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3.0之前是依赖于zookeeper的。
zookeeper是开源,分布式的架构。提供协调服务(Apache项目)
基于观察者模式涉及的分布式服务管理架构。
存储和管理数据。分布式节点上的服务接受观察者的注册。一旦分布式节点上的数据发生变化,由zookeeper负责通知分布式节点上的服务。
互相监督,互相监控,用于大数据分析场景。
zookeeper: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 leader follower组成的集群
只要有一半以上的集群存活,zookeeper集群就可以正常工作。适用于安装奇数台的服务集群
主要作用:全局数据一致,每个zookeeper都可以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维护监控服务的数据一致。
数据更新的原子性。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实时性,只要有变化,立刻同步。
zookeeper的应用场景:
1.统一命名服务,在分布式的环境下,对所有的应用和服务都进行统一命名
2.统一配置管理,配置文件同步,kafka的配置文件被修改可以快速同步到其他节点。
3.统一集群管理:实时掌握所有节点的状态。
4.服务器动态上下线
5.实现负载均衡,把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发送到访问最少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请求
领导者和追随者:
zookeeper的选举机制。
三台服务器为例 A B C
A先启动,发起一次选举,投票给自己,只有一票,不满半数,A的状态是looking
B启动,再发起一次选举,A和B分别投自己一票,交换选举信息,myid,A发现B的myid比A大,A的这一票会转而投给B
A 0 B 2 没有半数以上结果,A B会进入looking B有可能成为leader
C启动 MYID C的myid最大,A和B都会把票投给C,加上C自己的一票
A 0 B 0 C 3
C的状态变为leader,A和B会变为follower
只要leader确定,后续的服务器都是追随者。
只有两种情况会开启选举机制:
1.初始化的情况会产生选举
2.服务器之间和leader丢失了连接状态
leader已存在,建立连接即可
leader不存在,服务器id大的胜出(EPOCH大,直接胜出。EPOCH相同,事务id大的胜出)
EPOCH:每个leader任期的一个代号,没有leader,大家的逻辑地位相同,每投完一
次数据,数据都是递增的。
事务id:表示
服务器的每一次变更
服务器id:用来表示zookeeper集群当中,都有个id,每台机器不重复,和myid保持一致
实验部署
zookeeoer+kafka(2.7.0)
192.168.233.10 ---zookeeper+kafak 20.0.0.10
192.168.233.20 ---zookeeper+kafak
192.168.233.30 ---zookeeper+kafak
2/4G
关闭防火墙
所有服务器
拖入kafak,zookeeper
所有服务器
升级java环境
yum install -y java-1.8.0-openjdk java-1.8.0-openjdk-devel
java -version
line 2
tickTime=2000
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心跳时间(ms)
line 6
initLimit=10
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初始连接时能够容忍的超时时间,最多几次心跳超时
line 10
syncLimit=5
同步超时时间,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同步通信超时的时间,超过5*2就会认为follower丢失,移出集群
line15
dataDir=/tmp/zookeeper
保存数据的目录,需要单独创建
line18
clientPort=2181
line15下添加
dataLogDir=/opt/zookeeper/logs
最后一行添加整个集群信息
server.1=192.168.233.10:3188:3288
server.2=192.168.233.20:3188:3288
server.3=192.168.233.30:3188:3288
server.1=192.168.233.10:3188:3288 server.2=192.168.233.20:3188:3288 server.3=192.168.233.30:3188:3288
1:每个zookeeper集群的初始myid。
192.168.233.10:服务器的IP地址
3188: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交换信息的端口(内部通信端口)
3288:一旦leader丢失响应,开启选举,3288就是用来进行选举时的服务器通信端口。
根据zoo.cfg里面的目录路径创建路径
输入myid
test1,2,3
编辑脚本
vim /etc/init.d/zookeeper
编辑脚本
#!/bin/bash
#chkconfig:2345 20 90
#description:Zookeeper Service Control Script
ZK_HOME='/opt/zookeeper'
case $1 in
start)
echo "---------- zookeeper 启动 ------------"
$ZK_HOME/bin/zkServer.sh start
;;
stop)
echo "---------- zookeeper 停止 ------------"
$ZK_HOME/bin/zkServer.sh stop
;;
restart)
echo "---------- zookeeper 重启 ------------"
$ZK_HOME/bin/zkServer.sh restart
;;
status)
echo "---------- zookeeper 状态 ------------"
$ZK_HOME/bin/zkServer.sh status
;;
*)
echo "Usage: $0 {start|stop|restart|status}"
esac
wq
chmod +x /etc/init.d/zookeeper
每台服务器都添加
chkconfig --add zookeeper
test1,2,3
service zookeeper start
service zookeeper status
查看谁是leader
消息队列KAFKA
为什么要引入消息队列(MQ),他是一个中间件。负责发消息。在高并发环境下,同步请求来不及处理。来不及处理的请求会形成阻塞。
比如数据库会进行行锁或者表锁。请求线程满了,超标了,会报错:too many connection。导致整个系统雪崩
消息队列的作用: 1.异步处理请求(核心)
允许用户把一个消息放入队列,但是不立即处理,等用户想处理的时候再处理
2.流量消减,应用解耦
耦合:在软件系统当中,修改一个组件需要修改其他组件,高度耦合
低度耦合:修改其中一个组件,对其他组件影响不大,无须修改所有
解耦:只要通信保证,其他的不影响整个集群,可以独立的扩展,修改,降低组件之间的依赖性。
依赖点就是接口约束,通过不同的端口,保证集群通信。
3.可恢复性:
系统当中的有一部分组件消失,不影响整个系统。也就是说在消息队列当中,即使有一个处理消息的进程失败,一旦恢复还可以重写加入到队列当中,继续处理消息。
4.缓冲:
可以控制和优化数据经过系统的时间和速度。解决生产消息和消费消息处理速度不一致的问题。
5.峰值的处理能力:
消息队列在峰值的情况下,能够顶住突发的访问压力。避免专门为了突发情况而对系统进行修改
消息队列的模式
点对点,一对一:消息的生产者发送消息到队列中,消费者从队列中提取消息,消费者提取完之后,队列中被提取的消息将会被移除。后续消费者不能再消费队列当中的消息。消息队列可以有多个消费者,但是一个消息,只能由一个消费者提取。
RABBITMQ
发布订阅模式:一对多,观察者模式。消费者提取数据之后队列当中的数据不会被清除。
生产者发布一个消息到主题。所有消费者都是通过主题获取消息。
主题:topic **
topic类似一个数据流管道,生产者把消息发布到主题。消费者从主题当中订阅数据。主题可以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偏移量。
分区---partition**
每个主题都可以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是数据的有序子集,分区可以允许kafka进行水平扩展,以处理大量数据。
消息在分钟按照偏移量存储,消费者可以独立读取每个分区的数据
偏移量**
每个消息在分区当中唯一的标识。消费者可以通过偏移量来跟踪已读或者未读消息的位置。也可以提交这个偏移量来记录已处理的信息。
消费三种方式: 1.begin,从头开始,获取所有
2.实时获取,我只消费,后续产生的消息
3.指定偏移量消费,代码实现
生产者
生产者把数据发送kafka的主题当中,负责写入消息。
消费者
从主题当中读取数据,消费者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每个消费者有一个唯一的消费者ID,Kafka通过消费者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性。
经纪人---Broker
每个Kafka节点都有一个borker,每个负责一台Kafka服务器,id唯一,存储主题分区当中数据,处理生产和消费者的请求。
维护元数据(zookeeper)
zookeeper:zookeeper负责保存元数据,元数据就是topic的相关信息(发在哪台主机上,指定了多少分区,以及副本数,偏移量)
zookeeper自建一个主题:_consumer_offsets
3.0之后不依赖zookeeper的核心。元数据由Kafka节点自己管理。
Kafka的工作流程
生产者写入topic的数据是持久化的,默认7小时
至少一次语义:只要消费者进入,确保消息至少被消费一次
实验部署
test1,2,3
cd /opt
tar -xf kafka
mv kafka_2,13.. kafka
设置环境变量
vim /etc/profile
最后插入
export KAFKA_HOME=/opt/kafka
export PATH=$PATH:$KAFKA_HOME/bin
source /etc/profile
cd kafka
cd config/
ls
server.properties是主配置文件
server.properties是主配置文件
先备份
test1 2 3 每台主机配置有些许不同
vim server.properties
line 21 60 123
line 21
broker.id=1
//同时也是leader的id,三台主机,不重复即可
line 28
如果用broker进行修改,该行可以不改
line 42
num.network.thread=3
处理网络的线程数量,默认即可
line 46
num.io.thread=8
处理磁盘的io线程数量,这个值一定要比硬盘数大
line 50
socket.send.buffer.bytes=102400
发送套接字的缓存大小
line 54
socket.receive.buffer.bytes=102400
接受者的接受套接字缓冲区大小
line58
socket.request.max.bytes=104857600
请求套接字的缓冲区大小
line 65
log.dirs=/var/log/kafka
line 70
num.partitions=1
在此Kafka服务器上创建topic,默认分区数。如果指定了,这个配置无效了。
line75
num.recovery.thread.per.data.dir=1
用来恢复,回收,清理data下的数据的线程数量。Kafka默认不允许删除主题。
line110(103)
log.retention.hours=168
生产者发布的数据文件在主题当中保存的时间,单位-小时
line130(123)
zookeeper.connect=192.168.233.10:2181,192.168.233.20:2181,192.168.233.30:2181
//指定zookeeper集群
wq
test1,2,3
设置Kafka启动脚本
#!/bin/bash
#chkconfig:2345 22 88
#description:Kafka Service Control Script
KAFKA_HOME='/opt/kafka'
case $1 in
start)
echo "---------- Kafka 启动 ------------"
${KAFKA_HOME}/bin/kafka-server-start.sh -daemon ${KAFKA_HOME}/config/server.properties
;;
stop)
echo "---------- Kafka 停止 ------------"
${KAFKA_HOME}/bin/kafka-server-stop.sh
;;
restart)
$0 stop
$0 start
;;
status)
echo "---------- Kafka 状态 ------------"
count=$(ps -ef | grep kafka | egrep -cv "grep|$$")
if [ "$count" -eq 0 ];then
echo "kafka is not running"
else
echo "kafka is running"
fi
;;
*)
echo "Usage: $0 {start|stop|restart|status}"
esac
wq
chmod +x /etc/init.d/kafka
chkconfig --add kafka
service kafka start
netstat -antp | grep 9092
test2--创建主题
kafka所有命令都在bin下,所以执行命令都得去bin目录下执行
cd /opt/kafka/bin/
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20.0.0.10:2181,20.0.0.20:2181,20.0.0.60:2181 --replication-factor 2 --partitions 3 --topic test1
--replication-factor 2:创建的副本数,副本的作用就是冗余
创建主题成功
1.在Kafka的bin目录下,是所有kafka可执行命令文件
2.--zookeeper指定的是zookeeper的地址和端口,保存kafka的元数据
3.--replication-factor 2 定义每个分区的副本数
4.partitions 3 指定主题的分区数
5.--topic test1 指定主题的名称
Partition:分区编号
Leader:每个分区都有一个领导者(Leader),领导者负责处理分区的读写操作。 在上述输出中,领导者的编号分别为 3、1、3。
Replicas:每个分区可以有多个副本(Replicas),用于提供冗余和容错性。 在上述输出中,Replica 3、1、2 分别对应不同的 Kafka broker。
Isr:ISR(In-Sync Replicas)表示当前与领导者保持同步的副本。 ISR 3、1分别表示与领导者同步的副本。
test1,2,3
做映射
20.0.0.10 test1
20.0.0.20 test2
20.0.0.60 test3
发布消息
bin目录下
test2
kafka-console-producer.sh --broker-list 20.0.0.10:9092,20.0.0.20:9092,20.0.0.60:9092 --topic test1
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20.0.0.10:9092,20.0.0.20:9092,20.0.0.60:9092 --topic test2 --from-beginning
test2
创建主题必须要创建分区,分区一定要给副本数
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192.168.233.20: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1 --topic gq1
test3
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192.168.233.20: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1 --topic gq2
test1
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192.168.233.20:9092 --topic gq1
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192.168.233.20:9092 --topic gq2
test2
发起
kafka-console-producer.sh --broker-list 192.168.233.20:9092 -topic gq1
修改分区数
kafka-topics.sh --zookeeper 192.168.233.20:2181 --alter --topic gq1 --partitions 3
test2
kafka-topics.sh --describe --zookeeper 192.168.233.20:2181 --alter --topic gq1
kafka-topics.sh --delete --zookeeper 192.168.233.20:2181 --topic gq1
总结:
1.zookeeper:主要是分布式,观察者模式。统一各个服务器节点的数据。
在Kafka当中,他就是收集保存Kafka的元数据。
2.kafka消息队列,订阅发布模式
RABBIT MQ 轻量级
KAFKA 速度快,占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