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问题思考:
一、为什么需要总线?
二、什么是CAN总线?
三、为什么是CAN总线?
四、曾经的车用总线
1、SAEJ1850(Class2)
2、SAEJ1708
3、K-Line
4、BEAN
5、 byteflight, K-Bus
6、D2B
五、当前的车用总线
1、CAN
2、LIN
3、FlexRay
4、MOST
六、CAN总线的发展历史
CAN标志性历史事件
问题思考:
一、为什么需要总线?
1、人类需要交换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机器、电器设备之间需要交流该如何呢?是的需要一门他们能够读懂的语言,那就是通信协议,这也是在最早的汽车上都是使用了大量的线束,后来慢慢的通过各类的总线进行信息的交换。
2、人类的交流手段:文字、语言、动作 -> 视频、书信
3、ECU的交流手段:线束、电平 -> 各类总线(CAN、LIN、Ethernet、MOST等等)
二、什么是CAN总线?
CAN全称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德国Bosch(博世)公司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电控单元(ECU)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通信协议。
三、为什么是CAN总线?
1、人类需要交换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机器、电器设备之间需要交流该如何呢?是的需要一门他们能够读懂的语言,那就是通信协议,这也是在最早的汽车上都是使用了大量的线束,后来慢慢的通过各类的总线进行信息的交换。
2、人类的交流手段:文字、语言、动作 -> 视频、书信
3、ECU的交流手段:线束、电平 -> 各类总线(CAN、LIN、Ethernet、MOST等等)
低廉的价格(相较于硬线布置节省了无法估计的成本)+ 技术可复用性
四、曾经的车用总线
1、SAEJ1850(Class2)
J1850总线是1994年由汽车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所颁布的标准,之后普及运用于美国车厂的汽车中,如福特(Ford)、通用汽车(General Moter;GM)、克赖斯勒(Chrysler)等。于2013年以后逐渐被CAN总线替代
SAE J1850 PWM(Pulse Width Modulated;PWM) 即:脉宽调制。运用2条线路以差分方式进行传输,最高速率为41.6kbps,Ford vehicles。
SAE J1850 VPW(Variable Pulse Width;VPW)即:可变脉宽调制。仅使用1条线路传输,最高速率为10.4kbps,GM vehicles。
2、SAEJ1708
J1708是以RS-485为基础的SAE标准,可以用在农业车辆、商用车辆及重机械,由SAE(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发布并维护。J1708虽仍被广泛使用,但已渐渐被SAE J1939取代,而J1939是基于CAN BUS上的协定。
3、K-Line
K-Line我所知道的就是KWP-2000了,车载诊断协议标准是KWP2000 (Keyword Pro-tocol 2000),该协议实现了一套完整的车载诊断服务,并且满足E-OBD(European On Board Diagnose)标准。KWP2000最初是基于K线的诊断协议。
4、BEAN
5、 byteflight, K-Bus
6、D2B
对于BEAN、byteflight, K-Bus、D2B这几类协议,应该是比较久远的协议了,从业多年的我也不是特别了解,希望有懂得大神能够帮忙科普一下。
五、当前的车用总线
1、CAN
泛指经典CAN和CANFD协议,是当前车上使用最多的协议。
2、LIN
主要用在车窗、车门、灯光等时效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功能上,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
3、FlexRay
弥补CAN带宽不足的问题(是CAN带宽的20倍),主要用在车身控制、动力总成、辅助驾驶的领域。
4、MOST
Media、Oriented、System、Transport(媒体、定向、系统、传输),这也是MOST总线名称的由来。MOST传输协议由分割成帧的数据块组成,每一帧包含流数据、分组数据和控制数据。
六、CAN总线的发展历史
在1980年的早些时候,Bosch公司的工程师就开始论证当时的串行总线用于客车系统的可行性。
在1983 年初,Bosch和Intel共同开发,Uwe Kiencke 开始研究一种新的串行总线。新总线的主要方向是增加新功能,减少电气连接线 ,使其能够用于产品,而非用于驱动技术。
1986 年 2 月,Robert Bosch 公司在 SAE(汽车工程协会)大会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串行总线––CAN控制器局域网,那是CAN诞生的时刻。在底特律的汽车工程协会大会上,由 Bosch 公司研究的新总线系统被称为“汽车串行控制器局域网”。
于 1987 年中期, Intel 提前计划 2 个月交付了 CAN 控制器(第一块CAN控制器芯片 (Intel)): 82526,这是 CAN 方案首次通过硬件实现。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 设想就变成了现实。
在 1990 年早些时候,Bosch CAN 规范( CAN 2.0 版)被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第一辆应用CAN的量产车: Mercedes S-Class问世。
于 1993 年 11 月出版了CAN 的国际标准 ISO11898。除了 CAN 协议外,它也规定了最高至 1Mbps 波特率时的物理层。同时,在国际标准 ISO11519-2 中也规定了 CAN 数据传输中的容错方法。
1995年,国际标准 ISO11898 进行了扩展,以附录的形式说明了 29 位 CAN 标识符。
CAN标志性历史事件
1983年:启动博世内部项目以开发车载网络
1986年:正式推出CAN协议
1987年:第一款来自英特尔和飞利浦半导体的CAN控制器芯片
1991年:博世CAN规范2.0发布
1991年:Kvaser推出CAN Kingdom基于CAN的高层协议
1992年: CAN in Automation国际用户及制造商团体成立
1992年: CiA发布CAN应用层(CAL)协议
1992年:梅赛德斯-奔驰第一辆汽车使用CAN网络
1993年: ISO 11898标准发布
1994年: CiA主办的第一届国际CAN会议(iCC)
1994年: Allen-Bradley 介绍 DeviceNet 协议
1995年: ISO 11898修正案(扩展帧格式)发布
1995年:CiA发布CANopen协议
2000年: 开发CAN(TTCAN)时间触发通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