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论:一般的,如果一个富二代不想着证明自己,那么他一辈子都会衣食无忧。
一言
里氏替换原则想告诉我们在继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继承有哪些注意事项。
概述
这是流传较广的一个段子:
“一个坐拥万贯家财的富二代,他可以终日花天酒地,飞扬跋扈,跑车炸街,美女为伴,极尽荒唐之能事。只要他不想着证明自己比父亲强,让父辈的产业按既定的规则运转,那么他将一生衣食无忧。”
看似戏谑的言论实则透露出的是一种稳健的合理。在父辈足够优秀,后人的能力又并非出类拔萃的情况下,不打破既有的优秀机制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段子归段子,玩笑归玩笑。在软件设计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父类子类的继承关系,这个看似荒唐又合理的原则实际上就是里氏替换原则的精髓。
OO中的继承性
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循这些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任意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继承在给程序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并且父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于是里氏替换原则提供了针对这种问题的规范。
何为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芭芭拉·里斯克夫(Barbara Liskov)**女士提出。
如果对每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换句话说,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在使用继承时,子类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继承实际让两个类的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三寸反骨
我们还是从一个反骨仔的故事开始,为什么里氏替换原则不让重写父类方法?我就要重写父类方法!
反例
public class St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00-50 = "+a.func1(100,50));
System.out.println("100-200 = "+a.func1(100,200));
System.out.println("-------------------------------");
B b = new B();
System.out.println("100-50 = "+b.func1(100,50));
System.out.println("100-200 = "+b.func1(100,200));
System.out.println("(100+200)*10 = "+b.func2(100,200));
}
}
class A{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return a-b;
}
}
class B extends A{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return a+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return func1(a, b)*10;
}
}
当反骨仔随心所欲的继承重写之后:
我们发现原本运行正常的相减功能发生了错误。原因就是类B无意中重写了父类的方法,造成原有功能出现错误。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完成新的功能,这样写起来虽然简单,但整个继承体系的复用性会比较差。特别是运行多态比较频繁的时候。
子类过分的逆反使得代码极难维护,甚至随着代码量的扩张,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克己正心
听人劝,吃饱饭。反骨仔经过实践之后觉得这个继承之后的重写确实要慎重。那么究竟要如何去优化呢?
通用的做法是: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原有的继承关系去掉采用依赖,聚合,组合等关系代替。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代码出现了:
public class St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00-50="+a.func1(100,50));
System.out.println("100-200="+a.func1(100,200));
System.out.println("---------------------------------");
B b = new B();
//因为B类不再继承A类,因此调用者,不会在func1求减法
System.out.println("100+50="+b.func1(100,50));
System.out.println("100+200="+b.func1(100,200));
System.out.println("(100+200)*10="+b.func2(100,200));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使用组合依然可以使用到A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100-50="+b.func3(100,50));
}
}
class Base{
}
class A extends Base{
public int func1(int num1,int num2){
return num1-num2;
}
}
class B extends Base {
private A a = new A();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
return func1(a, b) * 10;
}
public int func3(int a, int b) {
return this.a.func1(a, b);
}
}
我们采用引入基类,子类组合的方式淡化反骨仔的继承关系,进而削弱A、B业务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解耦合。提高了灵活性的同时,也遵循了里氏替换原则。
结
里氏替换原则面向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提出了设计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业务设计上的杂糅,使得方法在继承关系中更纯粹,也使得设计在扩展方面具有更好的管理性。
事实上,与这个理论很相近的开闭原则才是所有设计的核心。关于开闭原则的拆解我们下次继续!
关注我,共同进步,每周至少一更!——Way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