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
1个多月前,我在给某高P团员“1v1咨询”时提到,虽然目前各家AI 2.0公司里,高级坑位都被占了,但春节前后可能会空出来一些。
底层原因在于,今年有一些AI背景较少的高级产品经理,趁热跳到AI公司,但对AI的认知积累是不够的——如果入职半年后,没有明显产出,企业人才双方,都会重新评估是否还要继续合作。
最近我从不同渠道听说一些消息,感觉这个变化,可能快来了。
1、现状1:某公司,之前招了大厂P8、P9的高级PM,都不是做AI出身的,目前基本已要被裁。甚至他们的前任,也是这种情况、已经被裁过了。
2、现状2:某知名PM去AI公司后,在微信和我交流时,自己都承认对于AI产品落地,是没有太多头绪的。
3、某团员X认为,这种高P同学,主要是应用思维,但AI产品研发中,80%是AI算法和工程,彼此较难交流对齐……最好的配置是,AI产品和应用产品配合,双方互相搞定各自的研发(AI产品负责效果、应用产品负责闭环)。
4、我说,AI产品和应用产品配合——这不应该是同一个人吗?
团员X感叹,目前还没有遇到既懂业务闭环,又深入AI懂效果的产品,这是奇人了。
5、so 我的感觉是
a)产品经理的天花板,真的是很高的。
b)但是,能力和认知,真到一定程度,也许就自己单干了。一个特别牛、有自己价值观和调性的(AI)产品经理,不太可能寄人篱下,除非是”张小龙+微信“这种史诗级的产品机会。
c)为什么慢慢就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呢?倒不是因为格局或利益问题,而是,如果老板不能get到他的认知,那就没啥意思了……又不缺这口饭吃,那为什么不出去、充分实现自己的想法?
6、展望未来:对于AI公司来说,可能需要考虑这样的实际问题——
组织协作上,如何把懂业务和懂AI的PM协作起来?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可能就面临这个长期无解的问题(既懂AI、又懂业务的高P,可能不存在于公司内部)。
这也如我在星球里所说,以前是90分的才会出去创业,以后80分的人,借助AI,也可以出去单干了。那将来的职场空间,就只剩60~80分之间了。
二、追问
前些天、在星球首发以上内容后,还有社群PM来交流——
Q1:“如果我是AI大佬,就算我不懂AI的产品方法论,应该也知道要招有AI产品经验的人来落地啊?”
A1:嗯,没有人会“完全不知道”,但“懂的深度”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够,说到底,就还是不会重视。比如相关的一个小问题,定业务方向或重要决策的时候,到底是技术负责人拍板,还是产品负责人拍板?
而且关键还在于,懂得不够,也就不知道如何评估、筛选AI产品负责人,以及如何衡量其工作产出。比如我一年半之前,就在星球里分享过《AI创业公司的妄念:招个AI产品经理来想idea》(详见:https://t.zsxq.com/14VdN7r09 )
Q2:前段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新的AI和以往完全不同,大家都要重新学,所以认为新人也一样”,这样??
A2:不是这样的。。。
a)有AI 1.0的基础,学起来肯定更快。
b)我一直说,经历过AI 1.0周期的人,当时已经把很多idea都想过、试过了,会少踩很多坑。
更重要的,以上两方面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内化”进去的!比如最近这篇口碑很好的文章《深度 | 关于AIGC商业化的13个非共识认知(8000字长文)》,确实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
c)老板以为高P的base能力不错,可以快速学习——其实是很难速成的。
倒不是完全不能速成,而是能力强悍、有成功经验的人,本身工作也忙,不一定能有足够的空杯心态和精力空间,来专门学习AI产品的这些东西。
Q3:帮我关注啊,哪个公司的产品负责人空缺了,给我推一推
A3:好,哈哈。
ps,咱们社群里有60个左右的AI产品经理职位、可内推,JD详情及投递方式可见这里。
3、后续
本文并没指向具体的高P同学,相反——
一方面,纯AI、无业务背景的产品同学,要补齐行业know-how,一样也很难速成。
另一方面,最近我明显感觉,有越来越多的高P同行在用心吸收AI、也加入了“AI产品经理大本营”,比如上周四每周进群日里,大家的自我介绍——
详见《AI产品经理需要的认知差和圈子!》。
所以,关键还是,如何正视自己的现状,然后有意识地去尽快补齐短板,加油~
如果你是对AI感兴趣的产品经理或其他AI同行,欢迎加我微信交流(hanniman721721),请备注说明“公司-职位”。
【One More Thing】
本周,即将开启我的小报童专栏「黄钊的AI日报·第二季」(12月1日~2月29日)。
周三(明天)晚上,会举办“抢跑群”活动,首发「早鸟票」、专栏内容及相关福利介绍,包括但不限于:
原价90元,早鸟价仅需60元。正式开启早鸟后,每增加100人,涨价10元,增加300人后,恢复原价。
免费赠送「AI季度资料包」(原价19.9元,详见这里 )
小报童用户,还会有“专属读者群”。
……
「黄钊的AI日报」,并不是常见的新闻汇总模式,而是站在11年AI产品经理的视角,将原AI信息中的干货认知,提炼成我自己的文字、展示“what I see”,之前口碑非常好。
适合人群:对AI感兴趣的CEO/CXO/VP、产品总监/产品经理、技术大牛/投资人/AI媒体朋友、AI/互联网同行、高校老师/大学生。
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加乐乐微信,回复「128」,预约抢跑群,锁定最低价。
---------------------
作者:黄钊hanniman,前腾讯PM,前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AI产品经理,11年AI、14年互联网经验;垂直于AI产品经理的第一社群“AI产品经理大本营”(6年)和自媒体“hanniman”(9年);作品有《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黄钊的AI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