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串并联,短路和断路
电源
例题: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串联
u = u 1 + u 2 u=u_1+u_2 u=u1+u2
方向相同直接加,不同取决于大的方向
电流源并联
i = i s 1 + i s 2 i=i_{s_1}+i_{s_2} i=is1+is2
电压源和电流源串联
省略电压源
电压源和电流源并联
省略电流源
电压源转化为电流源
U s 和 R s 串联,可以变为 U s R s 的电流源和 R s 并联 U_s和R_s串联,可以变为\frac {U_s} {R_s}的电流源和R_s并联 Us和Rs串联,可以变为RsUs的电流源和Rs并联
电流源转化为电压源
同理
例1:
例2:
例3:
Δ − Y 等效变换 \Delta-Y等效变换 Δ−Y等效变换
例题:
两大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任一结点(交汇点)上流出电流之和等于流入电流之和
例题1: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任一回路上 U 与 I R U与IR U与IR之和为 0 0 0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支路:电路中无分支的一段电路,一个支路中流过同一个电流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
网孔: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
支路和结点不能算导线
支路电流法
①:找出结点数,并选择任意(节点数-1)个节点,列电流方程
②:找出支路数,选(支路数-节点数+1)个回路,列电压方程
③:联立①②方程,带入数值,解方程
例一:
例二:
结点电压法
回路(网孔)电流法
①:找出支路数,结点数,选取(支路数-结点数+1)个回路,并指定回路电流的绕行方向
②:令 R 11 = 回路 1 的电阻之和 , R 22 = 回路 2 的电阻之和 , … … R_{11}=回路1的电阻之和,R_{22}=回路2的电阻之和,\dots\dots R11=回路1的电阻之和,R22=回路2的电阻之和,……
③:令 R 12 = R 21 = ± 回路 1 , 2 共有电阻, R 13 = R 31 = ± 回路 1 , 3 共有电阻 R_{12}=R_{21}=\pm回路1,2共有电阻,R_{13}=R_{31}=\pm回路1,3共有电阻 R12=R21=±回路1,2共有电阻,R13=R31=±回路1,3共有电阻,两回路里,指定电流绕定方向相同为正,相反为负
④:令 U s 11 = 回路 1 中所有电压源之和, U s 22 = 回路 2 中所有电压源之和 … … U_{s_{11}}=回路1中所有电压源之和,U_{s_{22}}=回路2中所有电压源之和\dots\dots Us11=回路1中所有电压源之和,Us22=回路2中所有电压源之和……指定电流从“+”流向“-”,则取负,反之取负
⑤:对每个回路列方程
方程标准形式:
R
11
I
1
+
R
12
I
2
+
.
.
.
+
.
.
.
=
U
s
11
R
21
I
1
+
R
22
I
2
+
.
.
.
+
.
.
.
=
U
s
22
R
31
I
1
+
R
32
I
2
+
.
.
.
+
.
.
.
=
U
s
33
.
.
.
方程标准形式:\\ R_{11}I_1+R_{12}I_2+...+...=U_{s_{11}}\\ R_{21}I_1+R_{22}I_2+...+...=U_{s_{22}}\\ R_{31}I_1+R_{32}I_2+...+...=U_{s_{33}}\\ ...
方程标准形式:R11I1+R12I2+...+...=Us11R21I1+R22I2+...+...=Us22R31I1+R32I2+...+...=Us33...
⑥:找出代求项所在的支路,并判断该支路属于哪些回路,该支路电流=属于的回路电流之和(求和时方向一致取正,反之取负)
电路定理
叠加定理
①:找出代求部分,让部分内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断开,求出代求内容 ′ ' ′
②:恢复代求部分,让部分外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断开,求出代求内容 ′ ′ '' ′′
③:用第一步的结果加上第二步的结果
求戴维宁等效电路
①:求开路电压 u o c u_{oc} uoc
②:在开路处接上一个独立电压源 u s u_s us,令原电路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变断路,求出流经 u s u_s us的电流 I s I_s Is,令 R e q = u s I s R_{eq}=\frac{u_s}{I_s} Req=Isus
求诺顿等效电路
①:用导线连接开路处, 求导线电流 I s c I_{sc} Isc
②:在开路处接上一个独立电压源 u s u_s us,令原电路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变断路,求出流经 u s u_s us的电流 I s I_s Is,令 R e q = u s I s R_{eq}=\frac{u_s}{I_s} Req=Isus
求某电阻阻值为何值时可吸收最大功率
①:拿出可变电阻,形成开路,求出剩余部分 u o c u_{oc} uoc与 R e q R_{eq} Req
②:当 R L = R e q 时, P m a x = u o c 2 4 R e q R_L=R_{eq}时,P_{max}=\frac{u^2_{oc}}{4R_{eq}} RL=Req时,Pmax=4Requoc2
吸收/释放功率
电阻恒定吸收功率, P = U I P=UI P=UI
电源: I I I从高电压流向低电压则吸收功率, 反之则释放功率
一阶电路的响应
RC电路的响应
①:画出开始状态与变化后状态的电路图
②:将电容当作断路,求出两状态稳定时电容两端电压 u c ( 0 + ) , u c ( ∞ ) u_c(0_+),u_c(\infty) uc(0+),uc(∞)
③:找出突变的时间 t 0 t_0 t0
④:找出时间常数 τ \tau τ( τ = R C \tau=RC τ=RC,其中,将变化后的电路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变断路,并去掉电容后,电容两端的等效电阻为R,C为电容大小)
RL电路的响应
①:画出开始状态与变化后状态的电路图
②:将电感当作导线,求两状态流经电感的电流 i L ( 0 + ) , i L ( ∞ ) i_L(0_+),i_L(\infty) iL(0+),iL(∞)
③:找出突变的时间 t 0 t_0 t0
④:找出时间常数 τ \tau τ( τ = L R \tau=\frac LR τ=RL,其中,将变化后的电路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变断路,并去掉电感后,电感两端的等效电阻为R,C为电容大小)
正弦量与相量法基础
看图写正弦交流变量的表达式
交流变量的相加
i = I m s i n ( ω t + ϕ ) → i = I m 2 ( c o s ϕ + j ⋅ s i n ϕ ) → i = a + b ⋅ j → i = 2 ⋅ a 2 + b 2 s i n ( ω t + 画图 ) i=I_msin(\omega t+\phi)\\ \to i=\frac {I_m}{\sqrt{2}}(cos\phi+j·sin\phi)\\ \to i=a+b·j\\ \to i=\sqrt{2}·\sqrt{a^2+b^2}sin(\omega t+画图) i=Imsin(ωt+ϕ)→i=2Im(cosϕ+j⋅sinϕ)→i=a+b⋅j→i=2⋅a2+b2sin(ωt+画图)
交流变量的乘除
KaTeX parse error: Undefined control sequence: \ang at position 54: …{I_m}{\sqrt{2}}\̲a̲n̲g̲\phi\\\\ u=U_ms…
求电路的总阻抗
感抗: X L = ω L X_L=\omega L XL=ωL
容抗: X c = 1 ω C X_c=\frac{1}{\omega C} Xc=ωC1
画相量图
例题: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利用功率因数求功率
功率因数: c o s ϕ , t a n ϕ = Q 总 P 总 cos\phi,tan\phi=\frac{Q_总}{P_总} cosϕ,tanϕ=P总Q总
求视在功率, 复功率
单位: V A 视在功率(又称额定功率): S N = P 2 + Q 2 复功率: S ‾ = P + j Q 单位:VA\\ 视在功率(又称额定功率):S_N=\sqrt{P^2+Q^2}\\ 复功率:\overline{S}=P+jQ\\ 单位:VA视在功率(又称额定功率):SN=P2+Q2复功率:S=P+jQ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的等效
求空心变压器的参数
理想变压器
求副线圈侧电阻的最大功率
Z 11 : 与电源相连侧(原线圈侧)所有阻抗之何 Z 22 : 另一侧(原线圈侧)所有阻抗之和 当 Z 11 与 ( ω M ) 2 Z 22 共轭时,副线圈电阻功率最大 最大功率 P m a x = U s 2 4 Z 11 实数 U s 为电源电压的有效值 Z 11 实数 为 Z 11 的实数部分 Z_{11}:与电源相连侧(原线圈侧)所有阻抗之何\\ Z_{22}:另一侧(原线圈侧)所有阻抗之和\\ 当Z_{11}与\frac{(\omega M)^2}{Z_{22}}共轭时,副线圈电阻功率最大\\ 最大功率P_{max}=\frac{U_s\ ^2}{4Z_{11实数}}\\ U_s为电源电压的有效值\\ Z_{11实数}为Z_{11}的实数部分 Z11:与电源相连侧(原线圈侧)所有阻抗之何Z22:另一侧(原线圈侧)所有阻抗之和当Z11与Z22(ωM)2共轭时,副线圈电阻功率最大最大功率Pmax=4Z11实数Us 2Us为电源电压的有效值Z11实数为Z11的实数部分
确定同名端
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与Y型(星型)负载
三相电路与 Δ \Delta Δ型(三角型)负载
求三相电路里的功率表读数P
P = U ∗ ? I ∗ c o s ( ϕ ∗ ? − ϕ ∗ ) P=U_{*?}I_*cos(\phi_{*?}-\phi_*) P=U∗?I∗cos(ϕ∗?−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