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邻接表
- 二、代码
- 1、生成图
- 2、出度、入度计算
- 3、拓扑排序
- 总结
前言
前文有向无环图实现游戏技能树中我们使用了矩阵存储图的关系,可以称之为邻接矩阵。显然,链表也是可以实现的。在图结构入门一文中,我们也提到了链表存储的原理。本文我们就以链表形式来完成这一结构,并进行拓扑排序。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
一、邻接表
我们还是使用前文中的同一张图结构。
说是以链表形式存储,但顶点我们显然还是可以用一个数组来存储更方便,数组的下标即是顶点编号。那么数组相应下标中就可以用来存储本顶点的邻接表的第一个元素。实际就是一个数组中的链表。在C++中就是list<int> adj[n];
,这里n表示顶点总数。
二、代码
当然,如果list<int> adj[n];
这么写看着不舒服,也可以写成vector<list<int>> adj;
使用向量更直观一点,虽然理论上使用原生数组会略微快一点。实际使用如果顶点数量不多,应该没多大差距。图的邻接关系我们继续沿用前文的int arr[11][2] = {{0,1},{0,4},{1,5},{5,4},{4,7},{4,8},{3,6},{6,7},{8,7},{5,8},{2}};
1、生成图
代码如下(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include <stack>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Graph{
private:
int vertex, idx=0; //顶点数、顶点下标
int* visited; //存储是否已访问
int* indegree; //存储入度
int* outdegree; //存储出度
list<int>* adj; //存储邻接链表
public:
Graph(const int n, int arr[][2]){
vertex = n;
adj = new list<int>[vertex]; //这是数组中的链表
visited = new int[vertex];
indegree = new int[vertex];
outdegree = new int[vertex];
for (int i=0; i<11; i++){ //生成邻接表
adj[arr[i][0]].push_back(arr[i][1]);
}
adj[2].remove(0); //补最后一个{2}的问题,默认会认成{2,0}
find_indegree();
find_outdegree();
}
~Graph(){
delete[] toposort;
delete[] outdegree;
delete[] indegree;
delete[] visited;
delete[] adj;
}
这一部分与前文差大的差别就在于,没有了矩阵matrix,替换成了adj这个存储list的数组,以及生成邻接关系的代码,这里采用了adj[arr[i][0]].push_back(arr[i][1]);
其实就是一个list。我们往数组相应下标(表示了顶点编号)的list中,添加此下标代表的顶点所连接到的顶点编号。这里要是理解不能的话,去看前文图结构入门中的存储原理图。
其余数组变量与前文是基本一样的,笔者这里也是代码复用了一波~
2、出度、入度计算
在拓扑排序前要先计算各顶点的出度和入度。在构造函数中,已经有了调用函数:
void find_indegree(){
for (int i=0; i<vertex; i++){
for (auto v: adj[i]){
indegree[v]++;
}
}
}
void find_outdegree(){
for (int i=0; i<vertex; i++){
outdegree[i] = adj[i].size();
}
}
这里的计算方法和邻接矩阵不同,入度计算我们要去数组中找每个list是否有此顶点,有就代表被连接了。所以我们去统计每个list中所有顶点出现多少次即可。
出度计算就更容易了,直接去对应数组下标,此list的长度就是出度,代表此顶点连接了几个顶点。
3、拓扑排序
前文也演示了一种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拓扑排序方法,这里肯定不能再用同样的方法了。我们换成前面提到过的,从出度为0的顶点开始,每找到一个0出度的顶点,我们就将它剔除,并将与此顶点相连的所有顶点出度减一。循环操作,即可完成拓扑排序。
代码如下(示例):
int* toposort = new int[9]; //生成排序完成存储的数组
stack<int> s; //栈用来倒顶点顺序
queue<int> q; //队列用来存储过程顶点
void topo(){ //第一次搜索没有出度的顶点
for (int i=0; i<vertex; ++i){
if (outdegree[i]==0){
q.push(i); //入队
}
}
for (int i=0; i<vertex; ++i){ //循环搜索没有出度的顶点
int tmp = q.front();
s.push(tmp); //入栈
q.pop(); //出队
outdegree[tmp] = -1; //用-1定义已访问
for (int j=0; j<vertex; ++j){
for (int v : adj[j]){ //数组中的list中搜索
if (v == tmp){ //如果搜索到已剔除的顶点
outdegree[j]--; //当前下标表示的顶点出度减1
if (outdegree[j] == 0){
q.push(j); //减1后如果没有出度了,就入队
}
}
}
}
}
while (s.size()){ //从栈中倒出到结果数组
int tmp = s.top();
s.pop();
toposort[idx++] = tmp;
}
}
上面代码就是拓扑排序的过程,这就要比矩阵深度搜索的方法复杂得多了。笔者详细注释了代码的运行逻辑。总体思想就是:
- 第一步先将所有没有出度的顶点压入队列中。
- 第二次循环开始时,将前面队列中的顶点先取一个到栈中,相应的顶点出队。
- 将这个被出队的顶点,表示为已排序。如果在链表中找到这个顶点,那么将连接到这个顶点的所有顶点的出度减1。
- 如果减1出度后的顶点的没有出度了,那就把这顶点也压入队中。
- 循环完成后,如果图结构中没有环,栈中就存储了所有顶点,将栈倒出即完成拓扑排序。
以上代码没有判断图是否有环,如果要加入判断。只需在出队前判断队列是否为空if q.empty();
如果队列是空的就表示图中有环路。即使是子图存在环路也一样可以检测到。
总结
笔者在代码中也偷懒了不少地方,比如节点数,输入数据arr的长度有些地方直接写成数字了,当然这并不影响阅读与代码的运行。最后测试的结果与前文的排序结果是不一样的:
int main(){
int arr[11][2] = {{0,1},{0,4},{1,5},{5,4},{4,7},{4,8},{3,6},{6,7},{8,7},{5,8},{2}};
Graph t(9,arr);
t.topo();
for (int i=0; i<9; i++){
cout << t.toposort[i] << " ";
}
}
//0 1 5 4 3 8 6 7 2 排序结果
为了测试方便,直接将 toposort 数组写在 public 中了。这种拓扑排序的结果如图:
拓扑排序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前文简单实现的游戏技能树外,还常用于工程中计划管理中,因为工程计划是有依赖关系的。比如在软件工程中,就可以用有向无环图表示源代码文件之间的依赖关系。