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通过人工设计与纹理、颜色和形状相关的特征来进行目标区域特征的提取。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目标检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期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方向仍然是将目标定位任务和图像分类任务分离开来的,与传统目标检测方法思想一致,但是对特征的提取不再通过人工设计完成,而是使用神经网络提取目标区域的深层特征。
目标检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End-to-End)是指目标检测算法的整个处理流程,从输入图像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包括目标的定位和分类)是一个连续、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手动干预或分离的步骤。
在目标检测算法早期通过神经网络完成对图像的 检测任务时,其算法框架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将目标区域的定位和分类分离开来 的二阶段算法,另一种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阶段算法。前者在算法思想上与传统检测算法一致,只是特征提取不再采用人工设计的方法,而是通过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的潜在特征,其它步骤则几乎完全一致。由于一阶段目标检测算法的框架 是端到端的,候选区域提取和目标分类是同时完成的,即目标定位任务和目标分类 任务在同一算法下同时完成。随着对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的开展,锚框辅助完成检测 任务的机制被提出,因此,近年来的目标检测算法又可根据是否使用锚框辅助检测 模型分为两大类:Anchor-Based 和 Anchor-Free。
端到端:(End-to-End)是指目标检测算法的整个处理流程,从输入图像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包括目标的定位和分类)是一个连续、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手动干预或分离的步骤。在这里,端到端特别强调的是一阶段(Single-Stage)目标检测算法的特点,其中目标定位和分类任务在同一个算法框架内同时完成。
在传统的二阶段(Two-Stage)目标检测算法中,例如Faster R-CNN,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候选区域(region proposals)的生成,然后是对这些候选区域的分类和精确定位。这意味着定位和分类是分开进行的。
相比之下,一阶段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或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将这两个任务合并为一个单一的、连续的过程。这些算法直接在输入图像上预测目标的类别和位置,无需单独的区域提议步骤,从而实现了端到端的处理。这样的方法通常更快,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牺牲了一些准确性。
因此,在这个上下文中,“端到端”的目标检测算法指的是从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的自动化和简化,使得整个检测流程更加高效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