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个人认为主要是下面这6种:
- 流程图法(也叫场景法)
- 等价类划分法
- 边界值分析
- 判定表
- 正交法
- 错误推测法
这6种常见方法中,我分别按照定义、应用场景、使用步骤、案例讲解这4个部分进行讲解。
所以本文行文结构如下
- 每种用例方法定义、应用场景、使用步骤、案例讲解
- 每种用例方法应用场景的区别
- 深入学习资料分享
一、流程图法(也叫场景法)
1、使用场景
所谓流程图法,就是专门针对软件业务流程测试的方法。
2、什么是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指客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为了达成自身的所想要的目的,按照指定的顺序去操作软件的功能,这样的操作过程叫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多个功能的组合。比如:把大象放进冰箱就是一个业务流程。
3、使用频率高
未来不管面向什么项目,都是为了实现用户价值去开发的,所以一定会有业务场景测试。也就意味着一定会使用到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测试不需要深入功能内部详细测试,主要测试流程。
4、使用步骤
1. 根据流程图找出路径
2. 编写测试用例(从开始到结束为一条路径,有多少条路径就有多少条用例)
路径数 = 判定节点数 + 1
5、测试流程使用案例
流程图举例如下:
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1)找出流程图的路径
路径数 = 3 + 1 = 4
2)编写测试用例
① 结账流程成功
② 结账流程失败-登录失败
③ 结账流程失败-选择桌台失败
④ 结账流程失败-支付失败
二、等价类划分法
1、概念
等价类定义:满足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子集
等价类分类:
- 有效等价类,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 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2、使用场景
没法穷举的,或数据集过大的数据集。
比如手机号,无法穷举。
比如一年365天,虽然有限,但数据集过大。
那为了缩小测试范围,就可以考虑使用等价类划分法。
3、使用频率
该方法的使用频率高。
针对:需要有大量数据测试输入, 但是没法穷举测试的地方。
比如:输入框、下拉列表、 单选复选框
4、使用步骤
步骤1:分析需求
步骤2:划分等价类—等价类表
等价类划分:按照 1)长度(空)2)类型 3)规则 去设置无效等价类
步骤3:设计用例原则
①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
②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
5、使用案例
注册邮箱验证
要求:
1. 6-18个字符
2. 包含数字、字母和下划线
3. 必须以字母开头
解题思路:
步骤1:分析需求
步骤2:划分等价类——等价类表
步骤3:设计用例原则
① 先写能覆盖所有有效测试点的正向用例
一条正向用例,覆盖编号1+2+3这3条有效等价类
② 剩下的所有无效测试点,再分别和正确的测试点组成反向测试用例(有多少无效测试点,就要设置多少条反向测试用例)
有6个无效测试点,就要另外再设置6条反向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工程师大忌!盲目自学软件测试真的会毁终生,能救一个是一个......
三、边界值分析法
1、概念
规律:边界和边界内的值,更容易发现错误
所以要优先选取正好等于、刚好大于、刚好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举例数据范围为 [-99,99]
上点:边界上的点(正好等于,下图中的绿色)
离点:距离上点最近的点(刚好大于、刚好小于, 下图中的黄色)
内点:范围内的点(区间范围内的数据,下图中的紫色)
其中,上点和内点【必选】。
2、使用场景
输入范围有边界。意味着使用场景只能是数字或时间类型。
边界值分析法一般都是结合等价类使用。
在等价类的基础上针对有边界范围的测试数据输入的地方(重点关注边界)
常见词语描述:大小、 尺寸、 重量、 最大、 最小、 至多、 至少等修饰词语
典型代表:有边界范围的输入框类测试
疑问:中英文字符串可以使用边界值吗?
中英文没有边界,意味着无法使用边界值。
3、使用步骤
边界值设计用例步骤:
1. 明确需求
2. 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3. 确定边界范围值
4. 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
4、使用案例
-
需求:验证QQ账号的合法性
-
要求: 6~10位自然数
1. 明确需求
2. 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3. 确定边界范围值
4. 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
四、判定表法
1、定义
判定表法,是一种以表格形式,表达多条件逻辑判断的工具。
2、使用场景
1)多条件组合的测试 且
2)各条件之间要有约束(依赖)
上方截图中,通过表格将各种组合情况都列出来,非常清晰。其中:
灰色背景色是条件桩:列出问题中的所有条件,列出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绿色背景色是动作桩:列出问题中可能采取的操作,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黄色背景色是条件项:列出条件对应的取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蓝色背景色是动作项:列出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结果。
3、判定表使用步骤
Step1、明确需求
Step2、画出判定表
1)列出条件桩和动作桩
2)填写条件项,对条件进行全组合
3)根据条件项的组合确定动作项
4)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有相同的动作)
step3、根据规则编写测试用例
4、使用案例
订购单检查。规则:
1)如果金额大于500元,又未过期,则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
2)如果金额大于500元,但过期了,则不发批准单与提货单;
3)如果金额小于等于500元,则不论是否过期都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
4)在过期的情况下不论金额大小还需要发出通知。
Step1、明确需求
条件桩,两个
- 金额是否大于500元
- 订单状态是否过期
动作桩,三个
- 发出批准单
- 发出提货单
- 发出通知单
Step2、画出判定表
1) 列出条件桩和动作桩
2)填写条件项,对条件进行全组合
3)根据条件项的组合确定动作项
4)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有相同的动作)
没有,不用操作。
step3、根据规则编写测试用例
其中,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每条规则要配上一条测试用例。
五、正交法
1、定义
正交法,是通过正交表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测试(降低测试成本)
正交表,是经过统计学的实验,分析得来的一个数学结果。它相当于是在大数据集合当中,按照数学的特性去均匀的选择挑选测试数据,以便大幅缩小测试范围。
2、应用场景
各条件相互独立,每一种有效用例里的组合数过多,而且这些组合都是有效数据。举例:
比如,要为购票系统设置测试用例。到达北京的出发地至少有300个,以北京为出发地的目的地也至少有300个,加上出发日期,一年365天,取300天。
请问,覆盖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日3个条件的测试用例,可以写多少条?
答案:300 x 300 x 300 =9w x 300= 2700w 条。
但由于城市名无法设置子集边界,不好使用等价类方法来缩小范围,那你就要考虑正交去降低了。
3、使用步骤
1. 分析需求,确定因素(条件)和水平(条件取值)
2. 选择正交表进行映射
3. 设计测试用例:正交表一行对应一条用例
4. 根据需求补充用例:常用的组合项
4、案例讲解
4.1分析需求,确定因素(条件)和水平(条件取值)
-
因素:出发地、目的地和出发日期 因素数:3个
-
水平:填写、不填写 水平数:2个
4.2选择正交表进行映射
-
正交表列名:条件具体取值替换。
-
水平:“填写”替代 1、“不填写”替代 2。
4.3设计测试用例:正交表一行对应一条用例
case1: 出发地:填写+目的地:填写+出发日期:填写
case2: 出发地:填写+目的地:不填写+出发日期:不填写
case3: 出发地:不填写+目的地:填写+出发日期:不填写
case4: 出发地:不填写+目的地:不填写+出发日期:填写
4.4,根据需求补充用例:常用的组合项
如果某些组合情况,用户经常使用,还可以进行适度的用例完善。
六、错误推测法
1、定义
通过【经验】推测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可以作为正常用例方法的补充存在。
2、场景
2.1、 时间紧任务量大时,根据之前项目类似经验找出易出错的模块重点测试
2.2、 时间宽裕通过该方法,列出之前出现问题较多的模块再次测试
3、使用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觉】列举出可能出现问题的清单,根据清单分析问题可能原因,推测发现缺陷。
4、案例讲解
比如,输入框填入“空”。
七、最后用例方法总结
以上六种用例,最重要的是区别每种用例方法的应用场景。简单总结如下:
1)流程图法(也叫场景法),主要针对业务场景,也就是多个功能的组合使用场景。
2)等价类划分法,主要针对数据很大,且数据主要为数字、日期类型。
3)边界值, 确认边界,要结合等价类使用
4)判定表, 一条测试用例覆盖多个条件,且条件之间有约束
5)正交法, 数据很大,但是无法使用等价类缩小范围(比如城市名,浏览器名称不是数字、日期类型),就用正交表来缩小范围
6)错误推测法,有经验的人使用
总结:
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
作为一位过来人也是希望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如果你不想再体验一次学习时找不到资料,没人解答问题,坚持几天便放弃的感受的话,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动化测试的学习资源,希望能给你前进的路上带来帮助。
视频文档获取方式:
这份文档和视频资料,对于想从事【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以上均可以分享,点下方小卡片即可自行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