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降本增效已成为传统企业热议的话题。在这个背景下,企业内部各种“卷”现象层出不穷,各部门都在积极降本、开源节流,同时也在争夺本就不足的企业资源。因此,数字部门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数字化工作并体现其价值,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大部分企业CIO都认为,数字化建设需要高投入才能见效,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数字化如何体现其价值能力。因此,在降本增效模式下,数字部门应该首先考虑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管理,实现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成本的降低。以下是一些数字化在企业日常管理中降本增效场景的体现。
时间成本
企业引入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但很多时候由于流程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和优化,导致线上流程的审批时效大大增加。因此,企业需要从运营的高度整理、优化流程,提升在线流程的审批时效,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应有的价值,降低时间成本。数字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和优化业务流程,找出流程中的瓶颈和冗余环节,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沟通成本
在企业内部,沟通场景很多,而会议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但在内卷模式下,部分传统企业会议频繁,规模较大的集团性企业由于分子公司众多且分散在各地,因此产生大量的会议额外成本。数字部门可以通过推广在线会议系统,减少线下会议的数量和规模,降低会议成本。同时,在线会议系统也可以提高会议效率和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沟通效果。
风险成本
随着市场的高度不确定,各大企业随即加强了风险管控。但传统的模式只能是事情发生了才知道,难以进行事前预防和事中管控。因此,企业需要借助数字的技术与能力打造业务全过程风险管控能力,利用风险管控系统不仅实现对风险的预判、事前预防、事中管控、还要实现事后分析追责。数字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和监测业务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避免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数据成本
如果非要说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在哪个方面体现最直观,那无疑是数据。但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数据化意识不强,导致数据质量不高,难以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数据质量管控,提升数据质量。数字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有价值的信息。
混乱成本
当前大部分企业做数字化的本质其实就是资源之争,谁在企业内部更有话语权,谁就可以有数字化的建设权。这导致数字化建设混乱,带来大量的功能重复和数据孤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需要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数字化建设,避免混乱带来的成本增加。数字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标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和利益,确保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和价值。
综上所述
数字化在企业日常管理中降本增效的场景非常广泛,数字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和优化业务流程、推广在线会议系统、加强风险管控、提升数据质量以及统一管理数字化建设等手段,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同时,企业也需要重视数字化技术的价值和能力,加强管理和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