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与定义
-
“接口隔离”模式:在组建构建过程中,某些接口之间直接的依赖常常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根本无法实现。采用添加一层间接(稳定)接口,来隔离本来相互紧密关联的接口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
门面设计模式定义: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稳定)的界面,Facade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复用)。
-
动机:
- 上述A方案的问题在于组件的客户和组件中各种复杂的子系统有了过多的耦合,随着外部客户程序和各子系统的烟花,这种过多的耦合面临很多变化的挑战。
- 如何简化外部客户程序和系统间的交互接口?如何将外部客户程序的烟花和内部子系统的变化之间的依赖相互解耦?
2、举例分析
-
个人觉得门面设计模式是一个架构层次的设计模式,并不是一个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
-
门面设计模式提倡:
- 首先是接口隔离:C++中可能不太常见,写过Java程序的就知道JDBC操纵数据库是一个泛泛概念,JDBC封装了MySQL、Oracle…等数据库的操纵方式。
- 虽然JDBC封装了很多种数据库的访问,但是它们的访问接口是统一的。这就意味着它采用了B方案,只是通过反射加载的驱动不一样,可以加载oracle、mysql的驱动,但是调用的函数api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接口隔离。
- 其次提倡高内聚与低耦合:高内聚的含义是Facade内部是一个高内聚的,模块与模块之间是高度内聚的存在,而对外的模块与Facade之间是一个低耦合的,因为对外的模块只需要通过Facade统一接口去操纵即可。
- 首先是接口隔离:C++中可能不太常见,写过Java程序的就知道JDBC操纵数据库是一个泛泛概念,JDBC封装了MySQL、Oracle…等数据库的操纵方式。
-
再比如电脑:
- 任何电脑都提供了USB、显示器、网线的接口给使用者使用,这其实就是一种门面模式,接口统一,至于我用USB连接鼠标还是连接U盘内部进行处理,反正对外就是一个统一的USB接口,机箱内部用什么主板、什么显卡、什么内存条等等都与对外的接口隔离。
3、总结
-
从客户程序的角度来看,Facade模式简化了整个组件系统的接口,对于组件内部与外部客户程序来说,达到了一种“解耦”的效果——内部子系统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到Facade接口的变化。
-
Facade设计模式更注重从架构的层次去看整个系统,而不是单个类的层次。Facade很多时候更是一种架构设计模式。
-
Facade设计模式并非一个集装箱,可以任意地放进任何多个对象。Facade模式中组件的内部应该是“相互耦合关系比较大的一系列组件”(高内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