options start here. */
};

2. 宏定义和常数:包含了与 IPv4 协议相关的一些宏定义,如版本号、头部长度的最小值等。
3. IP 选项相关的定义:对于需要处理的 IP 选项,可能会有相应的定义和数据结构的声明。
4. 函数原型:内核代码中用于处理 IP 层功能的函数,如路由选择、分片处理、IP 校验和计算、发送和接收 IP 数据包等。
和 tcp.h 一样,`ip.h` 里面的内容主要为内核网络栈实现细节,一般情况下,用户空间程序不会直接包含和使用这个文件。用户空间的网络程序倾向于使用 socket API 进行网络通信。
要了解`ip.h`中具体的定义和声明,查看所使用的 Linux 发行版的内核源码是最直接的方法。不同的内核版本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如果有内核开发的需求,应当确保参考与目前正在使用或开发的内核版本相匹配的`ip.h`文件。

十六、ipv6.h有什么?

在 Linux 内核源码中,`ipv6.h` 是包含 IPv6 相关定义的头文件,位于 include/net/ 目录下。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一种网络层协议,为互联网上的设备提供地址和路由能力,是 IPv4 的后继者,解决了 IPv4 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并引入了许多新特性和改进。
在 ipv6.h 文件中,可能会找到以下内容:
1. IPv6 地址结构(`struct in6_addr`),用于存储 IPv6 地址。
2. 与 IPv6 地址操作有关的宏、常量和函数原型,包括地址检查(如判断地址的类型和范围)、地址比较等。
3. IPv6 头部定义(`struct ipv6hdr`),这代表了 IPv6 数据包的标准头部格式。
4. IPv6 路由和邻居发现(Neighbor Discovery)相关的定义,如邻居表和路由表数据结构。
5. IPv6 相关的 socket 选项定义(用于 setsockopt 和 getsockopt 函数)。
6. 用于处理 IPv6 扩展头和选项的数据结构和功能函数。
7. 定义了与 IPv6 流量控制、QoS(服务质量)以及其他网络层策略相关参数和结构。
8. IPv6 特有功能的定义和实现,比如支持 IPv6 的 ICMPv6 的定义。
正如 tcp.h 那样,`ipv6.h` 的内容也是内核级别的,主要由内核网络栈使用,而不是直接供应用程序开发者使用。开发者在用户空间编写支持 IPv6 的网络应用程序时,会使用标准的 POSIX socket API 和特定的系统调用来处理 IPv6 通信。
内核的版本更新可能会影响到这个文件的内容,因此 ipv6.h 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随着所查看的内核版本而有所不同。如果需要查看最精确的定义和函数声明,应该查看与 Linux 内核版本相匹配的源代码。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39076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云计算基础-存储虚拟化(深信服aSAN分布式存储)

什么是存储虚拟化 分布式存储是利用虚拟化技术 “池化”集群存储卷内通用X86服务器中的本地硬盘&#xff0c;实现服务器存储资源的统一整合、管理及调度&#xff0c;最终向上层提供NFS、ISCSI存储接口&#xff0c;供虚拟机根据自身的存储需求自由分配使用资源池中的存储空间。…

对账中心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的实践总结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xff0c;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对账中心系统来管理其财务交易。对于一个成功的对账中心系统&#xff0c;其架构设计和实现非常关键。本文将探讨对账中心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的重要性、关键原则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点&#xff0c;帮助企业构建强大…

模型训练 —— AI算法初识

一、背景 AI算法中模型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机器学习算法从给定的标注数据中学习规律、特征和模式&#xff0c;并通过调整模型内部参数&#xff0c;使模型能够对未见过的数据进行准确预测或决策。具体来说&#xff1a; 1. **拟合数据**&#xff1a;模型通过训练来识别输入数…

【Spring篇】 项目加盐加密处理

目录 1. MD5 加密算法 2. 加盐加密流程 3. Spring Security 实现加盐加密 1. 添加 Spring Security 框架 2. 关闭 Spring Security 认证 3.实现加盐加密 1. MD5 加密算法 MD5 是 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的缩写&#xff0c;译为信息摘要算法&#xff0c;它是 Java …

QGIS004:【08图层工具箱】-导出到电子表格、提取图层范围

摘要&#xff1a;QGIS图层工具箱常用工具有导出到电子表格、提取图层范围等选项&#xff0c;本文介绍各选项的基本操作。 实验数据&#xff1a; 链接&#xff1a;https://pan.baidu.com/s/1ZK4_ShrQ5BsbyWfJ6fVW4A?pwdpiap 提取码&#xff1a;piap 一、导出到电子表格 工具…

【Web】CTFSHOW java刷题记录(全)

目录 web279 web280 web281 web282 web283 web284 web285 web286 web287 web288 ​web289 web290 web291 web292 web293 web294 web295 web296 web297 web298 web299 web300 web279 题目提示 url里告诉我们是S2-001 直接进行一个exp的搜 S2-001漏洞分析…

文件夹删不掉,显示在另一个文件中打开怎么办

问题&#xff1a; 一、想要删掉这个文件夹&#xff0c;却因为文件夹中的文件打开了删不掉&#xff0c;这里我因为做的测试&#xff0c;所以是知道打开了什么 二、一般情况下文件比较多时&#xff0c;是不知道打开了什么的&#xff0c;长这个样子 解决&#xff1a; 一、打开任…

JAVA面试题并发篇

1. 线程状态 要求 掌握 Java 线程六种状态 掌握 Java 线程状态转换 能理解五种状态与六种状态两种说法的区别 六种状态及转换 分别是 新建 当一个线程对象被创建&#xff0c;但还未调用 start 方法时处于新建状态 此时未与操作系统底层线程关联 可运行 调用了 start 方法…

初识数据库:探索数据的世界

初识数据库&#xff1a;探索数据的世界 1. 什么是数据库&#xff1f;2. 数据库的类型2.1 关系型数据库&#xff08;RDBMS&#xff09;2.2 非关系型数据库&#xff08;NoSQL&#xff09; 3. 为什么使用数据库&#xff1f;4.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xff1f;5. 结语 在信息技术…

【TC3xx芯片】TC3xx芯片SMU模块详解

目录 前言 正文 1.SMU功能概述 1.1 SMU架构 1.2 SMU_core 1.3 SMU_stdby 2. SMU功能详述 2.1 SMU_core 2.1.1 Reset类型 2.1.2 接口&#xff08;Interfaces&#xff09;概述 2.1.2.1 SMU_core到SCU的接口 2.1.2.2 SMU_core到IR的接口 2.1.2.3 SMU_core到Ports(Err…

Python绘制折线图、散点图...Pyplot库功能使用示例大全

matplotlib.pyplot库功能使用示例&#xff0c;Python绘制折线图、散点图... 1、简单折线图示例2、设置中文字符&#xff0c;解决乱码问题3、添加标记格式4、添加y值标记5、添加图例6、设置字体大小7、设置坐标轴起点数值8、绘制多条折线9、散点图基础示例 matplotlib.pyplot库是…

解析工信部印发的《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文章目录 前言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一、安全管理&#xff08;一&#xff09;资产管理&#xff08;二&#xff09;配置管理&#xff08;三&#xff09;供应链安全&#xff08;四&#xff09;宣传教育 二、技术防护&#xff08;一&#xff09;主机与终端安全&#xff08;…

tf.linspace时出现Could not find valid device for node.

背景&#xff1a; 在使用tensorflow2.x的时候,当使用tf.linspace的时候会出现如下的报错&#xff1a; import os os.environ[TF_CPP_MIN_LOG_LEVEL] 2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 import keras import numpy as npdef out():# x tf.constant(np.arange(12).re…

Python爬虫之Splash详解

爬虫专栏&#xff1a;http://t.csdnimg.cn/WfCSx Splash 的使用 Splash 是一个 JavaScript 渲染服务&#xff0c;是一个带有 HTTP API 的轻量级浏览器&#xff0c;同时它对接了 Python 中的 Twisted 和 QT 库。利用它&#xff0c;我们同样可以实现动态渲染页面的抓取。 1. 功…

【51单片机】AD模数转换DA数模转换(江科大)

1.AD/DA介绍 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操作的数字信号 DA(Digital to Analog):数字-模拟转换,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AD/DA转换打开了计算机与模拟信号的大门,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范围,也为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

常用的正则表达式,收藏必备!!!

正则表达式是一种强大的文本模式匹配工具&#xff0c;用于在字符串中查找、替换和验证特定模式的文本。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正则表达式示例&#xff1a; 匹配Email地址&#xff1a; ^[a-zA-Z0-9._%-][a-zA-Z0-9.-]\.[a-zA-Z]{2,}$匹配URL&#xff1a; ^(https?|ftp)://[^\s/$.?#…

【python】python入门(变量名)

Hi~ o(*&#xffe3;▽&#xffe3;*)ブ今天一起来看看python入门之变量名吧~~ 变量名的规定&#xff1a; 举个例子&#xff1a; “违法”的变量名们 my love/my &#xff01;love错误&#xff1a;中间不能是空格或者其他符号1my_love错误&#xff1a;不能数字开头"my_l…

BUGKU-WEB bp

题目描述 题目截图如下&#xff1a; 进入场景看看&#xff1a; 解题思路 提示说&#xff1a;弱密码top1000&#xff1f;z???(爆破?)先看看源码有没有提示 相关工具 Burp Suit 爆破top1000字典&#xff0c;点击下载 解题步骤 随便测试账号密码admin、admin 得到提…

java8-重构、测试、调试

8.1.1 改善代码的可读性 改善代码的可读性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是好的可读性&#xff0c;因为这可能非常主观。通常的理解是&#xff0c;“别人理解这段代码的难易程度”。改善可读性意味着你要确保你的代码能非常容易地被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理解和维护。为了确保…

巨抽象的前端vue3

根据实践证明&#xff0c;越是简单的问题&#xff0c;越容易造成大bug 一个自定义组件的路径就废了我老半天了 各种查询&#xff0c;各种百度&#xff0c;各种问&#xff0c;结果规规矩矩去导入组件路径&#xff0c;成了&#xff01; 错误代码&#xff1a; <script se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