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SI 七层参考模型:
简介:
七层模型,亦称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即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 OSI 参
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它是一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体,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
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
、
0
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转化为 1、
0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
地址访问介质。
3.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 择。Internet
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连接的层。
4.
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
WWW
端口
80
等),如:
TCP
(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 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
QQ
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不需要每次都把前面的信息都传进来,传一次就好了)
6.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主要是进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能够能识别的东西(如图片、声音等))。
7.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这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
2. TCP/IP 四层模型:
简介:
现在 Internet(因特网)使用的主流协议族是 TCP/IP 协议族,它是一个分层、多协议的通信体
系。TCP/IP协议族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自底而上分别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
层。每一层完成不同的功能,且通过若干协议来实现,上层协议使用下层协议提供的服务。
TCP/IP
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
OSI
的体系结构。
OSI
模型共有七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 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但是这显然是有些复杂的,所以在 TCP/IP
协议中, 它们被简化为了四个层次。
(
1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三个层次提供的服务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
TCP/IP
协议中,它们被合并为应用层一个层次。
(
2
)由于传输层和网络层在网络协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
TCP/IP
协议中它们被作为独立的两个层次。
(
3
)因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内容相差不多,所以在
TCP/IP
协议中它们被归并在网络接口层一个层次里。只有四层体系结构的 TCP/IP
协议,与有七层体系结构的
OSI
相比要简单了不少,也正是这样, TCP/IP 协议在实际的应用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四层介绍 :
1.
应用层:应用层是
TCP/IP
协议的第一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1
)对不同种类的应用程序它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应用层的不同协议,邮件传输应用使用
了
SMTP
协议、万维网应用使用了
HTTP
协议、远程登录服务应用使用了有
TELNET
协议。
(2
)应用层还能加密、解密、格式化数据。
(3
)应用层可以建立或解除与其他节点的联系,这样可以充分节省网络资源。
2.
传输层:作为
TCP/IP
协议的第二层,运输层在整个
TCP/IP
协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且在运输层中, TCP
和
UDP
也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
网络层:网络层在
TCP/IP
协议中的位于第三层。在
TCP/IP
协议中网络层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以及 IP
地址的寻找等功能。
4.
网络接口层:在
TCP/IP
协议中,网络接口层位于第四层。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