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使用说明索引(均为出厂默认值)
- 软件支持(驱动的详细使用帮助)
- 一些常见问题解答(FAQ)
- 首次使用步骤
- 蓝牙配对规则(重要)
- 蓝牙和USB切换
- 键盘默认层
- 默认触发层0的FN键配置的功能
- 默认功能层1配置的功能
- 蓝牙参数
- 蓝牙MAC地址管理
- 查看电量
- 升级固件
- 可能出现的问题
软件支持(驱动的详细使用帮助)
- LDN通用蓝牙双模固件和驱动(驱动仅支持WIN7以上系统)使用帮助文档请点击如下链接:
- 功能参考链接
一些常见问题解答(FAQ)
- 请参阅这个链接
首次使用步骤
- 1、先把排线的插头对正小板和大板的插座,再插入,注意方向不要插错,不要大力出奇迹,否则容易怼坏插座或者怼坏排线头
- 2、
不要插电池
,然后插入USB,此时电脑应可以识别 - 3、不要插轴,连接USB后,先测试触发,
不要用镊子
,因为镊子连接人手,人身体带的静电有几率会打坏PCB,请手持一个轴,并按住轴心,使他处于触发的位置,然后轻轻插入一点点到轴座里,即可触发(不要插到底,插一点点,能触发即可
),确定好所有轴位都可触发后,再正式组装。 - 4、拔掉USB,然后按照方向插入电池插头,红线对应+,黑线对应-的方向插入,不可插反,否则烧坏PCB。
- 5、打开电池开关,
开关拨到ON的位置才是打开(向上拨是ON开,向下拨是OFF关)
- 6、使用手机或者具备蓝牙功能的电脑、PAD等设备,搜索键盘,应可以搜到
LDN_BLE5_KB_0
的键盘设备 - 7、如果搜不到,则可能是电池接线接反,主机未开启蓝牙、曾经配对过等问题,请排除后,再试
- 8、
注意:如果搜不到蓝牙设备的名字,请勿在插入电池的情况下,又插入USB插头,否则如果电池接反,100%会烧坏PCB
- 9、如果可以搜索到
LDN_BLE5_KB_0
的设备,则表示此时电池插入方向是对的,此时可点击这个名字连接,则为蓝牙模式,也可插入USB插头,则自动切换到USB模式,蓝牙关闭,并开始充电 - 10、以上测试都没有问题,则可以正式组装了;
请注意:插轴时,一手手指从PCB反面托着要插的轴位的轴座,一手拿着轴,对正再插入,如果不对正,或者不托着轴座,容易搞坏PCB,或者搞掉轴座。
如下图的方法,手指托着轴座,再插对应的轴:
蓝牙配对规则(重要)
默认通道0(尾缀是0),如果已经配对过,则不允许再次配对了(蓝牙搜索不到),想要再配对别的电脑,请切换通道,或者按FN+TAB,删除了配对才能再次配对,否则搜索不到,或者能搜索到(苹果全家桶),但无法连接
- 如果删除了电脑端的配对,则键盘也要一并删除配对(拔了USB线,确认开关是ON状态,按FN+ TAB),此时才可以再次使用通道0配对
- 蓝牙可最多配对8台主机,默认只配置了3个,使用FN+Q、W、E切换,主机可以是台式机(具备蓝牙适配器),笔记本电脑、PAD,安卓手机或者苹果手机
一个通道仅允许配对一台主机,配对之后,就只能被配对过的主机连接,而不再允许其他的主机配对了,请务必注意!
重要:
不要将多个通道配对到同一台主机,例:将通道0配对到主机A,又将通道1配对到主机A,这将导致问题
,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请删除主机的所有与本键盘的配对,然后按删除配对的快捷键(默认按FN+TAB
),删除键盘的所有配对信息,并重新配对即可恢复切换到一个已配对过的通道,则键盘仅允许配对的主机连接,其他的主机无法搜索到也无法配对和连接,从而保证了切换时不会随机连接曾经配对过的所有主机
- 切换到一个未配对过的通道,则键盘允许任何主机连接
简而言之,如果要使用蓝牙,请拔掉USB连接线,并打开电池开关(向上是开):
1、切换到通道0(FN+Q)->电脑A搜出来,连接(如果仅连接一台电脑或者设备,则这样就可以了)
2、切换到通道1(FN+W)->电脑B搜出来,连接
3、切换到通道2(FN+E)->电脑C搜出来,连接- 这样就配对了3台电脑(设备),使用FN+Q、W、E即可在3台电脑(设备)之间切换了
蓝牙和USB切换
插入USB插头,并且键盘被电脑识别后,自动关闭蓝牙,启用USB连接
拔除USB插头,自动切换到蓝牙模式(如果电池开关是打开的),并尝试连接最后连接过的主机(如果已配对),否则开启广播模式,此时可配对
插入USB插头,但如果仅供电(例如插入了充电器,充电宝),则蓝牙保持连接,不会关闭
- 简而言之就是
插入USB=自动切换为有线模式,拔掉USB,就是蓝牙模式(电池开关要打开)
键盘默认层
-
要改键,请看
功能层配置方法:
点击跳转 -
默认功能层0为默认配列,可连接驱动后,在
功能层0
查看,如下图所示:
-
当鼠标悬停在某按键上时,会弹出tip提示,提示这个按键按下弹起所配置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
默认功能层1为扩展功能,默认按FN+本层的按键,才可触发,可连接驱动后,在
功能层1
查看,如下图所示:
-
要更改FN键的功能,请看
触发层配置方法:
点击跳转 -
默认触发层0有FN键的配置,可连接驱动后,在
触发层0->FN键编辑器
页面查看,如下图所示:
默认触发层0的FN键配置的功能
- 按键ID为63(R_ALT,右空格右侧第1个键)
- 按下此按键,将功能层切换到层1,此时可使用层1的功能
- 弹起此按键,再次切换到功能层0,此时可使用层0的功能
- 可使用FN+1=F1的方式测试FN键是否可以触发,如果无法触发则按不出F1,如果可以触发则FN+1可以触发F1,则表示FN键是正常的
注意:FN键会覆盖按键本身的功能,因此使用测试软件是无法测出来的,在功能层页面,当按下FN键的时候,层指示器会同步显示,可以观察是否正常触发。如下图所示
默认功能层1配置的功能
-
需要配合FN键(先按下FN键,再按对应的按键)
-
注意:蓝牙模式 = 拔了USB,打开电池开关,才会处于蓝牙模式
快捷键 | 功能 | 使用条件 |
---|---|---|
FN+~ | F1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1 | F2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2 | F3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3 | F4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 | …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 0 | F11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 + | 静音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BKSP | 播放暂停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 | 音量+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 | 音量-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 \ | 灯光开关 | 有线无线都可使用 |
FN+Q | 蓝牙切换到通道0(默认就是0) | 只有蓝牙模式可用 |
FN+W | 蓝牙切换到通道1 | 只有蓝牙模式可用 |
FN+E | 蓝牙切换到通道2 | 只有蓝牙模式可用 |
FN+F1 | 蓝牙立即进入深度休眠模式 | 只有蓝牙模式可用 |
FN+TAB | 删除所有通道的蓝牙配对 | 只有蓝牙模式可用 |
蓝牙参数
蓝牙休眠时间:
指多长时间不使用键盘,键盘也没有任何任务可运行,则键盘会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的时间,单位是分钟,如果设置为0,则键盘不再休眠,如果设置为0,但连接已经断开,则键盘将在大约5分钟内仍未连接之后,自动进入深度休眠状态蓝牙信号发射强度:
如果环境干扰较大,出现断联,延迟高,驱动连接出错等情况,可提高此设置的值,数字越大,信号越强,越不容易出现问题,但也越费电;也有可能是接收器被金属物体遮挡、蓝牙适配器的天线未安装或者被旁边的WIFI或者其他的2.4G频段的设备干扰等问题导致断联、延迟高,请根据情况自行排除。
蓝牙MAC地址管理
- 非必要情况下,请勿修改MAC地址
- USB模式,才允许修改MAC地址
- MAC 0,MAC 1…MAC 7,对应每个通道,比如MAC 0对应蓝牙通道0,MAC 1对应蓝牙通道1,如此类推
- 如果HOST MAC地址显示不是全0,则表示这个通道已经配对过主机了,此时他只能连接曾经配对过的那个主机,禁止连接别的主机,HOST MAC地址框内显示的就是配对的主机MAC地址
查看电量
- 在驱动右上角查看,前提是电池开关要打开(否则看到电量是0),可以使用鼠标左键单击切换电量或者电池电压的显示,鼠标右键立即刷新当前电量;如下图:
- 在系统蓝牙页面,当连接了蓝牙之后,可以查看,如下图:
升级固件
- 请参考以下链接升级固件:
- 点击跳转
可能出现的问题
蓝牙无法配对:
可能这个通道曾经配对过,但未删除(可按FN+ TAB删除),也可能将多个通道配对到同一台主机了,请删除主机的配对信息和键盘的配对信息,然后重新配对蓝牙无法被搜索到:
电池开关未开启?当前使用的通道已经配对过别的主机了?电池插反了?电池没电了?断联频繁,唤醒很慢,延迟高:
1、干扰或者位置摆放不正确,先把所有的其他无线设备关闭,比如无线鼠标(包括2.4G的)的接收器要拔掉,鼠标关闭,蓝牙音箱、耳机等关闭,如果是金属壳子的套件,请尽量让蓝牙接收器或者天线高于键盘的位置,再测试
2、可能是蓝牙适配器的天线未安装(主板自带蓝牙功能的台式机),也可能是蓝牙适配器版本太低,比如是4.2的,键盘要求蓝牙版本为5.0-5.2,请勿购买蓝牙5.3的适配器,经过多人试验,无法兼容,部分笔记本电脑内置联发科或者螃蟹的蓝牙适配器,这些适配器性能不好,无法适应高速蓝牙 ,会导致高延迟,频繁断联,唤醒时间很长等问题
。经验上,INTEL的蓝牙适配器效果较好,比如AX系列,USB的绿巨能的真蓝牙5.0效果较好。
3、本PCB蓝牙模式使用了超低延迟技术,对无线环境要求高,干扰较多可能会导致断联的问题,别的键盘能稳定不断联的(低速蓝牙设备),不代表本PCB就一定能正常使用,请参照以上1和2的方法排除,或者远离干扰源后连接手机蓝牙测试是否断联,如果正常不断联,则不是PCB的问题,请务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