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传播计算方法
简单的例子:
如何让 f 值更小,就是改变x、y、z,而损失函数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分别求偏导,则能得出每个值对结果的影响
链式法则
-
梯度是一步一步传的
复杂的例子:
神经网络整体架构
类生物神经元
左半边是生物学上的神经元,右半边是数学上的“神经元”,可以说是非常像。
整体架构
-
input layer输入层:比如输入X,有多少个x即有多少个input,比如前面的猫有3千多像素点,那么就有3千多个“圈”进行input。
-
hidden layer 1:指将X做了某些变换,且每个圈与前者的全部圈都连接,即是全连接,为什么多了1个圈,是表示可能会在原始特征的基础上做变换,变成4个特征。具体如:假设X输入的是年龄,第一圈表示对年龄做平方,第二个圈表示将年龄与其它值相加相乘等等。
-
W1:input是3个,hidden layer 1是4个,那么夹在中间的W1就是[3,4]的权重矩阵。
-
hidden layer 2:指在1的基础上再进行变换,防止如果hidden layer 1的效果不好,那么加多一层,进行再加工。
-
W2:hidden layer 1是4个,hidden layer 2是4个,那么夹在中间的W2就是[4,4]的权重矩阵。
-
output layer:输出结果。
-
W3:hidden layer 2是4个,output layer 2是1个,那么夹在中间的W3就是[4,1]的权重矩阵。
整体大致公式:
-
基本架构:
-
继续堆叠一层:
-
神经网络的强大之处在于,用更多的参数来拟合复杂的数据
神经元个数对结果的影响
ConvNetJS demo: Classify toy 2D data
越多的神经元个数,切分的越明显
如1个神经元:
目的是区分绿色和红色的点,当只有1个神经元时,可以明显看到类似一刀切。
如10个神经元:
可以看到已经切分的非常明显了
另外:在机器学习中,如果数据是完全随机的情况,模型是无法分辨的,但神经网络可以。如下图
这就是神经网络的强大之处,越多神经元区分的越明显,不过也可能存在过拟合,因为太强大了。
正则化与激活函数
-
惩罚力度对结果的影响:
惩罚力度过小(左图),导致的结果是过拟合,有几个红色点明明应该更靠近绿色也被评定为红色。这些一般是训练集的情况,有标签能学到,但是在测试集可能就是灾难了。随着lambda的增大,切分的会相对平滑。
-
参数个数对结果的影响:
同样,神经元个数越多,也越容易过拟合
-
激活函数
做非线性变换,如Sigmoid、Relu、Tanh等
激活函数对比
-
Sigmoid:
其缺点是,靠两边的线过于平缓,无法计算梯度或者约等于0,那么值就不会进行更新或者前向传播,而我们恰恰需要传播来更新我们的W值(前面讲到)
-
Relu:
市面上绝大多数神经网络用的激活函数,这个是绝对会有梯度,不会出现梯度消失。
神经网络过拟合解决方法
-
不同的预处理结果会使模型的结果发生很大的差异:
如常见的标准化
-
参数初始化:通常使用随机策略进行参数初始化
-
DROP-OUT: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随机去掉部分神经元,以减少神经元的个数,并不是简单的去掉部分,而且每次训练都随机去掉部分。
这样保证每次训练的神经网络都相对简单,每次训练可以DROP-OUT一部分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